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初探

2021-01-28吕玲

考试周刊 2021年102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核心素养

摘 要:历史情境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历史情境的融入,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究历史问题,进而解决历史问题。借助情境创设及问题引领的方式,涵养学习生态,形成历史思维,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情境;问题引领

一、 引言

历史学科过去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只能通过史料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这也是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此外,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情境教学架起了学生理解历史的桥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关于历史情境教学这个话题,教师并不陌生,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地会运用到一些相关的技巧。

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普及,改变了过去历史课以识记为主的特点,开始注重对历史的体悟。在众多的优质历史课中,总能看到情境教学的影子。而由这些变化带来的便是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更高要求。如何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捕捉情境,设计具有思维性的历史问题,助力核心素养,值得一线历史教师思考和深思。

二、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立足教材主体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情境作为问题的载体,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习得。因此将情境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历史情境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重心由知识讲授转向情感体验;由以教师讲课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学习;由注重课堂教学结果转向学生学习的过程。简言之,学生的“学”才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则是一种辅助。在历史课堂教學活动中,尝试多角度地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感受、体会历史。走进历史,解决历史问题,进而理解历史,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认知。

其次,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人物、历史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图像史料等的运用,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评价,以期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学生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发展其时空观念,树立“论从史出”的基本素养,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在“唯物史观”的大前提下,感悟家国情怀。

三、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难点分析

(一)理论认知与实际的脱节

当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现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历史情境教学的理论认知与实际的脱节。部分教师习惯性地为情境而创设情境,导致情境教学的目标性不明确,情境教学的指向性发生偏差。一般来说,在这种脱节的课堂中,情境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没有凸显情境教学深层次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问题设计与学情的脱节

当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还存在着问题设计与学情的脱节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未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实情,设计思维深度和难易程度相适宜的历史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者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教师成为问题的实际解决者,学生仍旧在被动地学习知识,死记历史知识。这样的历史情境教学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历史情境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当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必须时时牢记,优化问题设计,凸显情境教学的深度,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家国情怀的熏陶看成是历史情境教学的核心。

四、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历史情境,关注历史时空

过去的历史虽然远去,但源远流长,鉴于历史题材是当下众多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从这些热门的资源入手,寻找历史与当下热门资源的契合点。学生无法穿越过去而处在当下,但身处信息时代的他们也会有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一些流行的网络游戏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创设情境,在新课导入部分,借助学生熟悉的音乐、人物、电影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时空。

以初中历史《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可以这样导入。课前播放《王者荣耀-王者战歌》的音乐,学生马上被他们熟悉的游戏音乐吸引了过来。然后老师生动地讲述:“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猜猜他是谁?”给出提示:在京剧表演中,他总是白脸饰人,象征着奸猾;在史学评论中,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在文学家眼中,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名篇有《观沧海》。大多数学生在第一个提示后,就猜出了曹操。马上就能反应过来,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然后,教师平静地讲述:“今天,让我们走进曹操,走进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走进新课的学习。”

以初中历史《文景之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课前播放《战狼》片段,学生会被精彩的熟悉的电影吸引过来。教师即可顺势发问:“《战狼》这部电影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电影中一句特别经典的台词?”大多数同学即能脱口而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教师指出,其实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源于汉代的一位大将陈汤,原话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借助创设的历史情境,教师顺势设置悬念:“汉朝大将为何有如此底气,说出如此豪言壮语?通过今天的新课学习,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进而引出本课课题“文景之治”。

(二)创设问题情境,确立史证意识

以往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遵循这样的一个习惯思路,即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等。这样设计授课当然没有问题,课程结构也相对的比较清晰明了。但是一节完整的历史课都是这样的问题设计思路的话,就会显得非常的死板,思维含量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一节课问题设计的是否灵活,巧妙,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能否依据历史情境,提出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是历史情境教学的关键。

以初中历史《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和一败的原因分析是难点。以往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将一些相关史料进行堆积,学生“论从史出”,找出答案。这固然也是历史情境的创设,通过借助史料展开教学,但是效果可想而知。本节课上可以通过两个活动环节,设置问题情境,突破难点。活动环节一:学生角色扮演《许攸献计》,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性格。最后设置问题,通过这个短剧,你知道此战曹操取胜的关键得益于哪一个计策?你能对这样的战争的结果分析一、二吗?活动环节二:观看视频《赤壁之战》,通过视频,了解赤壁之战的概况,以及曹操在此战中的表现。然后设置问题,看完视频后,你知道与此战有关的小故事吗?你能对这样的战争的结果分析一二吗?这些历史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此处基于历史剧角色的扮演,学生都能从中分析一二,了解曹操重用人才的一面。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能了解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骄傲轻敌的一面。借助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最大限度地运用到这些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悟历史,进而确立史证意识。

(三)创设文学情境,感知家国情怀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正确指引。歷史史实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选取恰当的素材,挖掘教材的人文闪光点,可以赋予历史课堂以人文主义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走进历史,面向历史人物,以历史思辨的思维来思考历史问题。有内容的历史课,在史料的铺陈、罗列中,给学生创造一个体悟历史的机会;在史料的考量、思辨下,化腐朽为神奇,感知历史的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以初中历史《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其中的曹操是一个有维度的历史人物。如何将这样的曹操呈现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感知曹操的这种胸怀。本节课在讲课过程中,多处运用到了曹操的诗歌。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名句,感知曹操是一位满怀悲悯之情的诗人;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老传说,感知曹操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军事家;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感知曹操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哲学家。家国情怀,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却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文学作品也好,历史人物的活动也好,或许是学生走进历史、解读历史、感知家国情怀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创设现实情境,形成唯物史观

历史发生在过去,却映射着当下。只有借助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才能充分理解现在。身处信息时代的学生虽无法穿越历史,但是他们会关心时事,关注国际大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借助史料,创设情境,映射当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简言之,“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的真谛所在。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认识、评价,这是历史唯物史观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以初中历史《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教师在新课结束时,这样讲述:“老师有一个疑问要问,你们认为曹操到底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前提下,教师出示当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比如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对比本课的历史学习,对照现实,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的基本方法,即一分为二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要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认识评价。然后,师生水到渠成般的达成共识:曹操是一个多维度的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的评价曹操,明确曹操推动历史的进步,对他的评价应是肯定的。

五、 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管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有其生命力。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当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情境教学,回归原点,树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设历史情境,根据情境提出历史问题,以历史问题为引领,串联本课的主线,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道路上,只要教师锲而不舍,不断探索,情境教学必将孕育完整美丽的生命,重新绽放。

参考文献:

[1]陈霞.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0).

[2]莫宏雨.试论中学生的历史感的培养[J].历史教学问题,2007(5).

[3]肖登望.史料实证对新课标下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

[4]李汉文.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作者简介:吕玲,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新镇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核心素养
借多维手段,促联想发展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