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方法研究

2021-01-29徐晓雪贤冰冰

科技视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时代

徐晓雪 贤冰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达9.04亿,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 508万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目前已进入全民参与的网络新媒体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大力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好网络育人工作成为辅导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利用信息化传播数字化内容的形式,它的核心要素包括新技术、新媒介、新内容三类。技术的变革,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拓宽了整个媒介领域。从信息传播容量来看,新媒体时代下,共享的媒介环境让受众能够十分轻松地获取大量信息资源信息,不再局限于时空、版面、频道等限制。从信息传播方式来看,受众不再只是单方面地去被动接受传播出来的信息,而是一个双向传播的过程,是能够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可以即时快速地对信息来作出反馈,并通过传播媒介进行相互交流的。从信息传播的效用来看,网络平台的监督体系亟待完善,网络信息的庞杂化和多样性,以及一些虚假不实的信息让人们对新媒体的信任度在不断降低。

2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职责之一单独列为一项,这是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借助和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而且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已经变得更加庞杂。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场域的限制,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反馈,以不断增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增强,大大增加了“把关人”的难度,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呈现多元化和娱乐化倾向,大大影响辅导员网络育人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主流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严峻挑战。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去顺应时代形势的变化,思考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网络育人效果。

3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3.1 辅导员要提高阵地意识,开辟网络平台,建立工作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要擅于利用新媒介,搭建和运用各种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形式多样,既有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又有官方网页、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能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媒介,每种平台都有其特色,辅导员要充分使用不同平台,创新工作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媒体平台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辅导员要主动去抢占新媒体阵地,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想要通过宣传来加强教育,辅导员就不能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还需要借助网络平台的功能,通过直播课程、录视频、做宣讲的方式来向大家传播爱国、感恩等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如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以及课后的师生热议,这些都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因此,辅导员要根据时势,提高自己的阵地意识,创新教育模式,经营好自己的网络责任田,推动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齐发力、共振频。

3.2 辅导员要增强网络媒介使用能力,借助网络资源,坚持以文化人

在全民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趋向弱化的风险,这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辅导员如何才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话语权?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的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现代大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网络媒介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辅导员在进行网络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优质内容的输出,多用故事讲道理,加强隐性教育,少说教多引导。在网络育人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使用与满足”的需求。要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时间节点进行设置,总结其需求点和关注点,来开展有关联的文化内容和活动,创新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在烦杂的网络世界,用有温度、有态度、有意义的作品把学生吸引到网络教育主战场。

3.3 辅导员要提升媒介素养,加强自身修养,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辅导员不能只关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还要聚焦思维、意识的升华。诺伊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了意见环境以及社会关系对受众心理及行为的强大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意见环境”的营造者,因此辅导员要努力提升知识水平、媒介素养,主动去适应信息化时代媒介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树立令学生信赖和敬佩的权威形象,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意愿和内在动力。

辅导员要自觉成为“意见领袖”,有意识地去衡量网络文化和思想的风向标、衡量舆论的导向,判断网络中意见环境的状况,调整单点着力、统一发力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引领,培养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发挥其在学生群体日常交流中的“优势意见”作用,带领这支网军、红军,做好思想引领,做好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形成有的放矢的网络全育人工作矩阵。

3.4 辅导员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深化网络风险意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是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学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主要对象。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庞杂性在一定程度扰乱了学生的认知,更需要辅导员提升洞察力,加以引导。辅导员应当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对于那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加以鼓励和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那些思想观念错误或偏激的观点,辅导员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及时纠正和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把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的言论和思想倾向,以及影响安全稳定和谐的苗头性问题排查清楚,力求做到把隐患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同时也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阵地,辅导员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时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主动借用新媒体技术,牢牢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