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2021-01-29康易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政治

康易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政治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表述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某一个理念、某一门课程存在先验的指导思想,会明确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什么是需要我们摒弃的。这个先验理念所包含价值判断是不可动摇的、不可以改弦更张、不可以有任何偏颇性解读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底线。思政政治教育所有的先验理念必须以其为指导,这个方向和标准一旦不被遵循或被打破,那么之后的模式标准、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就失去依托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点是政治正确,也就是政治标准。所以,要做到政治正确,就必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原则,把为党而教、为党而育、为党培养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实践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领导体制上,要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通过举办座谈会、“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二是在工作机制上,高职院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大任务,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学校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科研、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第三,在经费条件保障上,与专业院系同等配备办公用房和教学设备、基本图书资料、国内外主要社科期刊、声像资料、教学课件以及办公设备等,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

二、体系标准——全面对接人才培养方案

体系标准建设,首先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改革设置,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的诸要求要嵌入其他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再者要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这种架构,首先考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其次考虑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上的协同性、一致性,再者在时间、空间上,让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兜底与全覆盖。一方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目前,这些课程看,可能还不足以完全支撑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所必须具备的培养能力和素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特称概念,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这一概念必须在特定的国体、政体语境下,才有实践探索的依据,才具价值和意义。这一依据就是“立德树人”,价值判断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大学应当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内涵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素就是“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的“九个要”。比如,针对“要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除了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要不要增设中国古代史等课程;针对“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不要增设美哲学等课程。所以,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以完善思政课课程群必修课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系列”课程体系。其次,要强化“课程思政”的融入度。主要手段是通过系统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要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立德树人育人要素融入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等方式,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育人作用。第三,夯实十大育人体系。要厘清部门职责与权限,将育人要求融入各部门岗位任务书,重新制定岗位工作标准。系统梳理、立项遴选“十大育人”项目,打破职责与部门边界,组建项目研究与实施团队,协同推动,形成合力。比如,科研育人上可以考虑针对学生特点提高科研成果奖励额度并给予学分奖励,激励师生共同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整合“大讲堂”资源,邀请学术名家进校园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科技创新育人,建立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术科技赛事体系。比如,实践育人上可以探索,实施“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四轮驱动的双创教育,推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五进”运动,强化志愿服务育人,进一步推进“校园志愿服务经常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大型志愿服务品牌化”。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形成假期集中实践与日常实践相结合、团体实践与个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体系,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成效。比如,网络育人上可以坚持平台战略,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坚持引导和服务师生,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载体和内容,增强网络文化自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比如,管理育人上要进一步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全面梳理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现行管理制度管用、有效,推进工作精细化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分类制订中层干部、基层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等行政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手册,形成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使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规范、标准、精细、秩序意识的熏陶感染。比如,服务育人上可以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着力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服务流程,制作服务指南,完善服务标识,通过“结对子”“互帮互带”“我与处长面对面”等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打造智慧型、标准型、主动型后勤。无论体系怎么创建,我们提出的标准是这三重、三个维度的要素必须要齐备,如此,体系标准才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上实现全面对接。

三、模式标准——全面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

从有用性角度去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实效性问题。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理念标准,可以做到政治正确,但课堂组织效果不尽如人愿,所以,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老师要讲的生动、鲜活,学生要入脑入心。本文提到的模式以及模式标准,主要是从教育过程的角度去考虑。实践中,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模式打造来推动育人实效的。一是提炼育人要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关于立德树人“九个要”的价值判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分别从“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承、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实际,系统总结凝练了立德树人育人要素,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上的全覆盖和“九个要”上的全概括,以及五个层面与“九个要”在内涵提炼上的全渗透。第二,创设育人结构。要创设诸如学校大讲堂、e学堂、选修学堂、青马工程学堂、“一技之长”技术技能训练营、创新创业“百团大战”孵化实战营、寒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8分钟课堂”视频公开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下讲话,“一封家书”特色案例征集、“感知四时”劳动生活体验、青年成长有故事分享会等具有特色和鲜明立体化育人主题的载体功能,整合平台资源,打造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推进从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能力、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再向涵养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自主生成应用能力层层融合渗透。第三,营造育人生态。把立德树人融入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文化育人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活动体系等七大体系,系统梳理各专业课程、实践活动所蕴含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要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集聚学生学习思考平台和载体优势资源,优化组合劳动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竞赛、第二课堂、师生科研项目等学生劳动实践模块,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中涵养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精神,推进融合渗透培养要素从学生由“入脑”到“入心”,再向“入行”渗透。当然,运作的模式本身是可以灵活调整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某一个范式来解决所有问题。

四、文化标准——全面匹配人才培养内生力

没有文化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是缺乏底色和张力的。所以,我们一直主张,文化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有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对于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大学教育还是需要认真领纳植根于实践的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人文精神要旨,系统阐释体系全备的文化道德规范维度,坚持把文化育人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中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总结和阐述学校校训、精神、理念等要素内涵,努力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阐述的文化育人体系,进一步厘清校园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校园精神文化发展走向。二是科学规划校园物质文化空间设置,可以考虑重点建设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校园精神文化为特色的校史馆、师生作品展览馆等。比如,在空间上,在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商业区、行政区等设置与该区域活动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固化标示。在网络阵地、载体上按照重大节庆、传统文化节日、春秋更易的时节等时间节点,遴选传统文化精要,以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凸显文化情怀的自觉主张,讲好大学精神。三是构建专业文化集群,实现每一个专业集群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素能要求、社会面向,凝练一套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的文化育人框架,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在校园文化活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上实现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中涵养职业精神,推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比如,探索通过与名家、大师、传承人共建工作室等形式,建立教学、研究、传承、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研究平台,实现文化研究、技艺传承、教学改革、现实体验、文化解读的多方面收益。四是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等机制与抓手,把区域文化的培育点与企业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文化涵养有机结合,与和谐社区创建、文化社区打造有机结合,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的企业需求指向与社会化取向,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落地性与效益性。也就是通过精神凝练、物质与行为文化建设、平台和机制创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涵养道德品格、人文精神、美学情趣、劳动意识、健康观念,逐步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充满智慧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体系、生活理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与情感样式,保持文化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力度。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