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儿童美术教育质量的探究
2021-01-28王欣
王欣
摘要:美术资源来源于环境中,美术教育中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元素,用自己的想象创造美,用图画呈现出来。小学低学段儿童美术教育中,将地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审美意识,美术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论文着重于研究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儿童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利用;地域资源;提高;儿童;教育质量
引言:
小学低学段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的画家,也不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艺,而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思想引导,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美术教育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学生美术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感知自然,有正确的审美取向,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将美好的事物画出来[1]。学生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将地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因为这是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的资源环境,是从陌生逐渐熟悉的自然环境,因此能够激发其情感并更加感兴趣。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得美术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素养的效果。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就地取材
小学低学段儿童美术教育要因地制宜,发挥其素质教育的作用[2]。美术创作资源要在生活环境中寻找,而之所以美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艺术是从生活中提取的精华部分,经过升华形成艺术作品。所以,学生美术术教育中要将生活环境中的内容以融入其中,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学生美术教育需要原料,需要实物标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寻找原料。比如,漂亮的树叶,有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还有花色的;有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花瓣;有各种小石头,只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就可以将这些材料利用起来创作出美术作品。就地取材的优点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使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创作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作品。采用这种美术教育方式,学生美术更有创意性,学生教育更有创新性。必要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塑造一个自主活动区域,学生在这里创作美术作品,对于自己收集的材料以及这个区域的公共材料可以自由摆弄、大胆创作,学生将想象的空间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来,而且乐在其中[3]。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挥“儿童美术工作坊”的载体作用
现在的小学低学段儿童教育中,工作坊形式已经成为美育协同创新的新抓手,就是让学生走入到自然环境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接触各种美术创作形式,特别是民间手工艺,诸如刺绣、面塑、年画、剪纸、皮影、编织、版画、扎染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多接触,学习并参与创作,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儿童美术工作坊更为突出地域性美术特色,作为一种校本课程形式,将其用于学生美术教育中,可谓是一种创新。儿童美术工作坊的宗旨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具体的美术教育中,让学生创作中体验,在做中实现美术创新[4]。这种工作坊具有群体性的活动现场,学生在这里体验美术,互动交流,通过实践活动接受教育,学生教師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发挥媒材的作用,引导多名儿童共同参与、相互对话、共同思考、一起探究的美术活动课程。
儿童美术工作坊与“美意田园”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美意田园”,就是发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引领作用,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和现状条件,挖掘历史文化,将地域特色提炼出来,让农村环境成为一道道风景。发挥“美意田园”的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对于传统艺术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于其中的民族情感有所体会,使得文化自信得以增强。在溧阳美育中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运用起来,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美术工作坊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美术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小学低学段儿童美术教育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师要做到因地制宜,将当地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展开教学。通过在区域环境中开发美术教育资源,使得学生美术教育真正意义地向素质教育推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培养,学生美术教育质量得以提高。儿童美术工作坊就是学生美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当前的重点研究课题,旨在整合美育资源,让美意田园成为溧阳美育的文化基因,提高美育品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国林. 议提高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03):52-53.
[2] 严荣, 徐海建, 洑沈婷, 构建主题课堂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性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2018.
[3] 吴利锋. 基于儿童文创工坊平台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05):105-109.
[4] 邱金弥. 浅谈学前教育美术技能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J]. 才智, 2018(06):106-106.
(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 溧阳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