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苗族文化发展探索
——贵州从江地区调研有感
2021-01-28卿尚东刘美辰
卿尚东 刘美辰
重庆师范大学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是当代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我国是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够反映民族历史、文化及生活习俗。在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总人口在少数民族中位居第四位,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找寻当代苗族文化的自身优势,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苗族地区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为当代苗族文化开辟发展新路径。
一、贵州从江苗族文化简介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计49个民族,苗族人口占贵州总人口的比重的十分之一,大多分布在黔东南州、黔南州。自古以来,苗族群体被自身的地理环境所限制,与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机会并不多,没有过多的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群体孕育出了丰富且独特的自身文化。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边缘,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境内千峰竞秀、河流纵横,造就了一派秀美、雄奇、险幽的自然景观。该地区以苗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含有12个镇4个乡,本次的调研主要围绕着从江县、大歹村、山岗村、龙早村等进行。
二、苗族文化的当代价值
①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在谷坪乡山岗村我们有幸遇到一户人家,正在庆祝屋主外孙女的百天生日,里里外外都是前来庆祝的亲人好友,女人们迎客洗菜,男人们杀猪宰羊,孩子们屋里屋外的追着跑,时不时跑到大人跟前要糍粑吃。屋里的小姑娘告诉我们,像这样的“百天生日宴”,是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的。孩子的母亲嫁到了隔壁的村子,回娘家时要挑选四个还未出阁的女孩陪着孩子母亲和孩子一起回到娘家。这一桌子“百日宴”要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也不枉费家里十几个大人为这一顿饭从早上忙到中午。村里村外的亲戚朋友都会在这一天来到家里讨杯酒喝,村子里的寨老也会到办喜事的家里看望百天的孩子,寓意吉祥。在正式开席前,还需要家里的当家人在火灶前点上三柱香,以表对先人的感谢与惦念。苗族人民拥有强烈的家庭观念,他们重视每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同时不忘先人对家庭的付出,这样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也许是推动本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
②和谐的人际关系。
苗族文化不仅是物质、建筑、服饰的文化,它包含着独特的精神文化。众所周知,苗族民间节日十分丰富,如苗年、芦笙节、龙舟节等。光是记录在案的、据有代表性的节日就有30多个。丰富独特的节日促使着苗族人民之间不断地进行联系与互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拓展,沟通更为密切,精神活动更为丰富。
在谷坪乡山岗村的村子的大门口,有着一个干净整洁的屋子,屋外挂满了彩色的旗帜,与村子里的其他建筑略有不同,问了村子里的人才得知,这是村里的公共财产——牛舍。众所周知,苗族斗牛竞技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人们十分重视斗牛竞技这项活动。因为斗牛竞技不光是牛与牛之间的较量也是不同村寨之间的竞技。对于苗族的斗牛竞技来说,它具有多元化的社会功能。它的组织、运行都离不开苗族同胞的认同与支持。想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只牛的训练这是不可能的。培养一只强壮的牛从购买开始再到饲养、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必须由一个或多个村寨的几户人家共同参与来完成。这就强调了居民之间与村寨之间的合作性。而激烈的竞争性也是斗牛竞赛的一个重要特征。苗族同胞通过参与和欣赏斗牛竞技,亲身感受到斗牛竞赛的公平竞争的必要性和道德准则,以此培养苗族同胞奋斗、公正等族群社会意识。斗牛竞技推进着苗族同胞的自我奋斗,竞争与合作是苗族斗牛传承的主要社会价值。
在我走到的这几个村庄中不难发现,苗族居民习惯将粮食单独存放与住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防止虫鼠破坏粮食的一种方法,也是侧面地反映了当地居民之间强烈的信任感。直至今日,大多数苗族居民还保持着夜不闭户的习惯,苗族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构建以精神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形式进行着。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代一代地保障了当地苗寨居民之间的和谐发展。
③培养时代新人。
伴随着教育文化的普及,苗族地区新一代的青年有机会走出大山,学习外面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与文化理论。谷坪乡的一对兄妹告诉我们,他们平日里都在外面读书,放了寒暑假才有时间回到家里帮忙耕地织布。而除了基本的义务教育,当地政府部门与许多学校、机构、工厂等都进行了深度合作,重视青年从培养、发展到就业。
在大歹村、谷坪乡都张贴了关于“教育资金保障就学”“青年技能培训”“岗位招聘信息”等一系列的信息,来促进当地青年的自身发展。在龙早村,当地的脱贫小组与服装工艺品厂家进行了合作,为许多年轻的苗绣姑娘和老人提供工作,除了收集当地的一些特色绣片进行售卖,也会按照工厂的需求来制作新式的图案纹样。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苗绣文化进行了推广与创新。当代的苗族文化需要有人继续书写文化的传奇,不断发展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以及更多的大众了解苗族文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三、探索当代苗族文化发展新路径
民族文化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刺绣或者一个图案的单一发展,在传承与发展中要注重对文化的高度还原和保护。文化是一条可以构建起经济及社会等诸多要素的重要纽带,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条纽带,化民族文化资源为经济优势,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探索当代苗族文化发展新路径。
①打造从江地区文创系列产品。
从江地区除了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含有增冲鼓楼、岜沙苗寨、加榜梯田、月亮山等旅游景区,并且在从江地区还保留着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刺绣以及工艺制品。这些都为从江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传播,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近年来,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它摆脱了人们对以往的旅游工艺纪念品的印象,将各地的代表元素与实用性结合,做出了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在从江地区未来的发展中,就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打造更受当代大众欢迎的文创类产品,提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商品。反映当代人们的审美追求,还可以更好地提升旅游品质,催生出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故宫文创的相关文化保护与宣传就十分到位,故宫文物一改高大上的“皇家气派”与威严形象,以卡通形象和潮流国风的新定位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以故宫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一年的销售额高达十五亿,几乎是故宫门票的两倍。目前,故宫、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都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创商品开发,浙江省更是成立了全省博物馆文创商品联盟,从省博物馆到各县级博物馆都是联盟成员,文创商品开发已经进入体系化发展阶段。
②对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当的保护。
苗族文化是苗族人们历史与智慧的结晶,是少数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保护、传承和发扬苗族文化意义重大。面对世界多元化的冲击,我们应建立一个动静相宜的保护机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除了将其存放在博物馆内供人们观赏之外,也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库,可以将苗族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时间、内容、地区进行整理分类,以及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这可以使游客和学者更加方便地了解到感兴趣的内容。动态保护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保护。首先要开展与其相关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及课程,培养新时代传人,这可以避免苗族非遗文化后继无人,也可以让更多对苗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可以学到该文化遗产的内容。其次在社会的不断更新变化中,苗族文化也需要吸收新鲜事物并且适当地融合。不能一尘不变地独立存在,要学会将其赋予新时代的生命与活力,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手工技艺完美地结合。
③开创“线上”文化推广新模式。
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行各业都深受此次疫情的影响,根据国家规定,自1月26日开始,全国所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博单位统一闭馆,时长达两个月。随后为减少此次疫情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全国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也不得不将日常的展示场景从“线下”变成了“线上”,开辟了文博展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此次的集体“线上”行动虽然是被逼无奈的“自救行动”,但也客观上指出了文博产业的一大弊端,人们无法像在家翻阅书籍一样简单地去了解远距离的文化传统,始终受限于人们的距离和地点甚至资金情况。在今后的文化推广中,我们应加速传统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线上系统,重视网站的运营运用,拓展实体展示的空间,尽可能地在不受距离的影响下,依然能使大众了解苗族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结合电视传媒、短视频平台等方式公布最新动态,并通过参加电视节目、拍摄纪录片、推出影视剧等方式,扩大社会传播。将“线上”推广发展化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常态。
总之,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爽朗,了解了在大山深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众多民族文化中,苗族文化至今活跃在我们身边被大众喜爱并熟知,我想这正是因为苗族人民拥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并且苗族文化丰富多彩不可替代。在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并行的时代,苗族传统文化值得被我们重视、了解并得到更好的传播,文化遗产只有得到广泛的传播,才会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