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发展趋势
2021-01-28白梅
摘要: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档案利用率飙升,档案工作更要“与世界接轨”,凸显着历史档案翻译的规重要性。如何实现翻译的“信达雅”,需要遵循专业规范、有据必依和历史等效等三个准则。
关键词:档案利用; 翻译;规范
档案是重要的查考凭据和参考依据,同时又是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依据。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是档案开发利用能够稳步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档案是严肃和真实的,如何将档案视为一种可靠的信息资源,挖掘、扩展和利用,凸显其价值是现阶段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和意义所在。
一、外文翻译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力量,伴随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就显现地愈发重要,除了为查阅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料外,还能从中揭示档案本身蕴藏着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背景下,档案翻译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世界是一个多语言的世界,使用两种或者以上语言进行沟通交际的现象极为普遍。档案翻译为实现跨文化国际交流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外文翻译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但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更要注重实际的应用研究,从而克服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二、外文翻译规范化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大不同对翻译规范化的影响。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要理解原文所传达的整体含义,在保证语义正确性无误的前提下,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转述。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性的跨文化信息“不对称性”对翻译准确性造成了最直接的影响。文化的大不同容易导致翻译活动出现各种错误,进而影响信息的正确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而西方世界更强调个人感受。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对翻译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如果对此忽略就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失效。
(二)认知差异对翻译规范化的影响。
由于人类的认知并不统一,呈现的内容往往通过成长环境和教育体系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认知差异,将会导致翻译中信息传递的失效。如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更是民族和力量的化身。但是在西方认知体系中,龙则不是善良的象征。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中西方的认知差异,就会造成信息传递失效,造成误会。
(三)文学修养和价值取向对翻译规范化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也造成了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语句编码方式截然不同的特征,特别是表现在文学创作领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诗经》、唐诗、宋词等不同的文学载体,且都隐藏着在深刻思想内涵。而外国文学多呈现诗歌这种单一的表现手法。准确无误的克服这种文学审美方面的差异,使翻译的难度明显增加。在翻译过程中“直译”仅仅能满足文字表面所传递的信息,而探究文字背后隐匿的深刻内涵,将文字的转换形式与跨文化知识结合,使语言翻译活动不流失原文价值,则需要译者在单纯直译的同时,理解语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完成语意信息的相互转换,做到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 翻译三原则,最大限度的还原译文本来的意义。
三、外文翻译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状
(一)历史档案翻译专业性缺乏。
历史档案是将形式、主题各异的文件进行归档。等同于把千头万绪的史实整理成统一、清晰、系统的历史。规范性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体现。目前我国专职从事历史檔案翻译的人员凤毛麟角,专业档案译员匮乏,使得档案原文承载的全部历史信息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语码转换。
(二)档案翻译“有据必依”准则执行不力。
档案翻译活动属于信息类文体翻译,格外注重史实和信息的准确,偏好使用“朴实的语言”来“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因此在档案翻译中尤其要重视“言之有据、重在考证”。譬如,档案文件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阶名等,其背后都有典故由来,单纯的直译、意译、音译都不能准确表达这些语料背后的深刻含义。由于考据的过程相当繁复,耗时的。即使现阶段也没有哪一个数据库、能够快速检索出某一特定历史词汇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说法。如果在历史档案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据必依”,则会造成误译和漏译的现象。
(三)AI的滥用导致档案翻译规范性和准确度降低。
21世纪,AI的应用在整个翻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档案翻译必须具备历史等效准则,即一是忠于原语,忠于史实,使得档案文件记录的历史信息在译语中等价重现;二是译语在遣词造句上要尽量贴近原始档案材料形成的时代,以便等效重现原文所包含的历史特征,充分保留原文的历史价值。这就要求档案翻译活动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出历史档案本身的风格。AI的使用导致翻译效果啼笑皆非、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比比皆是,不仅不能达到原文呈现历史特征的目的,更有甚者会造成查阅者理解的障碍,严重影响档案的利用效率,同时也给档案整理工作和档案校对工作增加了负担。
四、助推翻译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中的策略
(一)培养专业翻译人才,规范翻译工作流程,确保翻译的质量。
确保档案翻译的准确性就需要专业的档案翻译人才,减少因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档案内容误译和漏译的现象,保证档案史料的历史价值,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服务工作的准确性,同世界接轨。
(二)遵循“信、达、雅”翻译原则,建立健全人机合作翻译平台。
现在AI已成为翻译工作的首要选择。在注重翻译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档案资料信息转换准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人机合作翻译平台。不断加强翻译过程中“有据必依”。针对档案翻译过程中呈现人名、地名、官阶名等进行考证,不断提高档案文献资料输出质量,从而实现档案翻译和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
(三)加大档案翻译人员培训力度, 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档案利用质量。
翻译作为一项专业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不是一蹴即至的。专业翻译人员要求熟悉翻译语言的背景知识,具备流畅的语言能力、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知识素养。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档案翻译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扩充专业知识,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玺朝 . 走向公众—— — 档案利用需求的大众化转向 [J]. 中国档案 ,2017 ( 11 ) :46-47.
[2] 孙观清 . 从中国档案馆藏现状看档案的优化[J]. 档案学研究 ,2011 ( 5 ) :29.
作者简介:白梅(1982.04-),女,大学本科学历,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硕士学位,甘肃省档案抢救保护中心,研究方向:外语和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