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视阈下高校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探究
——以公安院校为例
2021-01-28白慧静
□白慧静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维护社会治安、建立有序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人民的基本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是公安人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民警,需要拥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公安民警不仅会面对拥有各种需求的群众,还会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无论哪一种交汇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关联着公安民警的职业素质和公安工作的效率。基于此,各地公安机关都曾开办过语言能力培训班,为我国公安事业培养了许多语言能力较强的专业型人才,在这种培养全方位公安人才背景下,公安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公安院校需要通过持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为我国公安机关培养公安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加专业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为未来的公安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等院校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拥有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为其提供支持。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包括对事件的叙述是否清晰明了、逻辑思维是否明确、用词用句是否得当连贯,公安工作更是如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公安民警除了必须具备完整的法律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其中就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明确规定:作为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无论担当何种职责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公安人员善于组织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可见,对于公安民警而言,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对于执法办案的效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各高等院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不断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将这种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语言沟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高低。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公安民警在工作中,首先需要做到及时调解群众之间出现的各种纠纷,并做好法制宣传工作;调查案件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查走访;侦破案件时,需要沟通分析案件和案情。这些工作都需要公安民警拥有逻辑严密的思维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指通过语言能够使犯罪分子伏法,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安执法人员的办案效率,还可以使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深入民心。因此,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作为主要教学宗旨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提升职场工作效率
任何行业的长期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比如教师行业需要通过较强的语言能力向学生不断输入新知识、传授新技能,主持人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才能使主持内容富有感染力。作为公安人员,保障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公安工作的职责。在办案过程中,若公安执法人员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面对群众时可以运用和善的语气给予有效地帮助,面对犯罪分子时可以运用具有震慑力的语言提高审讯力度,在对案件进行描述时,可以通过较强的语言能力对案件事实等准确无误地分析、判断。因此,各级各类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力度,为从业后高效率地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二、高等院校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现状剖析
(一)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各高校都在致力于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培养尤为重视,知识的传授也很重视,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1]根据目前公安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看,部分院校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未开设专门的语言能力培养课程,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并未在课程管理中提出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考核和评价,导致很多学生在后期的公安工作中出现执法语言不够规范、办案效果差等情况。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梯度不够
多年来,无论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习还是初高中阶段的提升性学习,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学生只注重教材知识的培养,而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少之又少,即使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性职业能力的学习阶段后,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旧没有较大改变,学生能够得到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的机会也非常少。另外,对于公安专业院校而言,缺乏专业的语言表达力训练课程,即使有个别科目涉及到语言表达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却与培养公安职业语言能力的要求有很大距离,更无法对日后的具体工作有所提升,即便是在法律和执法专业课程中,也很少看到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专项训练课程。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平台不足
目前现有公安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无法在课堂中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即使在课外,也未给予学生足够的语言训练平台。虽然有部分院校的公安专业会设有模拟法庭、辩论赛等,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和训练;对于参与者,也缺乏专业的指导;即使为学生创建了锻炼语言表达力的平台,也很难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能力的措施和路径
(一)明确职业语言的需求标准
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职业人员的基本能力,未来职业要求高校学生必须有符合本职业需求的语言能力。具体到公安民警,既是执法者,亦是守法者。人民警察语言最大的特点便是权威性,即所谓的法言法语。比如,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需要对违章、违规的人员进行正确纠正,对于存疑的人员需要予以盘查询问,对于案件的知情者、证人、被害人、嫌疑人进行例行询问。在此过程中,公安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依法办案、言辞严谨,表意精准。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执法意识、语言意识的训练,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公安民警,需要做到言必依法。
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足够规范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是否符合社会大众自行约定的语言规则;二是是否符合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规定。根据我国公安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高校学生基本能够遵守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要求,而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语言表达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滥用乱用网络语言。[2]若长此以往,不仅使办案的严肃性无法得到保障,也会影响公安民警的职业形象。因此,各高等院校应当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合理合规运用网络语言;另外,对学生开展语言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语言是否得体主要以尊重、礼貌为基本原则。尤其是作为一名公安人员,其宗旨需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其首要体现便是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能够做到言之有理、文明用语;此外,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案件类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案件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选择较为合适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比如进行法制宣传工作时,需要做到有效宣讲,言语之间需要体现专业性;面对前来求助的群众时,言语之间需要表现耐心细心;面对犯罪分子时,言语之间需要充分体现警察的威严感和震慑力。
(二)职业意识和语表意识交融结合
为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要求,各级各类高校都需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语表意识,在加强职业意识中融入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语言能力的训练中贯穿职业意识。[3]具体到公安院校的教学,在加强学生警察职业意识训练中融入学生作为公安民警的职业语言训练;在职业语言的反复练习中表达职业的思政意识,通过潜移默化、交融进行的教学模式,完成职业意识和语表意识的双重提升。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组织宣传活动,如通过校训解读、吟唱人民警察之歌、参加入党仪式、廉政教育仪式、参观入警仪式等活动,使学生提升警察职业意识,在强化职业责任意识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行为规范训练中,刻意加强学生语言的职业性、专业性、精确性训练,使学生树立职业语言意识。
(三)增设语言培训课程和培训平台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有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对于进入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公安专业教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力的相关课程依旧较为缺乏,如在语文专业中,“普通话训练”“口才训练”“演讲训练”等,在常规性院校中较为常见,但是在公安类高校中却较为缺失。因此,公安类院校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时,需要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建立种类繁多、实用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平台,诸如模拟报警处警、模拟审讯、模拟盘查、模拟调解纠纷、模拟调查、模拟法律宣传等,使学生既可以实践专业知识又可以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
(四)完善普通话考核机制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规范的普通话交流能力,为此,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专门设置了普通话等级考试。如教师、公共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其基本从业要求便是普通话不低于二级,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不得低于二级甲等。可见,行业的发展进步,与语言规范能力息息相关,很多行业都有各自明确的普通话等级要求。但是,目前有部分公安院校并没有对规范学生普通话予以高度重视,甚至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还需要进行普通话考试。公安院校的学生生源不一,学生多有方言性特点,如果不加强在校普通话规范训练,听之任之,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无法规范地使用普通话,使得工作效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4]因此,当教师对学生展开普通话教学时,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普通话学习和考核已经不属于语言模仿阶段,不需要过多讲解声调或字词之间的正音,而是要将普通话的发音“零件”进行组装,拉近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完成实战语言的训练;另外,通过加强学生的有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如安排学生每天进行早读和晚读,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词句与段落的技能性阅读训练,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目标性的普通话训练,按照岗位、个人普通话基础的不同对学生展开相应的目标训练;此外,由于在大多数普通话培训课程中,几乎所有的培训目标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但是对于公安专业的学生而言,进行普通话考试并不单单是为了达到上岗标准,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提高公安工作的法定性和严肃性,更好地解决群众问题,更有效地完成谈判工作,更高效地完成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工作等等。因此,公安类院校对公安专业的学生进行普通话培训时,不仅需要学生达到普通话等级标准,还需要尽量与实际贴合,服务于未来的公安事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公安机关和学校间的合作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师资团队的组织结构及职业素养。公安机关在实际的办案工作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公安机关的实际需求,导致公安高等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道路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学校首先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的紧密合作,教学练战协同育人,教学院校和教学基地紧密结合,教学中实战,实战中教学,相辅相成,互帮互助,形成良性的闭环育人机制,这样才能够为公安部门培养出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公安院校可以派遣学校教师到基层进行学习、观摩、调研,对于即将入职的教师需要先经历公安基层实践学习和实践锻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职入岗;入职入岗之后,达到规定年限后需要再次返回教学基地继续进行实战深造,这样反复轮训使教师通过在基层的经验累积,实时了解社会治安发展的状况,实时了解基层语言能力的需求,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若能在学校中了解掌握公安工作的最新社会治安信息和职业语言能力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另外,专业院校可以直接从基层的实战部门选聘有实战经验的教官来校任职,也可以选择优秀管理干部、专家来校兼职,这种聘请教官来校任职的形式,可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实战元素,让学生真实体验实战情境,实时感受到鲜活的一线职业语言,从而缩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时间,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一名合格的公安民警的基本政治素养,而精准的职业语言能力是公安民警基本的职业素养。因此,公安院校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增设语言类训练的相关课程,组织各类语言活动,教学练战协同育人,努力为公安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