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之有理
——高考书信体写作的理性思辨

2021-01-29顾红梅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书信体教学楼书信

陈 桐 顾红梅

2015年全国卷Ⅰ、2018年全国卷Ⅰ、2020年全国卷Ⅲ均要求考生以书信作为写作文体;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可选择的5 个任务中,3 个是书信文体。可以说,书信体写作是2021年高考备考绕不过去的坎。

大多数师生认为书信写作应和传统的议论文写作有着严格的区分:书信更加侧重于情感的交流,议论文的论辩说理在书信中要有所淡化。这种认识,对于避免那类披着书信外衣的纯粹议论文、倡导“去伪存真”的“真书信”有很大价值。

不过,高考书信写作毕竟不同于平时的书信,考生除了要注重一般书信的情感交流外,更需要在信中展现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如何让高考书信体写作“言之有理”?笔者认为可以从对话情境、对话内容、对话对象、对话情意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 交流有理

书信是写信人与读信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通信方式,而高考书信体写作侧重写信人“往”,并不要求读信人“来”,即考生所写的书信,是第一封信——不存在已有书信往来交流的前提,同时也是最后一封信——不会收到回信。可以说,高考书信是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被迫“横空出世”的。这就造成了书信写作“徒有其表”,虽然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写作要求,但并不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书信写作的交流情境。

如何让书信“名副其实”?俗话说“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考生完全可以开动脑筋,创设一个能够让交流更显真实、更显具体的情境,将写信人与读信人生硬的关系变为“我想说,因为你也想听”“你想听,所以我想说”。比如,对于“写一封信给朋友,表达你对‘细节常能反映文化差异’的认识”这一写作任务,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亲爱的小姨:

许久不见,甚是想念,不知你近日在美国生活可好?

是否还记得,上次你从美国回来,带我出去吃饭,邻桌刚好是一对外国人。结账时,不用多说,自然是你付了钱,而那俩外国人则AA 制结账。

我还记得,当时在回去的路上,我俩还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来,这或许就是中外文化差异的体现吧!

……

以上是我近日以来的一些看法。我想更多地了解美国与中国间的文化差异细节,希望小姨尽快回信。

你的外甥

2020年5月17日

这封书信话题的引入非常顺畅,是基于先前“我”和小姨的生活经历有感而发的,是一次对当时“热烈讨论过”的“这个问题”的更加深入的交流探讨,写信原因“言之有理”。并且在书信的最后,考生还希望在美国的小姨讲讲“美国与中国间的文化差异细节”,希望尽快回信,这样写不仅表现了双方交流的平等地位,而且更加体现了书信交流的往来特点。在现代生活快节奏的背景下,这种“写信——等信——再写信”的交流方式,怎会不让人心生羡慕?

值得注意的是,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一般已经给出一个情境。为了让书信交流沟通更加方便、真实,考生不妨再进一步地设想一个小的情境。以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为例,请看以下作文的开头:

亲爱的小陈:

你好!

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我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我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我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我的支持与敬意。

——曹林《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

作者在作文材料大情境的背景下,创设了“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这样的小情境,立马消除了通信双方的陌生感,使得“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更加真切。这样的交流才是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厘清内容 逻辑有理

任何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需要内在的逻辑联系支撑,否则文章内容支离破碎,读者就难于理解。不管是议论文还是书信体,虽然外在形式不同,内在的内容却是一样的:考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思维。所以,无论是传统的议论文写作,还是书信体作文,都离不开内在的逻辑理性。如下面这段文字:

今天是1949年10月1日,对于刚刚懂事的你来说,可能只是普通的一天,可是对于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来说,这是跨时代的一天——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写这封信,姐姐想教给你一个重要的品质:爱国。

你可能不会理解我为什么在参加完开国大典的游行后,如此心潮澎湃。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此刻的激动,只有亲眼看见的人才会热泪盈眶。千千万万爱国的人为国家奉献牺牲,我们都是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为我们守下的国。

今天我们的家真正属于我们了,而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的理由,我们要为建设更好的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工人每生产一个螺丝钉,士兵每守护一寸国土,老师每教育一个学生,都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妹,你将来可能会学到很多很多的品质,但我希望你一定要记住今天我说的这个品质——爱国。你一定要记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不断拼搏、勇攀高峰。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这是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中,考生选择任务2(以青年学生当事人身份,在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写信)完成的作文片段。书信主体部分思路清晰:从参加游行的激动心情,谈到“我”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再谈到国家发展需要奉献精神,最后再次强调爱国主题。结构层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关注对象 身份有理

任务驱动下的书信写作,需要考生关注“读者指令”,也就是这封书信的读信人。考生需要关注到写信对象,让自己所说的话符合情理: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我”该以怎样的语气和他对话?“我”怎样表达才更加得体?以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为例,请看如下书信片段:

亲爱的朋友:

展信佳!

作为17年前你们的同龄人,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执笔写给未来十八岁的你们。此时此刻,我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中,多想知道此时的你们、此时的中国,有着一番怎样动人的面容!我的青春在祖国的发展中激扬,你们又和祖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你们一定也和现在的我一样,在国家蒸蒸日上的前行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机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我亦是如此。今日,我们长大,手持前辈交付的历史接力棒;明日,手上的接力棒将交付给你们。十八年,我们与中国一同成长;在未来,让我们继续一路相伴!

你们的朋友

2018年6月7日

2018年全国卷Ⅰ要求正值18 岁的考生们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给那时18 岁的一代人开启、阅读。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封书信的作者具有平等交流的意识,他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和未来青年展开对话。相较于故作老成的嘱托、浅显空洞的呐喊,这般亲切温暖的口吻才符合交流双方的身份。具有对象意识,一定程度上是双方成功交流的前提。

四、真诚情意 共鸣有理

对于高考书信写作,考生除了要具有真情实意之外,还需要将这种情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避免任务驱动可能造成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有自己做到了真情实意,站在客观的角度理性看待问题,才能期望和读者形成共鸣,有效地完成写作交流的任务。如下面这段文字: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此封信件,垂听我——一个已在母校历三载春秋、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想来近几日中,您,一定也被那幢老教学楼拆迁与否的问题,困扰得有些焦头烂额吧?一方是毕业校友们高声疾呼要保留教学楼——这个他们当年曾驰骋青春、挥洒热血的场所;另一方是校园规划用地不足、老城区寸土寸金、维护修缮老教学楼还需物资人力的沉重现实。何去何从?真的没有万全之策吗?

作为在这所中学里成长起来的学子,我深切地理解学哥学姐们之于母校的深情厚谊。每日迎着朝晖步入老教学楼,听闻书声琅琅;每夜沐着星辉走出老教学楼,回看灯火通明。人生最美丽的年岁、记忆和故事,都留在了这里。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故而才有了“睹物思人”的掌故逸事。试想百十年后,旧友可能故去,自己亦会白头,而何处觅那翩翩少年时的芳华影踪?唯有旧日影像,方可慰藉相思。教学楼,便是这样一处去所。它让昨日重现,让耄耋老人有了心的归途、梦的原乡。

这篇作文的任务是“给校长写一封信,表明对某校老旧教学楼是该拆除还是保留的看法”。这封书信可谓情意满满:首先,作者主动考虑到了校长的难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立马能够赢得校长的好感;其次,作者“作为在这所中学里成长起来的学子”,将教学楼给自己留下的真切回忆娓娓道来;最后,作者运用抒情性的笔法展开想象,“让耄耋老人有了心的归途、梦的原乡”。这样一封充满真情实意、入情入理的书信,无论读者是谁,恐怕都会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吧?

结 语

对于高考书信体写作而言,在呼吁回归书信质朴情感、避免“书信其表、议论其里”的“伪书信”的同时,也不应该将“理”推及对立面。如若在书信中创设对话情境、厘清交流内容、关注读者身份、真诚沟通情意,使之“言之有理”,这样的书信才是有情有理、于情于理都真实的“真书信”,才可以展现当代高中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书信体教学楼书信
基于昆明高校教学楼采光质量的窗墙比优化研究
打分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共 筑
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之死悲剧性根源
书信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未成曲调先有情妙用书信创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