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1-01-28柯美家
柯美家,李 乾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非关节性风湿综合征,以慢性、全身性的骨骼和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部位可见敏感压痛点,常常伴睡眠障碍、身体疲乏、焦虑抑郁、肠道症状等[1]。纤维肌痛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基因、心理、行为或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其病因不明确,再加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临床治疗异常艰难。临床西医对纤维肌痛综合征多是采取药物和/或非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镇痛、抗抑郁、镇静等,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往往不能耐受,且停药后极易复发;非药物则包括功能锻炼、心理辅导等,但该方法效果较差,疗效不明确,因此新治疗方法探索也是形势所需。中医学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根据其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是各有不同。2018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将电针、梅花针、中药联合应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中,并对其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寻最为有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80例,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指定的关于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3]关于“痹病”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身体状况良好,可耐受治疗;此前3个月无与该疾病相关的药物、理疗等治疗史;语言、认知功能正常,沟通无障碍;无研究治疗禁忌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外伤、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弥漫性软组织疼痛病;过敏体质;合并心肝脑肾等较严重疾病;血液、精神等系统疾病;依从性差,治疗配合度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3~62(39.9±7.4)岁;病程1~8(4.0±0.4)年;痛点个数11~19(13.52±2.12)个;疼痛程度VAS评分5~9(7.04±1.13)分。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2~64(39.8±7.3)岁;病程1~9(4.1±0.7)年;痛点个数11~19(13.33±1.96)个;疼痛程度VAS评分5~9(6.84±0.72)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均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武中医伦LW2020-001)。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柴胡桂枝汤内服治疗,方剂组成:柴胡12 g、白芍10 g、赤芍10 g、黄芩10 g、黄芪20 g、党参10 g、法半夏12 g、桂枝10 g、炙甘草6 g、大枣5枚、生姜4片。根据患者自身症状适当调整方剂,睡眠障碍严重则可加茯神以及酸枣仁各30 g;烦躁异常、头痛剧烈可加川芎15 g、栀子10 g。每天1剂,由我院中医药房统一水煎2次,将所得混合药汁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用药6 d后停药1 d,连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电针和梅花针联合治疗。①电针:选穴以背俞穴为主,以阿是穴为辅,根据压痛点选取6个不同阿是穴,以及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处相应6对背俞穴,治疗过程中可采取轮流取穴法。常规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应用毫针刺入,得气后与电子针疗仪(G6905)相连接,选择疎密波,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之后留针30 min。1次/d,治疗5 d后停2 d,连续治疗4周。②梅花针:电针治疗结束后应用轮流取穴法选取6个阿是穴,进行梅花针叩刺,皮肤出现潮红后停止,随后在叩刺部位拔火罐,以皮肤渗血为宜,留罐5 min,取下后消毒渗血部位,6 h内避水。2次/周,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①压痛点数及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数及VAS评分。②病情评估:应用纤维肌痛影响问卷更新版(FIQR)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功能、总体影响以及症状3个领域共21个项目,每项进行0~10分评分,FIQR总分=功能总分/3+总体影响分+症状评分/2。③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障碍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分21分,评分超过7分即可确诊为睡眠障碍,分数越高则越严重。④抑郁程度: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进行评估,评分超过8分则说明患者存在抑郁状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⑤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VAS评分压痛点数、其他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治愈:全身性疼痛消失,其他症状体征也完全消失;显效:VAS评分下降50%以上,压痛点数减少6个以上,其他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有效:VAS评分下降25%以上但不足50%,压痛点数减少4个以上,其他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VAS评分下降不足25%,压痛点数减少不足4个,其他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为总有效率。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压痛点数及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间压痛点数、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压痛点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压痛点数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数及VAS评分比较
2.22组FIQR、PSQI和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FIQR、PSQI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FIQR、PSQI和HAMD评分比较分)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例(%)
2.4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心慌1例,经检查询问发现引起原因为患者晨起未进食,停止治疗,给予患者温糖水后症状缓解,推迟到次日治疗,未有不良反应发生;2例针刺后血肿,局部热敷后血肿消散,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患者2例服药初期出现胃肠道反应,未经处理,3 d后症状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纤维肌痛综合征可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种,单独存在,不伴随其他疾病的被称为原发性;继发于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类型风湿病等疾病的则被称为继发性[4],而本研究主要针对的则是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疼痛和压痛点,广泛存在的压痛点对称分布于肌肉、肌腱等机体组织中,并伴有肿胀、晨僵、睡眠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肠激惹综合征[5]。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能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免疫紊乱、睡眠障碍和/或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密切相关,属于身体机能减退综合征[6]。西医将纤维肌痛综合征划分到风湿病范围,在风湿病中其发病率能占到第三位,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目前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临床治疗目的以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机体功能为主,常用的抗惊厥、抗抑郁或是肌肉松弛等药物均有一定不足,远期治疗效果较差[7]。纤维肌痛综合征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随着病变发展,持续存在的多种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学有多种针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包括针刺、拔罐、中药口服等,相对于西医治疗的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症状控制差以及经济负担大等缺点,中医则可通过其整体调整优势获得更为优良效果。
根据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表现,中医学将其归为“周痹”范畴,认为其发生是外受风寒湿邪,内因阴阳失调,复加七情内伤,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脉络,而痹证日久可致五脏气机紊乱,又能引发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从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同时本病伴随许多精神情绪方面症状,因此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和营卫、疏肝理气、和解少阳、活血通络[8-9]。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种古方的合方,方中柴胡和黄芩均能疏解少阳,外透内泄;桂枝芍药具有缓急止痛、调和营卫功效;半夏和生姜可调和肠胃,通利三焦,三焦畅通后痰湿自消。方中诸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调达枢机、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祛湿化痰、内外表里兼治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小柴胡汤能够对垂体-肾上腺产生兴奋作用,大量生成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桂枝汤则能调和营卫,同时兼具解肌发表作用,由此可见,柴胡桂枝汤无论治疗作用还是药物机制都十分适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10]。
针灸治疗是中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法,在中医古籍关于痹证治疗方面广有记载,其不良反应少,不需口服药物,安全性高,患者也易于接受,通过针灸治疗能够疏通经络,扶正固本,调和阴阳,整体调节体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改善症状及精神情志,有效缓解疼痛、抗抑郁[11]。经过不断发展,针灸手段也出现许多变化,分化出多种形式,梅花针和电针则是其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电针治疗是指将针灸与生物电相结合,在针灸以及脉冲的双重刺激下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其采用的疏密波在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兴奋效应,兴奋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控制早期炎性病变发展,预防神经损伤,阻断病变进程,促进早期恢复[12]。电针刺激还能将痛觉调节系统激活,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感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提高机体痛阈,从而发挥镇痛作用[13]。穴位选择背俞穴是因为脏腑气血在该处输注集结,对此处穴位进行针刺,同时针刺与病变相关阿是穴,能够生化正气,畅通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发挥去除外邪目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背俞穴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这一整体调节过程,促使机体内出现内分泌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有效稳定内环境[14],本研究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与这一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梅花针治疗是集合了多支短针对一定部位及穴位进行浅刺的治疗方法,其改变了传统针灸方法所造成的创伤和痛苦,起效快,是临床多种疾病治疗的常用辅助手段,以梅花针叩刺病变部位或是与病变相关穴位,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平衡气机,改善脏腑功能及机体代谢,同时与拔罐结合应用还能发挥温经散寒和疏经通络作用[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压痛点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压痛点数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FIQR、PSQI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应用电针梅花针联合中药方案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内外结合、物理与药物结合、整体与调节结合这三种结合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