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发展理念的转变逻辑与现实意义

2021-01-29苏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消费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念发展

苏蓉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理念,从邓小平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到江泽民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提出“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实现了认识论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直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从幼小走向成熟。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事业迈上新境界、实践开拓新领域和发展实现新飞跃的理论指导,是时代呼唤与催生的重大理论成果。

一、实现发展性质由宏观性向科学性的转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新提升

有学者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一种发展思路,也是一种执政理念,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大势、发展大局的总体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提升。” 新发展理念是合问题性、合规律性的探索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全局、大局和新局的高度上始终保有鲜明的中国问题意识,始终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提升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体现。

从合问题性的角度看,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合问题性要求理念对问题要有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指导。实现祖国统一、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终身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些理想和目标,几代共产党人都非常重视发展的作用,于是将“发展是硬道理”或“发展是第一要务”等等要求作为发展理念,这些理念虽然重视发展,但本质而言过于宏观,不能清晰界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此不具有“合问题性”。而且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根本来看,还是发展理念的“合问题性”不够具体和明确。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新发展理念则具有明显的问题指向性:创新发展针对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针对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针对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与国内经济发展新需求变化,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针对发展成果社会分配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充分体现出发展理念的“合问题性”。

从合规律性的角度看,新发展理念体现出科学的规律性。事物的本质属性中最重要的就是规律性,要想促进事物更好的发展,前提是对规律的充分认识和精准把握。在21世纪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遵循先实践探索后理论总结的规律,理论指导始终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的第一阶段,虽然成就巨大,却也因此走了一些弯路,在发展中积累了很多问题,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规律的把握还不成熟。当前,新发展理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探索,是针对当下我国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关键阶段的特定要求的回应,努力实现更科学、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把握了现代化建设速度变化、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新特征和新特点,是对已经步入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排兵布阵的一种规律性探索。

二、实现发展方式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出了新方向

发展需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实现赶超式发展,但这个速度必须是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而不能是以质量为代价的“虚胖式”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传统动力弱化新动力生成的调整期,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以三期叠加为标志的新常态是纵向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特征,要想尽快跨越这一阶段,需要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以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实践,努力改变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而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指导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的重大思路和根本原则。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唯一出路就是依靠创新,要依靠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使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发展要平衡、城乡发展要协调、产业结构要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同步都是协调要实现的发展目标;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保障条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是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这一对“矛盾体”的破题之钥,是保障人民幸福、国家美丽的必要条件;开放发展是实现中国由大国转变为强国的必由之路,强国不仅是国家体量大,更重要的格局宏大和责任重大,只有构建起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才能实现更大平台的发展,世界才能实现更加和谐美好的建设;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将发展的目的落脚到共享上,以共享发展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实现发展标准由实用主义向公平正义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新回应

改革开放之初,在发展的速度重要还是分配的均衡重要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于是“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意味着共同落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等发展理念成为这一代人甚至其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在这样理念指导之下,评判工作得失的标准之“三个有利于”就应运而生了。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衡量改革开放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既是改革开放初期检验发展成就的标准,也是新世纪到来以后一段时间以来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四、实现了发展目的由目标判断向价值判断的转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内涵

“理论逻辑——实践意涵——价值诉求”的发展逻辑,是历史上和现实中任何一种理论或观念创新所遵循的一般逻辑。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成为邓小平从目标判断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共同富裕”的目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起码社会生产力不再落后,社会财富极大的增长,发展的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和个人财富不断累加的表象下,社会贫富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结构固化的特征愈加凸显,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国民形象的丑化和党的领导力的弱化,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人们意识到财富的增长不一定能带来国民幸福感的加深,学术界将这种现象归纳为“有增长无发展”、“无发展的增长”,在理论上确认了发展与增长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定为发展的目的,这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对发展目的做出的最为科学的判断。发展如果背离了这一方向,也既将经济社会的进步建立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的盲目追求个人财富的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建设支离破碎的基础之上,发展就失去了它最本质的意义,最终沦为一种发展的异化。

发展是现代文明的主题,发展带来并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事实证明,要想实现可持续的、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发展一定要遵循规律,一定要坚守原则,一定要从价值判断上来检验发展的质量。“新发展理念”为回应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为解决发展中失衡的问题,每一个发展理念都直接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发展取向,其制度性实践就在于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出发,衡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动态平衡、人类社会的关系是否开放兼容、人与自身的关系是否和谐稳定。这种发展理念是对以往错位式的发展方式的纠偏和超越,真正探索符合人的自由全面的文明的发展,真正实现有增长的发展和有发展的增长,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

五、实现了发展范围从一国发展向人类共同进步的转变,为中国在应对人类发展难题上增添了新话语

新发展理念是对新发展文明的最新创造。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立足当今时代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具体表现为:创新发展理论关注发展的技术文明,协调发展理念关注的是发展的社会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关注的是发展的生态文明,开放发展理念关注的是发展的文化文明,共享发展理念关注的是发展的价值文明。总体而言,新发展理念对于发展文明的诠释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科学理念,同样包含哲学理念和人文价值理念。更为重要的是,新发展理念突破了理论层面抽象、空洞的特征,经过制度性的实践和探索将理念变为具体、实际的政策,并将发展的范围由一国范围扩展至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发展。例如“一带一路”政策下,开放发展理念让中国发展的红利由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的规划由世界人民共同参与,从而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不得不说,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战略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新发展文明的最新创造。

新发展理念是主体性和独立性发展理念的升华。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看来,“现代化”就是西化或欧化,也就是复制西方模式或者是依赖发达国家的帮助,此种“现代化”结果就是这些国家经济停滞、社会秩序混乱,“拉美陷阱”是这方面案例的典型代表。而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遵循的就是这样一条兼具独立性与主体性的发展道路,这使它始终处于超越式发展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创造了中国速度世界奇迹。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且对发展模式进行引领性的理论建构是中国贡献给世界解决发展难题的智慧与方案。新发展理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本国国情出发,精准地分析和研判形势所得出的理论成果。新发展理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是高质量的发展,即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内容,这五个方面同时又是一个逻辑严密的辩证统一体,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新发展理念打破了发展模式长期由西方垄断的局面,实现对当前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包容发展、代际正义”等发展理念的全面融合和有效超越。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从实践中经过艰难地独立探索得来的,这就为中国开创现代化之中国方案增添了强大的话语权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理念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