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类专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2021-01-28李海霞

锦绣·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职业教育

李海霞

摘要:隨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中职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笔者主要从经济类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相融合,给出了合理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经济类专业;职业教育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为学习其它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中职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所学专业的内容,比如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百分数、比例的相关计算,设备折旧的问题、定期转存的复利计息、等额本息还款等用到等比数列公式的相关计算,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计算能力,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学科的工具。中职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较为薄弱,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抽象、公式难记、计算麻烦,课堂中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听课。数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前面的内容没掌握好,能把后面的知识学好有一定的困难。中职学生对自身专业所学的科目非常感兴趣,而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重视纯理论,大多数只讲授教材上的内容,没有与其它专业很好地融合,学生也意识不到数学在经济类专业中有多大的作用,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趣味性,所以不能满足中职学生专业课所需求的知识,不能有效地为专业课服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数学更好地为经济类专业服务。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仅需要新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新的教学技术。随着信息化领域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技术飞速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现在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所教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还需要定时开展与专业课教师的教研活动,了解经济类专业的专业知识点,主要是了解此专业课中教师在讲解专业内容需求的数学知识。数学课程应根据经济类专业的需求,重新整合课程资源,每一章节的引入创设问题情境,例题选择和经济类专业相关的内容,体现出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价值。

在讲解等差数列时,通过储蓄利率进行举例说明。同学们自己布置场景,在讲台上进行演示,一位学生扮演为银行柜员,另一位学生扮演去银行存款的顾客。该顾客想用零存整取形式在某银行进行存款,从本月开始,每个月的第1天往银行里存入3000元,而银行的年利率采用1.71%进行计息,一年后本利和为多少元?解决此问题主要是灵活应用数学中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先把年利率折合为月利率,再把每个月的存款利息计算出来,最后把一年的利息求出来加上本金就是所得的总数。因此,解题过程为:年利率为1.71%,则月利率为,第一个月的存款利息是元,第2个月的存款利息是元,以此类推,得出第12个月的存款利息是元,一年的利息之和是元,因此一年后的本利和为元。

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以经济类专业为背景进行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效性。数学教师时时更新教学方式,研究教学对象,掌握专业需求,找到新的适用于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引入,让同学们理解运用数学工具能够解决自身专业的知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可以在课中学到新技能。因此,不仅为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学习提供了帮助,也为学生继续升学或就业奠定了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

三、为专业课服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为贯彻落实中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专业需求重新整合数学课程的内容及制定能够突出经济类专业特点的授课计划。如在统计基础课程中,讲解该课程涉及到数学课程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及抽样方法,用样本估计总体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讲授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均值、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及概率统计等。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需要根据表格里给出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还需要用到线性规划问题、数列等相关知识,能够找到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途径,使数学学科更有效在专业课中体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改变了数学课教学的单一性,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进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讲解固定资产的折旧内容时,就涉及到数学中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但大多数同学对等比数列公式掌握的不熟练,导致理解该内容就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师在讲解等比数列这一节课时,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讲解清楚,灵活地运用数学公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数学课不再枯燥无味。如在折旧的计算问题中,某品牌的汽车价值是50万元,因自然损耗,每年的折旧率为10%,问7年后这辆车的价值是多少元?解决此问题主要是灵活应用数学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把汽车原有的价值作为首项,即,通过分析以折旧率作为公比,即,使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第7项的值即可。因此,解题过程为:一年后这辆车的价值为万元,二年后这辆车的价值为万元,以此类推,七年后这辆车的价值为万元。

总之,中职数学是文化基础课,为学好其他专业提供了很大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课程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凸显职教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红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创设适合财经类中职学生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29-30.

[2]金相臣.中职商贸类数学职业模块的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9):70-71.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天津 300381)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职业教育
如何上好中职数学讲评课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