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中日贸易新市场

2021-01-28曲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消费导刊 2020年49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路领域

曲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引言:引言:中日关系在2017年摆脱笼罩在头顶多年的阴霾后,重回正轨并取得新发展。鉴于此,中日有识之士普遍对今后的中日关系持有乐观、期待的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但是,经济环境变化让中日企业交流面临新机遇,日系化工企业在中国拿到大批订单。中日双边贸易终于走出连续5年的负增长,由此可见,经济环境的变化让中日企业交流有了新的机遇,这种交流正在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深化两国的经济关系。

一、“一带一路”贸易商机

(一)“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

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让日本企业发现合作机会,成为中日关系转圈回暖的有效抓手,“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顺从了这个必然的企业,自然能够获得商机,更能成为中日关系提升扩展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研发技术的投入也在迅速增加,70年来,日渐强大的综合国力成为工程建设的强大后盾,未来,随着经济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惠及民生、展现国家实力的超级工程,也将不断涌现。众所周知,日本在设施建设领域,无论从质量保障、技术水平,还是在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拥有较好的国际口碑,那么借“一带一路”风口,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否指日可待。

(二)未来经贸发展趋势

中日经贸关系在经历过去40年的发展后步入了新时期,将会出现新的突破。这必将带动中日两国国内的各项产业的升级,迎来共同发展的新机遇。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平台和切入点正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两国部分企业已经走在前头,早在日本政府表示参与“一带一路”之前,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就在第三国实现了项目合作。如哈萨克斯坦火力发电站项目中,日本日立公司与中国企业一同实施配套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发电成本。三井物产、东京电力公司与中国电力建设公司在阿曼与印尼建设的联合循环燃煤电站项目中,中日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最优经济效益、环境效果和市场效应,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跨境电商已经打败了以往传统贸易的模式,已经成为了趋势和各行各业经营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对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开拓了更广泛的国际市场的路径,大大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对于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子商务使他们非常容易地获取任何国家的信息并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制造业强国─中国

在中国,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实施主体,它在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耕植多年,拥有产业多元的综合优势,业务横跨能源、金属、钢材、机械、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在今年5月初,中国中冶称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冶投资集团,经营范围为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股权投资,融资业务,资本运作,资产管理,项目运营管理,引入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打造集投资、融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特大型专业化投机建设集团,强化“投资”作为自身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优化。而在日本,日本六大综合商社(住友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双日)是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实施主体,它们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耕植多年,拥有产业多元的综合优势,业务横跨能源、金属、化工、机械、基础设施、农业、生活等诸多领域,融合贸易、产业、投资、金融、信息等复合功能,大多可通过内设部门或子公司“一站式”解决大型项目建设。综合商社的业务多贯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布局其产业链与价值链。不仅如此,许多商社有集团内部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优惠融资等支持,融资方面有明显优势。今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将聚焦在第三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特别是交通物流、地区开发、产业升级以及金融支持等领域,这将改变至今为止中日两国在第三方市场相互竞争、争夺项目的局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这也意味着日本对“一带一路”的参与将会不断深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硬件的投资和各方面的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很多的机会,我们为非洲建铁路,铺公路,这不仅可以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学习到更多的建造行业的新知识,当地人开拓眼界的同时就是一步一步在进步。我认为在这个方面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减贫”,中国在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做得都非常地好。

二、日本经贸优势

(一)日本经济的构造改革和发展趋势

在日本经济长期持续停滞的情况下,围绕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争论如火如荼。自从中国进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就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逐年扩大,甚至已超美国。但是,廉价的中国产品,国内产业不能与此相互制衡,在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就发生了中日贸易摩擦,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见少数。

近年来,由于亚洲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很多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比如向中国、越南、菲律宾这类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第三方国家发展。伴随着中日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不断深入扩大,由贸易带动的其他产业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日本政府与民间的制定政策、经贸投资与文化交流的结合是经贸结合发展的关键点。日本政府不断加快对主要企业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行政审批手续,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优惠金融”手段助力日本企业对外投资,这起到了巨大的推力作用,解决了许多企业资金周转问题,日本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管控的同时,将前期贷款通过证券化吸引更多投资参与。此外,日本还加强了贸易保险的功能,延长部分投资保险期限,这一举措起到的是保障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围绕这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各种条件发生着变化,旧的制度和做法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新的发展,要跟着时代的步伐走,要深入扩大中日两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二)中日两国建造友谊桥梁

为加强两国政策协调和企业间良性互动,有必要就中日以及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创建官民并举的交流合作平台,各个层面诸如经济、文化、体育等的多方位地发展良好关系。另外,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也不应仅仅停留在政府间的交流上,为了更长久的经贸发展,还是要更多地发展民间民众的友好关系,让民间层面的互相往来越来越多,日中各县市都已结为姐妹城市,比如冲绳县和福建省,双方可以以交换留学生等交流的形式让彼此双方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方,才能更有效地探讨合作机遇,引导良性竞争,这才是建造中日两国友谊桥梁的目的和方向。两国结合中日双方互补优势,优先在亚洲地区开展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合作,并选取规模以上、影响力强的合作项目作为样本,向更多地区和更多领域推广和拓展。

结束语:毋庸置疑,“第三方市场合作”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中日两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它并不是一个追求霸权的行为,它是一个和平的、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多国间合作的倡议,必将成为推动亚洲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的过程中两国政府和企业也将面临诸多新的问题。良好的中日两国关系、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日两国企业间积累的经贸投资商务合作经验与相互理解、相互信赖是双方企业开展进一步合作的坚实基础,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日双方应该把握机会,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增进理解,强化包括文化交流领域在内的全面合作,共同推进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携手共建世界和平繁荣。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一带一路领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领域·对峙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