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1-28高华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这一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探讨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希望对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1.经济新常态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经济新常态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高校培养针对性不强以及就业单位要求与学生追求目标存在差异等。
1.1经济环境发生变化
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就业岗位增量减少,结构失衡两个方面。从前者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国内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及因人口老龄化原因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缩减,造成各个产业向生产成本低区逐步转移现象较明显。特别新冠疫情发生后,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存环境变差,减缓和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更提升了失业率。新就业的大学生还面临着来自于同学及劳动力市场“老人”对岗位的竞争,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
1.2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定位不准就业指导不力
对于人才培养而言,能否做到准确定位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率。它需要市场、高校、学生这三者之间实现平衡发展。此外,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未能有效发挥实质性作用,专业性不足,也使学生走入社会后步入迷茫状态,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3用人单位要求与大学生期望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如重难轻女、年龄及学历限制、经验要求等,加剧了潜在的就业竞争,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被直接淘汰,无法得到平等的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待值过高,未能做到准确定位(如:对非公职,非高薪、环境差的岗位看不起、瞧不上),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影响了大学生成功就业。
2.促进大学生在经济新常态有效就业的具体策略
要做到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应该针对原因打好解决问题的组合拳。
2.1加强政策性引导拓宽政策性渠道
政府要发挥加强大学生就业的领头人和引导者作用。政府应牵头,坚持市场调节为导向,出台切合实际,操作性、实效性的政策制度并落实鼓励措施,用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要在构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打破就业信息沟通壁障。虽然当前网络发达,但权威性高、准确性高、公正性明显的招聘、就业信息系统,还应由政府牵头建设并做好维护。应将企业、高校的双向信息录入该就业系统,实现对市场需要和变化的实时性监测,进而有效平衡和调控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平等权益,使供需双方安心、放心满意。此外,还要做好相关信息统计,为高校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及企业调整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借鉴。
2.2高校应准确定位人才加强对学生全方位培养
在办学方向上,亟需要做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要做到市场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应改变当前学生入学的严进宽出现象,提高大学生的求存压迫感,加大学科学风建设力度和本校人才培养力度,找准本校人才发展目标,及时做好本校专业调整,使人才输出能真正契合市场需求,促进大学生就业率有效提高。
在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上,应该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展开。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自身的优缺点和利弊,做好准确职业定位,明确未来发展目标,进而针对性进行有效学习,培养他们有优良的品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先进的职业理念,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校还应发挥高校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习经验,并在毕业阶段开展就业的指导性培训。此外,还要吃透用好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网络平台,不断强化创业支撑力量。
2.3用人单位及大学生自身也要各司其职
从用人单位来说,应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根据本单位的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积极构建更加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既不盲目、也不跟风。要坚持用科学的角度看待和选拔人才,既要看重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更要看重其人品和能力。不要仅着眼于眼前利益,还要立足于为企业长远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对人才的粘合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己既要摆正心态,也要充分认清形势。一方面,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储备,做好职业及人生规划。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在眼高手低。鼓励自己先从基层做起,提高自身交际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积极主动地促进顺利就业。
3.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同时,它既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政策性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抓好政策落实和推进,更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从实际出发,做好通力合作,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机制,进而在有效应对经济挑戰和促进稳定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楚洪.经济新常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策略[J].职业教育,2017(11).
[2]梁聪.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3]王永昌.用创新创业带动新就业——谈谈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J].浙江经济,2015(04).
作者简介:高华 女 (1978—) 吉林松原人 汉 毕业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职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就业、思政
(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就业创业管理专项)《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择业观教育研究》,JJKH202001320JY)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