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研究
2021-01-29于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于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的逐年递增,国际贸易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加上各国的法律、市场环境、民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国内的很多企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价格风险、需求风险等。
一、国际贸易风险简述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有3种特征:①客观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认识不足和信息出现错误等,使得国际贸易存在一定客观性,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同时也是在所难免的。②相对变化性。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人文、宗教以及法律法规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水平也不尽相同,使得国际贸易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对变化性。③无意识性。一般而言,国际贸易风险存在一定的无意识性,不随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国际贸易风险的产生。因此,从事对外贸易的相关企业必须对国际贸易风险的上述特征、形成规律、预见以及规避的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进而才可以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1]。
二、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需求风险
①吸引需求风险。为了吸引甲方和消费者购买企业生产的商品,很多企业通常会做一些承诺,如质量三包、包换、保修以及货到付款等,如果商品售出之后不能兑现承诺,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企业应该及时预见这种吸引需求风险,深入了解甲方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且重视企业自身的履约能力,信守承诺。②消费者风险。一般而言,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十分密切。消费者的偏好、行为的多变性以及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需求。相关企业应该对消费者的偏好、消费习惯、文化背景等进行详细和深入的了解,才可以有效地预见消费者风险。③市场开发风险。由于很多企业对目标市场缺乏详细和深入的了解,使得市场的开发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产生了一定的风险[2]。
(二)价格风险
①供给性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中一些商品的供给数量出现问题而使得商品的价格出现相应的波动,从而引发的风险。如果商品的供给数量急剧增加,而相关企业并没有及时了解这一信息,进而没有对商品的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与市场行情不匹配,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的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出现滞销、过剩等情况。为了及时有效地预见价格风险,相关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同类产品在贸易对象所在国家的市场供需情况和市场价格波动情况。②宏观性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导致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的价格风险。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变化而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主要有3种:第一,经济波动;第二,外贸依存度改变;第三,物价变化等。为了及时有效地预见宏观性价格风险,相关企业应该时常关注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国家的宏观经济以及市场情况。③需求性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商品的价格,从而引发的风险。在一些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对于一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④政治性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国际政治局势出现一定的改变,进而导致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很多政治因素会导致政治性价格风险的出现,主要有5种:第一,商业协议的签订;第二,商业组织的建立;第三,战争的爆发;第四,政党的更迭;第五,政府干预等。为及时有效地预见政治性价格风险,相关企业应该时常关注国际政治局势,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并敏锐捕捉相关政治性因素[3]。
(三)操作风险
国际贸易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部分国际贸易企业海外开工不足、国际运力短缺、供应链时效和成本发生较大变动、客户违约风险大大提高等风险,使得企业不得不调整操作以降低预期、时刻关注市场寻求机会。特别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可能很快转好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融资将进一步的萎缩,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发展形成制约;企业利润下滑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出口收汇的风险将更加严重,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些都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经营风险[4]。
三、国际贸易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一)实施交易对象资信调查
国际贸易企业在与交易对象签订合同、发生交易前应对客户有所了解,方能真正有效地降低坏账几率。具体而言,一是可利用有关社会团体、协会组织、国际知名的企业资信调查信用管理公司的信息;二是利用大众媒体的报道进行信息收集和核实;三是利用企业参与的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信息收集与核实;四是通过该企业的主管单位、客户和供应商等利害关系人进行侧面信息收集;同时,为避免外贸风险发生,外贸出口企业对于初次交易的买方,做好资信调查的同时,对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合同贸易,适当提高预付款比例,以减少交易对象违约损失。
(二)建立风险的内控决策机制
内控和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或者企业战略执行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应当对公司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在企业内确定内部控制要素,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在风险评估上,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也要综合考虑社会信用、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5]。
(三)遵守惯例
目前,国际贸易惯例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定,并且被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界所熟知和认可。为了防止出现因违反国际惯例而发生企业违约以及延期付款的风险,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守国际贸易惯例,根据惯例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贸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如贸易谈判、签订合同、货物运输、货款结算等,而且还应该积极履行贸易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兑现承诺,确保国际贸易可以顺利完成。
(四)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国际贸易企业应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以增强自身“内功”修炼为根本,切实提高自身的“硬”实力和“真”功夫。一是国际贸易企业要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企业内部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身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二是国际贸易企业要在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加大质量检测力度上下功夫,切实建立企业质量认证体系,例如ISO认证,包括符合国际要求的相关产品质量、运输安全等认证等才能在国际中处于优势地位。要在内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质量安全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转[6]。
(五)转移风险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合理的代价将贸易风险进行一定的转移。一般而言,转移风险的相关措施有5种:①给货物投入运输险。由于国际贸易耗时较长,在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企业应该给货物投入一定的运输险,如果出现问题和损失,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②投运出口信用险。这种信用险是由国家提供的一种非盈利性、政策性的保险,可以确保出口企业及时收汇。③选择相应的国际保理业务。这种业务是一种比较好的规避方法,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外订单;另一方面保理公司会对合作企业的资信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对方的付款能力以及企业的信誉。④选择银行保证书。一旦合作企业在收到货物之后不能及时付款,担保银行会先期预付货款,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风险。⑤选择备用信用证。如果合作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没有银行保证书业务,可以选择备用信用证进行担保,在贸易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可以给企业进行相应的赔偿。
结语: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的种种风险对于国际外贸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企业冷静对待、沉着应对,用更创新、更改革的思路与不断的探索解决,积极从实施交易对象资信调查、建立风险的内控决策机制、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严格遵循国际贸易惯例、充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五个层面着手,采用灵活的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就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