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内在逻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重要训词的体会
2021-01-28何银松
何银松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 200137)
2020年8月26日,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队伍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点要求并且明确了具体内涵。其中,服务人民是指人民警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笔者认为,四点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每一项要求又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并且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服务人民”为例,其涉及到服务人民的理念、出发点、方法、内容、目标与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图就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内在逻辑关系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核心理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①郑子君,周文彰.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这就指明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服务人民最根本的核心理念是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标志就是看是否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时期坚持与创新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之所以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几代人努力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也是人民警察服务人民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对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情感、态度、意志、行为方式都提出了要求。一是情感方面,人民警察要从内心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一样对待,产生真诚、亲近、亲切、融合的感情;二是在态度方面,人民警察要在各项工作中以诚恳的态度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亲切对待群众;三是在意志方面,广大人民警察必须具备昂扬的斗志,释放激情、燃烧激情、迸发激情,面对困难,敢于担当;四是在行为方式方面,人民警察不是被动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而是要积极主动地紧紧围绕人民利益开展各项警务工作。这四个方面要求人民警察以敬畏之心尊重群众,以赤诚之心守护群众,以谦和之心善待群众,以感恩之心服务群众。
为了做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亲民警务”战略,引领广大人民警察把工作重心聚焦于群众,最大程度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亲民警务”战略的目标是“六升六降”,即维稳处突的能力、打击犯罪的能力、治安防控的能力、规范执法的能力、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可防性案件的增幅、消防火灾事故、群众投诉、信访案件、涉警负面舆情、民警违法违纪下降。“亲民警务”战略要求是:把公安工作的立足点扎根于群众,把公安工作的评判权还归于群众,把广大民警的注意力聚焦于群众,努力提升公安工作的和谐指数。②贾延昭,王精忠,单卫华. “亲民警务”的核心价值解析——以历下公安分局的实践为例[J]. 公安研究,2013,(7).
二、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基本出发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这就明确了服务人民的基本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现实利益。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是否实现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仅与党的宗旨一脉相承,而且更加明确指明了具体的出发点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③侯永琴. 习近平人民主体观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价值研究[J]. 新西部, 2020,(1).因此,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①刘勇,韩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演进的五个维度[J]. 学术探索,2020,(3).这就要求党和政府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公安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重要职责。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在公安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扩大)会议上要求,要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一立警之本,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例如,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共侦办涉黑案件2923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9694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1万起,查获涉黑资产2818忆元②中国警察网2020年4月26日发布。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0005666572821198wfr=spider&for=pc.2020年12月30日搜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的改善,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又如,近年来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犯罪猖獗,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云剑” 专项行动,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决遏制案件高发势头;严打“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斩断灰色产业链;严打套路贷犯罪,确保实现全链条打击,遏制了此类案件的高发势头。
三、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基本方法: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民生改革举措,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与客观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进一步指明了用什么样的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指明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从哪里做起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③辛向阳.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1).
人民警察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具体体现在服务社会与服务公众两个方面。首先,服务社会是指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社会管理机构,在实施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坚持“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一切以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立脚点,营造宽严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次,服务公众是指人民警察在其职责和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做好助民、便民服务。例如,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参加社会公益工作以及服务态度的改进等。①王晴. 职业化视域下警察职业保障的法治化进路[J].河北法学,2020,(5).
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回应民意、群众认可的实招、硬招,该简的简、该放的放,真正把方便送到了群众身边。例如,2017年12月,公安部推出提高户口办理时效、推行鲜活产品优先验放制度、推行网上预约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实行机动车省内跨地市检验等16项便民服务措施。又如,2019年6月公安部推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60项便民服务措施。
四、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根本目标: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30日出席“2017成都国际论坛”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是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就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这就是说,人民警察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让老百姓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公安机关始终贯彻严打方针不动摇,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震慑犯罪分子和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一是重点打击。持续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危害公共安全、杀人、绑架、抢劫、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集中优势力量,全力攻坚破案。既要破大案,也要管小案,持续保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电信网络诈骗、盗窃扒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打击破案与追赃挽损并重,全力挽回群众损失,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是重点整治。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紧紧抓住酗酒滋事、打架斗殴、“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适时开展专项打击和重点整治。加大对歌舞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排查整治力度,减少违法犯罪的滋生空间。持续整治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重点行业和新兴领域、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建筑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重点防控。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筹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编织好科技防范的“天网”、专业防控的“警网”、社会防控的“民网”。抓好网格化巡逻、扁平化指挥调度、动态治安视频监控建设等各项防范工作,全力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社会面动态防控网络。
五、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评价标准:人民群众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讲话中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 这就表明:是否让人民满意,能否做到让人民满意,是衡量、检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准。
群众满意的标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改革开放之前与初期,人民群众满意的标准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参见http://politics.rmlt.com.cn/2018/0814/525813.shtml。只有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处理机制,使人民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尊严情感得到了更多尊重,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近年来公安机关积极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主动适应社会治理服务的新发展、新变化、新要求,从服务理念、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积极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其次,各级公安机关正在不断完善民意主导警务的考评模式。改变以往以客观评价、自我评价为主的方式,引入公众主观评价方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这对于扭转民警的“政绩观”,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激发队伍行为动机,调动民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巨大推动作用。一是建立主客观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即减少、压缩传统的发案数、破案率、起诉逮捕率等客观指标所占权重,依托民意分析制度,注重把握指导性的经验、督导性的典型、普遍性的建议和预测性的措施,完善公众主观评价考评制度。二是开发公众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从民意多元化表达的视角出发,开发建设主观评价的复合指标体系,多层面检验公安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复合型公众评价指标应包含非特定对象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结果和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的显性意见。三是改进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法。探索改进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方法,充分运用专业调查机构资源,强化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使调查结果与警务的实际绩效更为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