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子技术系统教学研究

2021-01-29辛元芳

科技视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系统化课程教学

辛元芳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既是该专业的理论基础又是其实践的起点。因此,电子技术的系统教学是培养好电子类相关专业人才最重要的地基。作为一名高校电子类专业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好电子技术系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必要研究如何提升电子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这里结合笔者和同事的相关教学经验,从高校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出发,研究如何提升电子技术系统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当前,电子技术基础已成为工科电类专业及部分非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模拟电子技术,另一是数字电子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会有大多数学生认为电子技术尤其是模拟电子技术非常难学,电路复杂,很难分析,而数字电子技术在某些同学中认为较为容易,电路集成度高,易于分析,且没有较大的较复杂的计算量。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这两部分时会把它们分开来,在分析一个复杂较大电路时单纯把电路划分为模拟电子技术部分,而在看到集成度较高时则认为其仅含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究其原因是在教与学过程中,没有科学地系统地将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看成是一个整体,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难于理解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模电、数电理论教学是分开独立教授,导致削弱了这两部分的基础理论综合理解,而这两部分综合实验也仅针对各自部分进行,学生很难将模拟和数字电路结合,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这门课程是很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不好这门课程,很多课程如单片机原理、计算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后续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难以理解。

因此,这里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如何系统化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能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能力,从而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具有实效性。

2 系统化教学

从根本上来说,系统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对教学活动进行上位的、整体的顶层设计,再以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作为统领,对学科教学进行全面统筹设计,使得每个课时都服务于学科知识教学的总体设计。相对于碎片化的教学设计,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科知识的各个方向、各个知识点以及各能力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基于这个关联来进行学习内容的框架构建和具体教学的实施规划。同时,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还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分解在系统的不同环节中。这样,在系统化教学完成以后,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3 提升系统教学的措施

针对目前电子技术教学中容易把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分化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思维的问题。

(1)在新学期开始面向新生开展电子技术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系统了解电子技术课程,提高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

(2)在模电、数电两部分理论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模电、数电两部分相关元器件、综合电路及实际电路,利用挂图、幻灯片演示,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整个系统知识的掌握。

(3)在授课期间,院校之间进行交流,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专业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对各种教学方式进行对比,改进教学质量。

(4)在模电、数电两部分理论及实验教学结束,针对现状、结合毕业设计、考研方向、就业方向,组织电子技术及相关前研课题的系统串讲。

(5)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将实际工作现场中和本课程相关的电子元件、实际电路、电气设备融入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了解实际工作现场,对实际电路形象化,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4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

4.1 教学目标的调整与优化

目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理论学习和指定的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分析设计方法等,建立基于电子技术的系统研发的一个整体概念。

现代高校工科本科生培养工程师的目标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教学改革要抓住这条主线。基于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诉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既包括基础知识要求,又强调系统化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实用和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课题设计与实现,对选题、设计、开发和评估设计作品的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自主实践、勇于创新和善于总结的意识,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研究适合本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科学的系统的将模拟、数字部分看成是一个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从着眼知识点转向教学内容和能力,将系统化教学这一模式应用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上,主讲教师应该从课程核心出发,将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在引导的前提下,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课程教学。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航者,大学教师尤为重要,大学的开放,要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对所讲的的课程内容要理解、融汇、贯通,孰能生巧,这才是大学教师的教学前提。在对知识的熟悉的过程中,逐渐对知识进行系统化,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更有利于学生上课学习。

在优选或编写适用教材基础上制定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使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此外,教学内容的调整也需注重其继承性。《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分析是传统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各类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对这部分内容我们也给予充分重视,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独力自主的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电路设计,推出作品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熟悉、掌握,经过知识系统化后,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同时上课教课思路清晰,学生对系统化后的知识掌握较好。

5 总结

这里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融合。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善目前接受性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手段,加大学生对电子技术整个系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为目的,增强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丰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

猜你喜欢

系统化课程教学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