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路径解析
2021-01-29张滋珈集安市财政局
张滋珈 集安市财政局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财政改革。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由于企事业单位领导更加注重财政收入,而忽略了财政支出流向问题而产生的,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没有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便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能够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工作制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支出管理没有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将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可能会让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意志力不强,受到利益的驱使,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比如挪用公款、偷税漏税等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公信力的行为[1]。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绩效评价内容,约束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路径
(一)完善绩效评价制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定资金预算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实际考察及研究,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方案。了解并解决所有问题之后,制定出完善的资金预算方案。其次,需要加强对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监督体系,保证资金能够合理运用。最后,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明确员工职责,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二)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评价指标。在制定绩效评价的指标中要根据现今时代发展形势,对局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客观的态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并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现今财政部门与各相关预算单位对评价指标的设置进行积极的探索讨论,从而使评价指标可以进一步发挥实效性。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要时刻考虑财政项目的基础,以财政项目的整体框架作为指导,进一步细化财政项目中各个类别,将相似或同类的财政项目来做参考总结归纳[2]。在进行指标的设定中要时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根据财政项目特性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相应指标。此外,根据财政项目的所属类型了解绩效目标申报的相关要求以此来提供备选指标,为以后的绩效目标申报工作提供便利。
(三)完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方式。在当今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主要采取的评价方式是财政部门为主导的绩效评价、部门自我评价、第三方复评等方式。在部门自评中可能会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因此在实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可以采用将几类评价方式相互结合,将部门财政项目支出自我评价作为基础,重点财政项目通过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考察;在财政项目绩效自评工作中,杜绝与部门为主导进行绩效评价工作,通过第三方来进行绩效评价工作,以此更大程度的改善人文因素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影响。此外,在第三方进行评价工作中也可以由财政部门来进行考核绩效任务的指定,有绩效评价方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实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使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也可以引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人员进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四)优化监督问责机制。目前绩效反馈工作没有引入问责机制,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结果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绩效工作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通过预算资金支出进度与项目执行进度对绩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全面综合考虑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以此来督促绩效评价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单位中,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及目标的项目再经由财政部门进行核查整改后仍未达到设立目标的,则需要预算单位承担相应责任[3]。在项目承担部门中,预算单位要根据实施情况对没有完成项目指标的部门进行工作调整,项目承担部门在单位内部进行相应的惩罚工作。在项目负责人中,将个人年度绩效评价与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挂钩。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重加强:其一,加强业务培训。对政府单位现有岗位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升,可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长线培训。可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理论为基础,并加强实践。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还需对其绩效评价意识、相关职业道德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学习;其二,加强交流学习。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程度既有先后之分,亦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可组织单位人员至其他先进区域进行相关学习,互相交流。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并与自身有效结合,既而完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其三,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引进的方式可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实质性的岗位招聘,也可聘任一些其他单位的人才进行定期的业务指导。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够深化财政改革,还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并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能力,保证财务支出的高效利用,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