APP下载

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29杨敏毅

上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温保温剖宫产

杨敏毅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剖宫产产妇一般需要通过腰麻+硬膜外麻醉,少数可能会采用全麻, 患者容易出现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现象, 术中低体温会加快患者基础代谢, 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而术后低体温也会给产妇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威胁母婴安全[2-3]。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管理, 可有效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改善其生活质量[4-5]。 因此,本研究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综合保温干预,旨在降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6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单胎足月,术前胎心、胎盘功能检查正常;②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6],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贫血;②合并心、肝、肾或其他器官系统疾病;③有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3 例。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6.83±3.92)岁,怀孕天数(270.81±13.13)d;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 (27.54±4.17) 岁, 怀孕天数 (272.92±12.24) 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病房护士做好患者常规保暖工作,病房调节至适宜温度;手术室护士提前30 min 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4~26℃。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指导患者躺在手术床上,盖好被子,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监护,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麻醉师实施硬膜外麻醉,取L1~2或L2~3为穿刺点,正中入路, 穿刺置管成功后均采用2%利多卡因5 mL 作为试验剂量,此后一次性注入0.75%罗哌卡因10 mL,主刀医师开展手术,术中持续静脉输注1∶1 的6% 羟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术后回到病房后监测体温,补充热量,指导患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母乳喂养,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1.2.1.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告知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穿棉质长袖病号服、棉袜等,做好保暖。 ②患者麻醉及消毒期间采用强制充气加温毯 (北京禾和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YCB-700)和棉被覆盖保暖,以不影响操作为宜。手术过程中,将棉被上拉至剑突,加温毯下拉至大腿下2/3 处,直至手术完成。术中输液同对照组,术中所用消毒液和所输注液体无禁忌者均加温至体温温度。 ③患者返回病房前,病房护士提前30 min 将病室内温度调节至24~26 ℃,同时使用电热毯加温床单、被褥。

1.2.2 观察指标①低体温发生率。 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30 min 内, 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腋温,患者腋温<36℃、四肢冰冷、感觉到身体发凉视为患者发生低体温[7]。 低体温发生率=发生低体温人数÷该组患者总人数×100%。 ②寒颤发生率。 采用Wrench 寒颤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有无寒颤。 该标准将寒颤分为4 个等级,0 级:无寒颤;Ⅰ级:竖毛、外周血管收缩或出现青紫但无寒颤;Ⅱ级:1 组肌群寒颤;Ⅲ级:超过1 组肌群寒颤,其中Ⅲ级寒颤为严重寒颤[8-9]。 寒颤发生率=(Ⅰ级人数+Ⅱ级人数+Ⅲ级人数)÷该组患者总人数×100%。③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患者回到病房后,责任护士告知其家属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具体到分钟。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低体温者7 例 (13.21%), 对照组22 例(41.51%),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1,P=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寒颤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寒颤发生率为11.32%,对照组为3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首次排气时间为(32.30±9.90) min,对照组为(38.70±10.90) 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02)。

3 讨论

3.1 剖宫产患者术后低体温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正常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可动态地产热和散热,维持机体体温相对平衡稳定[10]。剖宫产患者手术期间体温受手术因素及麻醉方式等的影响术后容易发生低体温现象[11]。Chakladar 等[12]研究显示,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麻醉阻滞区皮肤温度增加而非阻滞区温度会下降, 同时鼓膜温度也会降低, 当温度下降超过0.5 ℃时即可出现寒颤。 此外,麻醉可使患者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机体散热量, 同时手术过程中输入大量的外来液体、 脏器的暴露、腹腔及宫腔开放、取出胎儿等都会增加产妇术后低体温发生率[13]。 Munday 等[14]指出,剖宫产患者术中大量静脉输入乳酸林格等液体补充血容量时会对血液产生“冷稀释”作用,可使产妇的中心体温下降而诱发寒战。 有研究指出,剖宫产术后即使发生轻微低体温也可影响患者皮肤的血流及氧供,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可延缓手术切口愈合、增加治疗费用、延长出院时间[3]。 此外,低体温所致寒颤会降低血小板及凝血物质的活性,增加术后出血量,引发产妇不适,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 因此,围手术期积极有效的低温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围手术期保温护理是通过多种保温措施维持患者体温恒定,避免患者发生低体温的一种有效方法[4]。麻醉、 手术操作及术后镇痛等因素会暂时抑制产妇胃肠道功能, 围手术期保温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胃肠道功能恢复[8]。 本研究在剖宫产患者中采用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从术前低体温防护健康教育,术中保温措施如加温毯的应用、 消毒液及静脉输注液体的加温处理,术后床单位卧具的预加温处理,有效保障了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恒定,安全、有效地预防了患者产后低体温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产后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韩英[2]的研究结果一致;寒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未出现严重寒颤;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 观察组(n=53) 对照组(n=53) t 值 P 值年龄(岁) 27.54±4.17 26.83±3.92 0.903 0.369怀孕天数(d) 272.92±12.24 270.81±13.13 0.856 0.394体质量(kg) 68.33±4.86 67.82±5.54 0.534 0.616术前体温(℃) 37.19±0.42 37.31±0.34 1.617 0.109手术持续时间(min) 48.32±6.74 47.91±7.53 0.295 0.768术中出血量(mL) 268.62±59.84 271.62±67.31 0.242 0.809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寒颤发生情况比较 [n(%)]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 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和寒颤发生率,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但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来自一家医院,且样本量较小,今后建议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验证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体温保温剖宫产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能“保温”的雪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