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助力农村信用社实现“普商兼容”发展

2021-01-28桂俊鸿西南财经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外部性普惠金融服务

桂俊鸿 西南财经大学

一、普惠金融现状、问题和矛盾

2018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普惠金融的发展放在农村,对边远地区、贫困农户、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随着国家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需求被不断的激发出来;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普惠金融的供给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对于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并不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需要付出较高成本但是收益却很低,普惠金融与商业化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

二、理论分析

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看,普惠金融是一种典型的正外部性现象。为了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增设网点,使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在基层延伸;需要提供高成本低收益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发放低利率高风险的助农惠农贷款。如何处理经济外部性问题,学术界目前有两种理论:庇古津贴和科斯定理[2]。庇古的理论认为当出现正外部性问题时,政府应该对利益受损一方进行补贴,通过降低其供给成本来激励私人部门,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科斯则认为应该将问题交给市场,让正外部性的相关方自行协商解决,也就是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处理。

基于庇古津贴理论,各级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政策倾斜,例如在存款准备金率、监管考核、减税降费、财政贴息等方面进行优惠和补贴。然而由于政策激励的边际效用递减性,以及有限的财政资源无法全面覆盖等原因,效果并不显著,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考虑科斯的理论,科斯认为只要界定产权并且允许交易,那么市场就可以发挥作用,外部性问题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只要找到一种方式,让正外部性服务提供方获得补偿,就能使问题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将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当金融机构在为农村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围绕客户交易场景产生的各类数据可以被金融机构采集起来,使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整合和挖掘,提炼出信息资产。这些信息资产可用于提升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客户营销、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形成正向反馈效益,使得金融机构捕获更多的商业价值。这种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客户,但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授权获得这些数据的使用权,这是对普惠金融服务的一种变相的补偿,是基于科斯理论的一种解决方案。

三、解决思路分析

金融科技(Fin-Tech)近年来已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它是金融和科技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具有显著的金融包容效应,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3]。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农信社可以依靠金融科技,从降本增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开放银行战略三个方面发力,化解普惠金融正外部性问题,持续提供高质量、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服务。

(一)降本增效

通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金融科技能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降低成本。其中:(1)建设基于云计算的银行私有云,对IT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2)通过建设智慧网点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精准客户获取、集约化业务办理及无纸化办公,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客户体验。

(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数据,采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全行统一的数据标准。(2)数据采集,在所有的交易场景中都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工作。(3)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对行内外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处理。(4)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模型训练,并基于模型提供智能化的服务。通过构建智能化服务,农信社可以有获得这些收益:(1)对客户进行360度画像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客户,进而创新出更多受欢迎的产品,并为客户进行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定制。(2)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产和风险特征,智能匹配不同的定价,做到精确定价。(3)通过智能化风控预警系统,可以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风险控制和预警。

(三)开放银行战略

大力实施开放银行战略,通过银行开放网关接口,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场景生态”。再基于上述的智能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进而促进生态更加繁荣,在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

总结:金融科技为解决普惠金融正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行性,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能力的不断赋能,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重构自身的业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普惠金融的成本,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商业价值,使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不断得以延展。

猜你喜欢

外部性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