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2021-01-29孙艳萍刘书阁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雨课堂职业教学模式

孙艳萍,刘书阁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贯穿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抓手。其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载体,教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呈现形式,是知识和技能传递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法的变革去实现[2]。所以,教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总结电力行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将智慧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引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教法”改革提供参考。

1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1 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雨课堂”“云班课”等新兴网络学习平台纷纷涌现,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补充[3]。“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智慧教学平台,其基本功能基于手机微信中的“雨课堂”公众号、小程序及PPT等来实现,将手机转变成学习工具,是一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泛在学习方式[4]。目前,“雨课堂”已有1 687万个有效教学用户,平均每月活跃用户超过878万个,每日开启“雨课堂”授课的班级达3.6万个。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校园教学秩序,常规的线下集中授课模式一时无法实现,教师网络直播、学生居家学习的线上分散式网络教学成为大势所趋,“雨课堂”凭借其技术优势迅速成为主流在线教学平台之一。

1.2 实现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融合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前推送、课堂交流和课后测验,有助于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个性化、互动高效的课堂。

在小容量班级的实训课程中实现完全翻转课堂。教师在课前通过雨课堂推送电力标准化操作示范视频,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完成移动学习,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规范操作要点讨论、小组合作完成标准化规范操作。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行业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大容量班级理论授课中实现部分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依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时间更多运用到小组讨论中。课上,师生共同利用“雨课堂”进行充分互动,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为主,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后,学生自主进行移动学习,师生即时交流互动。这种课堂内外的教与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电力设备及运行”课程涉及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多个专业领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对学生无法实施有效管控,在课堂授课环节以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在课后复习环节除了作业之外缺少及时有效的反馈渠道[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交流互动的教学平台支撑。

本文以“电气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利用“雨课堂”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建立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6],实现了实时连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教学全过程应用。基于“雨课堂”的“电气设备及运行”混合式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2.1 实现课前体验式导学

预习是为了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开展个人自学,做好学习准备,养成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在“雨课堂”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通过电脑端“雨课堂”平台的PowerPoint插件导入在线资料库中的电力技术视频、事故案例,以及教师个人授课课件等预习资料,并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相关问题,定时推送给全体学生。例如,当预习“10 kV断路器的安全操作”这一模块时,教师将10 kV断路器安全作业示范视频课前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借助手机利用碎片化时间在预习课件引导下完成个性化自学,并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本环节中,“雨课堂”后台可以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及预习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数据查看学生是否有疑问,并根据数据统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策略及内容。

图1 基于“雨课堂”的“电气设备及运行”混合式教学过程

2.2 实现课堂互动式教学

课堂教学通过师生面对面授课讲解,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实现师生全方位、立体化互动。在“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师启动“雨课堂”授课模式后,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签到,一秒轻松完成课堂考勤工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借助手机完成课件翻页讲解功能,学生手机端实现同步显示功能,通过弹幕提出问题,点击“不懂”按钮标识困难内容,可视化的学习界面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发起课堂任务讨论或者操作练习后,学生可以将讨论结果、解题过程、操作方案等学习结果拍照上传至“雨课堂”。教师将优秀的学习成果共享给全班,发起有效的课堂讨论互动,并完成总结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的限时练习题和红包等特色功能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答题情况以柱状图形式在教师端进行呈现,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开展答疑解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2.3 实现课后引导式自学

课后复习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复盘和总结,通过查缺补漏实现拓展思维、巩固提升的目标。在“雨课堂”课后自学环节,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分享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内容;通过布置作业、课后自测等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推送拓展学习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拓展学习行为,对部分学生进行预警提醒和指导帮助,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

2.4 实现教学全过程数据记录

“雨课堂”全方位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各种信息都以量化数据的形式处理,平台采集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深度分析,汇聚成特征数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提炼,例如学生的出勤率、答题率、作业完成率,以及互动情况和自测成绩等全部学习数据。这些数据客观、公正,针对性强,有助于进行整体统计分析,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避免教师判断的偏差,使评价更加准确,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 结语

本文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课前体验式导学、课上互动式教学、课后引导式自学的全流程实践,完善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流程,丰富了专业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了学生浸入式学习体验感,为职业教育“教法”改革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雨课堂职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我爱的职业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