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21-01-28温立国邓宝辉

河北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徒背景师傅

温立国 邓宝辉

河北美术学院

学徒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现代更是融入校企合作等全新教育思想,并以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诸多优势在职业教育、高校教育领域大放异彩。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加快背景下,企业转型、人工智能等因素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传统学徒制背景下培养出的人才却出现缺少实践能力、与企业发展方向不符合等诸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伴随着新型企业学徒制的有效推广,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得到明显增强,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企业与高校发展也因此迈向全新高度。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概述

传统学徒制其概念指,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这种活动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作,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从上述概念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企业新型学徒制在传统学徒制师徒关系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单一师傅升级为双导师制,雇佣性师徒关系随之升级为公共性师生关系,导师的地位也因此变得愈发重要。同时,相关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我国新型学徒制上升为国家行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由雇佣员工变为培养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可以说,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效推动了高等教育育人机制及企业职业培训机制改革,且能够为企业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新型学徒制背景下的培养主体更加多元,即采用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及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招生与招工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进行考核评价。一方面,企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间的职责更加明确。因此,其既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性,又能够保障这一制度的平稳、高效、持续运转。此外,新型学徒制背景下,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培训人才的成本,因此,也需要企业制定详细的投入计划。同时,政府也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并给予企业相应的经济补贴,以此保障企业及学校的经济效益。最后,由于新型学徒制背景下的培养对象愈发多元,培养主体也更加多元,其培养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相应的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也变得愈发多元。一是体现在新型学徒制强调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评价体系不再单单依靠培训成果,实践过程与结果均十分重要;二是体现在新型学徒制背景下除师傅外,还包括用户、企业等多个评价主体;三是体现在新型学徒制不仅重视培养知识,还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这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下,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面临的挑战

(一)如何有效完善激励机制

在新型学徒制背景下,培养对象既是高校学生,又是企业的职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无论是在培训内还是在培训期满时,既要面临学校的各项考试,又要面临来自企业的各项考核,自身本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在部分企业及地市,其考核的成绩等相关指标由于与企业所得补贴数额息息相关,企业也会转移部分压力给学生,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更为巨大,这更加打消了学生参与新型学徒制度的积极性。其次,部分企业将学徒定位为廉价劳动力,给学徒的工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自然更加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徒制度。最后,部分企业并未明确学徒继续留任后的晋升通道,学生自然也不会选择这种未来迷茫的实践之路,新型企业学徒制度也因此无法得到深度推广。从师傅的角度来说,部分企业也并未给师傅更多的激励机制,师傅参与的热情也不高涨。

(二)如何保障新型师徒关系和谐

首先,受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一方面,学徒会出现消极怠工、半路退出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师傅也会出现如不用心等诸多问题,师徒间关系变得十分脆弱。其次,带徒弟尤其是初期时,极易发生因徒弟技术不熟影响生产,甚至影响师傅绩效等问题,这更加打消了师傅落实学徒制的积极性。最后,部分高校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会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指导。而将企业的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可部分师傅自身缺乏良好的个人素养,将其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如何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在新型学徒制背景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开展学徒制的积极性十分重要。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支付学徒工资、培训费用、企业师傅津贴等,还要承担机器设备损耗、导师误工等隐性支出,因此,企业也成为成本投入的主体。虽然政府相关部门承诺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但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相关补贴政策并不完备,企业落实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性更加无法得到提升。其次,受制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师徒关系不和谐等因素,期满毁约或者学徒半路退出的案例众多。受此影响,企业前期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即使有违约金也难以弥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损失,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不敢全力培训学生的现象,实训的效果也因此变得十分低下。可以说,企业在享受新型学徒制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承担巨大的风险,如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保障这一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如何更为高效地调整工学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

受制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师徒关系不和谐、企业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等因素,新型学徒制度无法得到深度落实,因此,如何更为高效地调整工学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便成为高校思考的问题。所以如何调整与之配套的育人体系、课程体系便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同时,如何强化对企业与高校监督,以此保障培训的效果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十分必要。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为保障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高校要创新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新型学徒制的有效落实提供体制上的保障。为此,首先,高校要与企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业学徒培训机制,以此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梳理这一体制下的责任主体,以此为基础完善与之匹配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而为高校、企业等责任主体明确其在这一制度下的职责及人才培养的流程。同时,在这一有效机制下,学校与企业还要尽最大努力将政府纳入这一体系,并协调政府、高校及企业间的关系,以此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为新型学徒制的深度落实提供动力。其次,企业与学校要建立起一套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监管机制,由学校监督企业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和义务,并定期开展针对实践等培训质量的动态监控;由企业监督学校课程等教学资源是否合理,并定期结合企业发展方向评估课程体系;由政府监督学校与企业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和义务,并定期开展针对培训质量、工资等内容的动态监管,以此为新型学徒制的深度落实及其有效性的深度发挥提供保障。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引导下,高校与企业要完善课程体系,提升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有效性,使相关课程能够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更为契合,以此为新型学徒制的高效落实提供保障。为此,企业与学校要强化沟通,综合合作企业的发展方向、学校学科特色等诸多因素,合力设计由基础平台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师徒制实训项目组成地课程体系,科学设计学科目标及课程标准。其中,基础课程是实践的基础,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学校与企业细化工作任务的有效基础,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师徒制实训旨在补充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强化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同时,学校还要整合企业技术标准、企业文化、行业发展方向的教学资源,将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深度融合,以此深度提升新型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性。

(三)强化导师团队建设

新型学徒制背景下,导师的个人素养十分重要,因此,学校与企业都要强化导师团队建设,以此为新型学徒制的科学落实及持续开展提供保障。为此,学校层面要强化全体教师师德、教学能力层面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满足新型师徒制背景下的教学能力要求。同时,学校层面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策略,既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等多个环节,以此提升教师实践经验,进而为提升理论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要引进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为学生补充课本外实践经验及先进的技术与理论知识,以此弥补理论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企业层面要在职业道德及技术素养层面明确企业师傅任职标准,选用德行兼备的师傅作为导师。企业要建立起一套企业师傅的认知及动态考核标准,并建立健全与之匹配的绩效系统,以此完善师傅团队激励机制,在提升团队能力的同时,激发其主动参与新型学徒制度的热情,进而为新型学徒制度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企业还要加大对全体员工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层面的培养力度,以此不断提升企业导师团队的工作能力,进而为提升实训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招生和就业模式

为保障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高校要紧扣企业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招生就业模式,以此为新型学徒制高效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首先,学校可根据对口合作企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等基本内容,科学设计招生方案,贯彻落实“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这一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核心;其次,企业要依靠这一招生方案及企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明确入学后的发展方向及自身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职业发展的方向,以此激发学徒主动参与到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性;再次,学徒在正式培养之前,要签订“学徒、学校、企业”三方协议,以此明确双方在培训期间的权利和职责,把学徒在岗位上的学习内容和权益保障落到实处;最后,企业要完善学徒职业晋升等相关制度,畅通其留任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学徒留任率,以此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及新经济环境背景下,落实新型学徒制度能够有力地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成长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进而为企业及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企业与学校要合力完善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制度,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导师团队建设,并紧扣企业需求合理调整招生与就业模式,同时,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以此深度落实新型学徒制,并最终达到推进企业及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未来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与高校还要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大数据等功能,更为精准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以此深度推进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学徒背景师傅
今日菜色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