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2021-01-29刘慧灵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刘慧灵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因立法更新滞后造成的税损和通关问题。近年来,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波及了市场的整体运营情况,冲击了传统市场的发展方向。然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来说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但是在新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法律却跟不上其发展步伐,落后于它的发展,比如与跨境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税法与其征收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某些企业为谋利不择手段,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投机取巧,极易发生偷税漏税的行为,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这种行为不能及时受到制裁,使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一线侥幸心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及时制定出对跨境电子商务而言,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众所周知,对于商户而言,将大件货物包裹进行跨国运输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经过重重关卡,还要缴纳相应的税费,而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其中一些小商户就会将大包货物,分拣成小包裹,通过这种手段减少手续的繁琐程度和有效避免了高额税费,其实在没有法律的规定下我们只能从道德上对其进行谴责,这种行为会极大影响国家的税收情况,应该得到相应的治理。新型政策出台后,发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还会有一部人以出国工作学习为由,通过较高的往返频率进行人肉带货,这也是近些年社会上的代购现象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他们的优势在于可以有针对性的为顾客在国外进行采买代理,然后通过行李的方式带回国内,而这种方式也是明显的置税费与不顾的行为,偷税漏税的行为还是不断发生。
(二)跨国贸易征税信息取得难度大引起的税损问题。我国对纳税人的身份登记管理十分严格,正常情况下,纳税人需要亲自进行税务注册登记,此后发上的交易和纳税行为都能够被一一记录。然而对于跨境电商而言,其销售的商品不完全是实体物品,一些被销售的商品是不需要进行运输的,因此也无法跟踪物流信息,交易流程也无证可查。那么在这种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极易威胁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目前国际管理形势而言,对于税务问题的界定还未能达成统一的规划,这就造成商户的税收情况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
(三)欺诈导致的交易损失问题。跨境交易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少电商都有过被欺诈的经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商家因为规避风险而缩小经营范围又会损失一定的顾客,顾客也会因此丧失更多的主动选择权。欧美国家是目前跨境电商最为活跃的场所,国外消费者普遍是通过信用卡消费的,作为受更多人推崇的免密支付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复杂繁琐的验证过程,还能够提高支付效率,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所以越来越多的欧美人更愿意通过免密支付,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是百益而无一害的,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操作空间,加大了财产损失的风险。
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我国可以取国外交易方式的精华,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构建完整的电子支付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权利与责任的承担者,并通过新型法律法规辅佐此体系顺利开展。其中需要明确的有包括支付双发的权益与义务和第三方监管在内的相关细节问题。以减少因各地习俗差异而造成的支付问题。
(一)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建设。跨境电商监管的困境在于,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带来的无纸化交易,以及匿名性消费。这直接影响监管部门没有有效途径查询支付双方的有效信息。对贸易造成冲击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无法退税带来的不可逆的税损情况。为了对小额订单进行进一步有效监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园区,将海关、检验检疫和税务部门涵盖在内,对小商家的物流信息进行一站式有效处理,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平台,在规范电商交易现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效率。通过做减法的方式,优化监管制度,改善电商发展环境。
(二)完善并更新相关法律。加强管理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完善相关法律的制定,有些法律已经不在适用当下的企业环境,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保护消费环节中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对商品属性进行重新界定,杜绝偷税漏税的行为再次发生。国内跨境电商案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在许多法律灰色地带存有许多不良商贩的不良交易行为。现存的法律文件对消费者和卖家的权益范围规定的并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细化区分。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环境下,将许多产业的距离逐步拉近,例如信息技术和金融产业就呈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而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原有的法律空白领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在原有的管理方向上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对于未曾拓展的领域进行填充。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及时调整信息技术与人才的有机整合,既要利用信息传播的优势也要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进而打造出顶级的跨境商务发展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兼顾经营者的实际效益,实现根本上的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