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01-29邢瑶唐锁海李岩李松李园莉

落叶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茶园茶文化江苏省

邢瑶,唐锁海,李岩,李松,李园莉

(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南京210036;2.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3.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是中国茶叶主产省之一,植茶历史悠久,在茶叶栽培技术、加工技艺、产品质量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江苏省产茶区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宁镇扬和连云港丘陵地区,以生产绿茶和红茶为主。多年来,各茶区优化结构、创建品牌、提质增效,丰富茶产品种类,不断推进标准茶园建设,提高茶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茶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1 江苏省茶叶生产现状

1.1 主产茶区现状

2019年,江苏省茶园面积3.38万hm2,其中南京0.82万hm2(占比24%),无锡0.57万hm2(17%),常州0.77万hm2(23%),苏州0.27万hm2(8%),连云港0.20万hm2(6%),扬州0.24万hm2(7%),镇江0.50hm2(15%),徐州新沂和淮安盱眙还有少量种植(0.59%)。江苏省茶叶干毛茶总产量1.53万t,总产值27.65亿元,平均666.7m2产值6115.9元,江苏省名优茶总产量0.5万t,总产值18.76亿元。

1.2 江苏省茶产业特点

1.2.1 无性良种平稳发展 为提高茶叶品质、提升产量效益、便于茶园管理,江苏省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无性系茶树良种引种试验。90年代后,逐渐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改植换种。目前,江苏省无性系茶园面积1.20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36%。如表1,江苏省种植的茶树无性系良种多引自福建、浙江,省内自育品种推广较少。苏茶早仅在常州溧阳种植面积较大。锡茶5号等主要分布在无锡宜兴,且非当地主栽品种。近几年,江苏省多以早生品种和特异叶色茶树品种为主要引种对象。各茶企追求春茶早上市,但引进的特早生品种乌牛早常遭倒春寒危害,品质、产量受损,各地逐渐替换为其他适宜良种。

表1 江苏省茶叶主产市主栽茶树品种

1.2.2 名优茶品质行业领先 江苏省以名特优茶生产为主,2019年名优茶产量4988.62t,占干毛茶总量的32.60%,产值18.76亿元,占总产值的67.85%,1/3的茶叶产量取得超过2/3的产值。江苏省茶叶多次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获奖等级及获奖比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江苏绿茶荣获全国第一,且绿茶类共获得特等奖27个,占全国绿茶类特等奖的38.57%,红茶类特等奖9个,占全国红茶类特等奖的26.47%。无锡毫茶、金坛雀舌、茅山长青等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这表明江苏省名优茶制作精湛、整体品质突出。

1.2.3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由图1可见,江苏省干毛茶总产量稳步提升,2019年相比2015年增长9.20%;红茶生产总体增加明显,2019 年产量3959.19t,相比2015年增长59.81%;绿茶产量总体稳定,2019年产量1.13万t。江苏省红茶产量占干毛茶总量比率从2015年的17.68%上升至2019年25.87%。自2016年开始,江苏省探索白茶、黑茶、乌龙茶的生产,以绿茶为主的单一茶类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此外,江苏茶企为适应市场对茶产品多样化需求,引进抹茶、捻茶生产线,生产茶叶深加工原料及产品,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护肤品等茶叶衍生品,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图1 江苏省不同年份干毛茶总产量和红茶、绿茶产量

1.2.4 品牌建设调整增强 江苏省各类名茶众多,从历史名茶碧螺春到19世纪70~80年代创制的新名茶共计30余个。近年来,各茶叶主产市区明确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宣传推介具竞争力的主要茶叶公用区域品牌(表2),部分茶叶主产县区还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如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高新区、常熟区,镇江市丹阳市,连云港市赣榆区,则重点壮大企业品牌。各地深入挖掘品牌优势,利用各类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等活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对重点打造品牌进行宣传,消费者对江苏省茶叶品牌的认知度大幅提高。

表2 江苏省主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情况

1.2.5 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提高 江苏省多地基本实现了包括茶园的选择与种植,以及茶叶包装、销售、贮藏等各环节的标准化、清洁化全过程。2019年,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0.45万hm2,有机茶园面积0.50万hm2。江苏省多家茶叶加工企业清洁化程度已接近国际化水平,按照食品厂要求设计建设茶叶加工厂,采用连续化的流水线及清洁能源开展生产,减少人工、燃料等操作带来的污染。

1.2.6 茶旅融合发展优势明显 江苏省茶旅融合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文化优势。江苏省产茶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缓坡,山林水体资源丰富,交通基础建设完善,便于车辆行人出入;休闲度假消费水平较高,茶园多茶果间作、茶林间作,具有采摘、观赏资源,配套美丽乡村特色,成为周末自由行的首要选择;各地名茶历史悠久,《红楼梦》中的金陵茶文化、茅山道家茶文化、句容宝华山佛教文化,紫砂茶器、茶圣陆羽在主产茶区留下的笔记,以及历史文人品茶、烹茶诗句和茶画等,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沉淀,形成了系统的茶文化农业遗产资源;2020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形成“黄龙岘茶文化慢生活旅游线”、“金坛雀舌茶乡研学之旅”、“田园牧歌之茶洲筑梦”、“句·福地,容·茶美茶旅文化二日游”等多条茶旅精品线路。通过发展以茶文化、茶休闲、茶体验、茶养生等为主题的茶旅融合产品,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2 江苏省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茶产业向良种化、多元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

通过筛选适制各地名茶的无性系良种,加快调整无性系良种结构,提高夏秋茶利用率,逐步打破以高端茶叶为主、亲民优质产品供应不足、局部销售的局面。因地制宜发展茶园度假区、线上线下同步茶产品经营,拓宽营销渠道;不断推动适宜机械管理的茶园建设、清洁化生产车间建设,开展试验示范,提高产业机械化水平;利用建立的省级茶叶技术体系,加强品牌发展;依托各地龙头企业,规范规模经营,扩大产业集群;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组织,加快茶叶生产经营模式转变。

2.2 重视良种推广、绿色生产

深入挖掘、保护地方茶树种质资源,根据各地特色,加大投入力度,创制、选育区域适制性、特色优质宜栽宜机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率水平和无性系比例。

科学管理茶园,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管理生态化。改进茶园基础设施,适应机械化和生态化茶园需要,加快农艺加农机融合。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提升,提高茶加工连续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水平。

2.3 企业品牌逐步加强

公共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后,消费者将更注重茶企品牌信誉。例如洞庭(山)碧螺春中“吴侬”、“庭山”、“碧螺”、“咏萌”、“御封”等企业品牌,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原产地洞庭(山)碧螺春企业品牌。为保证江苏茶叶品质及声誉,各地加强品牌保护,一方面可放弃原有小茶场品牌,联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下的茶企大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包装、统一宣传推介;另一方面在区域公用品牌下,扶持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宣传,去除假冒,“抱团发展”。

2.4 发展茶文化,延长产业链

江苏人文基础浓厚、茶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茶园优美环境,挖掘各地茶文化历史与内涵,拓展茶产业旅游空间。各地茶文化节庆活动的积极举办,为江苏茶文化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茶事活动,促进茶消费,激发各类茶产品的创制经营,促进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的和谐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茶园茶文化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