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公安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1-01-28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战线公安红色

蔡 东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 200137)

一、上海公安红色文化

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红色代表革命,红色文化是象征革命的文化。上海公安红色文化是指上海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保卫机关和人民群众,在保卫国家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承载公安保卫战线革命历史记忆和精神文化的红色历史印记,包括人物故居、革命活动地、遗址、文物等,也包括其内在的精神文化精髓。

从内涵和外延上看,上海公安红色文化基本要义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保卫战线革命纪念文物、遗址纪念地等外部物质文化,与保卫战线红色尖兵政治信仰、革命传统精神、文化追求等内在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文化;二是传承红色基因,融汇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底蕴雄厚,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具有鲜明的科学属性、政治属性、价值属性,是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政治建警,铸造公安铁军的有力武器;四是以史为鉴,为新时期公安工作战略决策、开拓创新提供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马克思主义最先传播地,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情怀和文化内涵。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仅从1916年新文化运动发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红色革命文化旧址、遗址就达1000处,较为完整地呈现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12年的地域分布情况、领导人活动史迹。①苏智良,姚霏. 初心之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每一处革命史迹背后,都印刻着公安保卫战线同志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民公安由党的政治保卫工作而生,为保卫党和人民利益而建。从中央特科锄奸反特,到孤岛国统时期地下斗争,从上海解放保卫红色政权,到为护航改革开放成果,保卫战线红色尖兵前赴后继留下了惊心动魄的红色印迹。公安保卫战线的斗争史,就是中国革命历史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公安红色历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公安机关的发展壮大。

上海还是新兴文化中心,中国早期电影、话剧都在上海诞生,上海公安红色文化博大宏阔,公安保卫战线文艺作品也是上海公安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一批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保卫战线文艺作品,如《永不消失的电波》《51号兵站》《开枪,为他送行》《战斗在敌人心脏里》《霓虹灯下的哨兵》《斗熊》《今天我休息》等,成为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成长为民族复兴事业的建设者。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获得传承发展。

二、上海公安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上海公安红色文化,是上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特征而言,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涵盖整个中国革命进程和公安队伍的创立、发展、壮大全过程

党诞生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华洋杂处,国民党军警宪特、流氓帮会猖獗,1927年11月,在白色恐怖艰苦环境中,为了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党创建了同敌人进行隐蔽斗争的保卫工作组织——中央特科,标志着人民公安机关走上历史舞台。近年来,中央特科在沪隐蔽斗争活动联络点、共产国际情报战线地下活动地点等旧址遗迹不断被发掘出来。

从公安保卫机关诞生之时起,人民公安机关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进程,从无到有,从草创到逐步成型,从地下隐蔽战线到全面建立红色政权,从保卫胜利果实、保卫改革开放成果,到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捍卫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和辉煌的红色历史印迹。

公安红色历史文化,时间跨度长,涵盖整个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程和公安队伍的创立、发展、壮大全过程。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红色尖兵的战斗风采:一是中央特科初创时期,在白色恐怖环境下,惩治叛徒奸细、确保组织安全;架设秘密电台、筹建情报网络;打入敌人心脏,拯救组织危难。二是孤岛和国统时期,红色地下尖兵深入敌后,收集敌情,掩护我党地下交通;运送根据地急需的弹药、药品;营救被捕同志,开展敌后侦察,立下赫赫战功。三是保卫新生政权,肃清匪特,粉碎国民党特务暗杀军政首长、著名民主人士、起义将领的阴谋;粉碎敌特破坏经济金融秩序,维护新生政权金融经济秩序安全;深挖残害李大钊、邓中夏的叛徒特务告慰先烈英魂。四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维护一方平安,破获于双戈持枪抢劫银行杀人案、魏广秀系列敲头案、肯德基劫持人质案、江淮才女著名作家戴厚英被害案、上海友谊商店白玉观音文物被盗案等一大批精品案件,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五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公安机关全面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加快建设公安铁军,加快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捍卫我党长期执政地位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战决胜,开创新时代公安工作新局面。

公安红色文化,形成于保卫战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石、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和深厚的文化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升华了公安红色文化,使得公安红色文化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政治底色鲜明,蕴含着丰富的公安传统精神

经历大浪淘沙式的坚守和牺牲,形成的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底色,昭示着真理的巨大实践力量,具有丰富的公安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作风,是政治建警、文化强警的宝贵财富。

公安红色文化蕴含着铁一般理想和信念。“听党指挥,忠诚使命”是公安红色文化的灵魂所在,无论经历腥风血雨洗礼,还是遇到艰苦卓绝的残酷环境,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锤炼忠诚品格,坚守政治上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忠于职守,不怕牺牲,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公安文化不变的警魂。新时代保卫工作要以捍卫党中央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为第一要务,发扬传统精神,严密举措,确保保卫目标安全。

公安红色文化也蕴含着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公安红色文化史就是一部公安机关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群众安宁的奋斗史,展现了共产党人、公安保卫战线红色尖兵,以铁一般的责任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为了国家民族独立和强盛,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宁,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公安红色文化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挖掘群众路线的历史渊源,总结群众工作和警民关系建设方式方法,学习成功经验,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

公安红色文化还蕴含着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坚毅的战斗意志。可歌可泣的战斗往事,对敌斗争惊心动魄的鲜活案例,蕴含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青年民警和公安保卫人员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时刻保持坚毅的战斗意志,敢于担当、勇于斗争,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不负重托,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三)表现形式多样,直观再现公安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

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多样,不仅有公安保卫战线红色人物故居、革命活动旧址遗址、历史实物,而且有珍贵影像、档案实录、数据图片等数据图文史料。

旧址、故居、纪念实物、视听资料,借助最新媒体展示设备,身临其境的形象化载体,多角度直观体验,最大程度吸引受众注意力,贴近当今青年民警的话语体系,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内容真实直观,是建党以来上海公安保卫战线真实的历史斗争故事,即使是红色文艺创作,也是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基础之上的再创作。真实可靠的公安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和素材,蕴含着公安队伍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很多根据精彩斗争故事创作改编的文艺创作作品,以小说、话剧、歌舞剧、影视作品等形式广泛传播。近年以来,一些公安经典历史故事和经典作品,再度被重拍或者跨越艺术种类掀起经典改编热潮,受到社会好评。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被改编成歌舞剧,在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大获成功。

形式多样的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资源,凸显了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用公安先辈不朽的丰碑,引领新时代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将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奉献的红色基因,铭刻于青年民警的灵魂、熔铸于青年民警的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民警和公安学警,奋发图强,再立新功,成长为保卫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安宁的忠诚卫士。

三、上海公安红色文化对于青年民警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体现公安机关性质和人民警察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人民公安因党的政治保卫工作而生,为保卫党和人民利益而建。公安机关根本政治属性和公安队伍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公安队伍建设,需要从地方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引导全警切实把信仰的种子植入灵魂,将忠诚的基因融入血脉,夯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我党早期政治保卫工作创建之时起,就种下了“对党忠诚、政治建警”的红色基因,周恩来同志创建中央特科时,系统总结了政治保卫工作方法、原则、纪律、要求、宗旨、技术等,为“公安姓党”提供了理论指南,使中央特科成为誓死捍卫党中央安全的坚强战斗堡垒。①周顺忠,薛宏伟. 从历史与现实结合之视域阐释“公安姓党” [J]. 公安研究,2019,(6).

时代变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队伍建设永远不变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明确了大政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擎画、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新时代公安机关担负着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光荣使命,突出政治建设、锻造公安铁军,是公安机关忠实履行好新时代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公安保卫战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于锻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的公安铁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对党忠诚是基因,服务人民是宗旨,公安机关根本政治属性和公安队伍的根本性质,需要我们通过地方红色文化,重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重温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根本工作方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本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精心打造平安共同体。红色文化睹物见人,在理想信念、价值引领、文化认同等方面帮助青年民警建构起忠实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基。

(二)努力建构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职责定位。我们需要从公安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建构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红色文化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蕴含着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历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捍卫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公安机关的首要之责,我们需要传承公安红色基因,强化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和恐怖活动,坚决捍卫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牢固树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史为鉴,从公安红色历史和文化中,汲取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好经验好方法,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创新群众路线,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发射天线数为Nt、接收天线数为Nr的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矩阵H∈Nr×Nt,假设其元素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当Nr≫Nt时,信道矩阵的列向量是渐近正交的[7],即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公安机关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的红色文化史,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和法治思想,即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司法,造福保护人民。

以史为鉴,以史论今,公安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价值引领、思想文化认同等方面,帮助青年民警建构起忠实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文化根基和不竭动力,有助于青年民警牢牢把握新时代公安机关的政治定位、职责内涵,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充分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公安事业的根本原则、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实践要求,强化政治担当,凝聚思想共识,建构起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的思想基础。

(三)有助于公安院校立德树人、增强思政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相统一”重要论述,对于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寄以殷切希望。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摇篮,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对于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来说,公安红色文化是德育融入的有效渠道,承担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使命。对于院校学生道德情操、精神品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养成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是青年人价值引领、灵魂洗涤、情怀激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宝贵精神财富,是照亮当代公安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人生灯塔。

一是有助于公安院校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和总的趋势,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有助于公安院校学生从公安红色文化发展的轨迹中,把握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的“人民利益”本质,不断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律和法治信仰,逐步培养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逻辑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树立底线思维意识,模范守法;结合职业需要,不断提升法治运用能力,逐步培养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现实利益矛盾、推动职业发展、维护群众权益的能力,在职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积极探索以法治手段凝聚改革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有助于公安院校学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局势,从红色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传承红色经典创新思维的优良基因,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敢于突破常规,以创新思维驱动警务发展,为公安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上海公安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实现路径

公安保卫战线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是在长期艰难险阻革命斗争环境中,伴随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战火中一路发展而来,经历了无数次重大历史考验逐渐形成的。这种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沉淀,是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蕴含着深刻的内在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清晰的历史走向和时代特征。笔者认为,对于上海公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整合资源,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及其资源的整理利用,不能一叶障目,断章取义,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厘清公安红色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结构,辩证地把握公安红色文化历史沿革、创新发展的逻辑联系,要立足公安保卫战线革命历史发展规律,全面深化公安工作规律性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公安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坚持人民利益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公平公正是核心价值导向;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大战略选择;推动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是履行职责使命的保证。

公安红色文化及其资源的利用,要把握其规律性,体现其时代性,赋予其创造性。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挖掘公安红色文化丰富内涵、核心精神、历史意义等,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安红色文化及其资源,分类整理发掘,梳理归纳核心内容和知识点,提炼核心价值,凝练具有警营文化特色的内容和知识,夯实基础建设。从庞大的公安红色文化宝库中,精心选择贴近德育教育点的典型事例,进行细致梳理和理论分析,从历史学的角度,弄清楚来龙去脉,提炼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通达学理,深厚学养,充分放大其滋养和育人功能效果,厚植红色基因。

对于内容繁杂的知识内容,要遵循公安工作规律性认识,结合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需要,厘清内容表现层次、逻辑结构等,开展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整理、建设和重构,严密逻辑关系,避免内容的碎片化、抽象化、表象化以及表现形式、逻辑结构不尽合理等缺陷。要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应用策略,不断提升其育人和传承价值,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要结合实践丰富理论内涵

公安红色文化提供的公安保卫战线真实历史故事和红色文艺作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并取得比较好的德育效果。但是,公安红色文化的利用,不能仅仅满足于讲讲历史故事,要透过历史故事,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要把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放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历史背景和进程中,彰显青年民警忠诚教育的政治属性、理论属性和价值属性。

要把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放在“推动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视野之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性认识。

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上升到哲学层面,不断丰富其理论内涵。一是要凸显公安红色文化的理论属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善于从公安红色文化鲜活事例,引出透彻的学理分析,不断提升理论水准。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民警的头脑,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真理的力量感召和征服青年民警,不断丰富哲学理论内涵,不断提升其学术品味。二是要凸显公安红色文化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要通过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本质特征、内涵价值、精神要义的哲学研究,不断深化青年民警和学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巩固“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凸显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属性。三是要结合实践不断吸收、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公安红色文化理论研究,要结合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安机关新时代职责使命,突出“锻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的公安铁军”各项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实践,不断推动学术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公安保卫战线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体现科学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性,通过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和利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只有结合实践,不断丰富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的哲学理论内涵,才能增强“四个自信”,服务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三)要知行合一,在服务社会中深化价值认同与强化价值引领

青年民警和公安院校学生更多地依靠思政课程教学接触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不多的实践活动内容也相对单一,比如集体宣誓、祭扫先烈陵墓、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形式意义往往大于实际内容,与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价值指向关联度还不够高,团队性活动的实效性还不够强,个体参与者的特质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用发挥还不够,无法碰撞出现期待中的思维火花。

公安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实践性特点,要求青年民警走出警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火热的生活实践中,接触社会,服务群众,放大社会效应。

上海公安青年要结合“爱民月活动”“学生寒暑假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宣传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文化,更要利用已有的渠道和途径,比如利用好“公民警校”和“公安博物馆”两个平台,搭建起警民交流互动的桥梁,利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假期服务等机会,主动申请担任公民警校特聘讲师、公安博物馆志愿宣讲员,或者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社区,与群众打成一片,在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公安保卫战线红色故事宣讲、专题法治宣传、群众安全防范宣传等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中,接触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引导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赓续红色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谐了警民关系,放大社会效应。

上海公安青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教育“八个相统一”要求,通过演讲、讨论、备课和研究学习等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认清中国国情,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强化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越性的认识,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丰富学识修养和精神文化内涵,牢记公安机关新时代职责使命,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四)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和警务发展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深刻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上海公安红色文化史也应当是一部公安机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奋斗史。

上海公安红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和警务发展潮流:

一是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指南。上海是拥有近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也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大型交通枢纽,应该体现民本思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公安机关传承公安红色文化、践行群众路线,要学习新时期 “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多元化主体的作用,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探索推动公安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上海是输入型风险较大的国际城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公安保卫战线与卫生疾控、社区管理等单位,结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工作,紧密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准确筛查、及时预警,有效形成了多源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推送、精准核查反馈、群众志愿管控互助的工作闭环,战胜了国际重大疫情,有效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创了超大城市应急处置和治理现代化新局面,充分显示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科学发展思想,谱写了新时代传承公安红色文化的新篇章。这也是在群众路线实践领域,公安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取得的重大胜利。

二是深入推进体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寄语。上海公安机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争当排头兵、先行者,在超大城市的社会治理上,以党建引领新时期公安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现代治理思维主导警务改革,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在信息收集研判、指挥调度、现场处置、效益评判等流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从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深刻革命,通过智慧警务、科技警务、情报导向警务、实战警务,紧密联系群众,创新现代警务模式,有效提升警务效能,并由此推动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更深层地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新时代公安实践,很好地诠释了上海公安“英勇善战、克敌制胜,勇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的红色文化精神,开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公安红色文化要观照公安保卫战线火红的生活和实践,聆听时代的声音,为时代立传,展现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的战斗风采,振奋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的脉动,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为人民群众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五)要阐发家国情怀,加强文化引领

公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要注重培育人文情怀。将公安红色文化资源与人文地理、民俗民风、乡土特色结合起来,爱国爱家爱故乡的一草一木,才能有厚重的家国情怀,进而激发起无私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通过公安红色经典故事,把普通人的生活愿望和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社会文明进步融为一体,凝聚中国力量。

我们要发挥公安红色文化等优秀革命文化的示范引领、文化熏陶作用。教育、文化出版、演出、展览、影视等部门,要重温、普及公安红色文化作品的阅读欣赏,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开拓进取的力量和养分。一是要通过优秀公安文化,提升社会公众的鉴别力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将其在精神领域的引领作用,内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二是要通过革命精神传承,在世界格局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发扬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激扬人民群众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锤炼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凝聚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锻造中华之魂。三是要紧密结合校园文化、职业文化和行业历史发展脉络,把握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公安文化,涂亮职业底色,培育大胸怀、大视野、大境界,通过公安文化来引领本行业职业风尚,无缝衔接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挖掘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

(六)要搭建好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红色经典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交流互信的桥梁和纽带。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求同存异、增进文明互鉴交流是主流,是挡不住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伟大历史时期,在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中,我们要弘扬中国精神,推动包括公安红色文化在内的红色文化走向世界。公安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的结晶,它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美学精神和传统美德,凝聚革命文化精髓。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公安保卫工作的发源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背景的公安红色典故和经典文化作品数不胜数,既有红色历史细节,又有人文历史掌故。上海公安红色文化与城市红色文化一起,为特定地域赋予了红色符号。英雄的人民,创造了革命历史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成就了英雄的国家、城市和人民。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这座红色城市的国际形象和永恒价值魅力所在。随着中国“一路一带”影响力中的持续扩大,以及上海“城景一体”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格局定位,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留下了广阔空间。公安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搭建好文化交流的桥梁,擦亮国家文化名片,推动红色实践基地实地参观体验,推动微影视、微课程、文化讲坛、文史资料编撰等文创产品的社会传播,推动革命传统旅游纪念品研制开发工作,全方位开掘、拓展、利用好公安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上海公安红色文化走向国际,在世界范围内传承发展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和平、奉献、求实、创新、担当等内涵丰富的中国精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擦亮中国品牌,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战线公安红色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隐蔽战线上的华兴人
红色是什么
新年战线
防控医疗保障战线的坚实卫士
红色在哪里?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追忆红色浪漫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