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021-01-28刘奎颖李世杰梁艳红王伟

消费导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育人

刘奎颖 李世杰 梁艳红 王伟

河北工业大学

引言: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1]等一系列关乎区域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迅速,该区域经济已逐渐成长为我国重要一极,辐射周边区域,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引擎。“雄安新区建设”是我们国家的千年大计,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2]。“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历史的要求。

美国是开展创业教育最早、最普及的国家。美国高校积极与校外各界合作,社会力量给予创业经济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加上学术界的努力以及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能。美国高校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出现了“先有斯坦福,后有硅谷”的说法[3-4]。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5]。

京津冀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院校,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0所985高校,20多所“双一流”高校以及数量庞大的一般高等院校。尽管已经有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宣布要在雄安新区建立分校,河北大学已经在雄安新区挂牌建立研究院,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区域建设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一、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河北工业大学隶属河北省、坐落在天津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联络优势。协同育人由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发起,在京津冀区域辐射其他高校,构建京津冀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平台邀请各高校优秀创新创业研究人员组建研究队伍,负责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开发了京津冀高校协同育人信息系统,加强京津冀高校协同育人资源的共享;发挥各高校优势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教育;建立校外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一)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建设

研究中心以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三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管部门成员为骨干,邀请京津冀区域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社会创新创业教育从业工作者加入,组建成一支包括10所高校20人的研究队伍。研究中心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过程中发挥智库的作用,重点研究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人才需求;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中心从理论层面指导课题的顶层设计,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育的创新创业人才更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经验,将来能无缝对接到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中去。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教育系统建设

为打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之间的藩篱,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共享,便于教师理论授课和开展指导工作,以及建立学生培训档案,在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开发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信息化教育系统包括普通网络终端和移动终端两种应用终端,重点实现创新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教育(只是起到链接网络课程端口的作用)、实时问答、远程指导等功能,管理功能包括学习登记、学习记录、学分认定、学生竞赛组队等功能。

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有更多的选择,实现跨省市、跨学校开展报名、遴选、组队、辅导等创新创业活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对学生创新创业学校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提高了效率和效果。系统还提供了线上商城模块,可以供学生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比如二手书、学生化妆品销售,降低创业实践门槛,让学生真正到市场中去磨练。

(三)协同育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协同育人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创意、创新、创业和实践四个模块。创意模块包括创新方法培训,主要为面向学生开展低阶的培训,帮助学生利用TRIZ技术创新方法,建立创新方法思维,快速解决相关问题;创新技能培训模块,重点开展最为实用的3D打印、单片机技术、数据库、APP的开发和应用、专利撰写与申请等;创业培训模块包括商业企划书写作、会计、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实践环节主要是在各高校的众创空间内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参加相关培训的轨迹,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信息化教育系统进行管理和记录,客观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方面尤其注重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各高校在京津冀区域包括雄安新区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包括工商、税务、科技园区,但更多的是以企业为主,便于学生更加便捷的参与到社会实际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目前,各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与企业合作举办了训练营活动,并建立了各自的品牌,例如南开大学的inter训练营、天津理工大学36小时创新创业工作坊、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训练营。

(五)拔尖人才培养

各高校通过创新创业精英班、拔尖计划等不同形式开展创新创业精英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精英培养方案具有高阶性,学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和讲师水平具有更高水准;资源供给更充足,在资金和设备的加持下,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更加显著,以河北工业大学2019年第二届精英班为例,学员人均省级以上奖励1项目,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7项,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3人推荐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完成相关学习将获得官方认证,比如学生修完相关课程将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和证书,天津大学宣怀学院的学生甚至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双学位证书。

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成效

随着京津冀高校协同育人工作的不断推进,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中心通过《高校教师专创融合教学方法培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孵化与指导》等专题培训,提升了各高校创新创业研究人员的水平。成员之间合作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课题12项,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高校众创空间生态构建要素对双创人才培养的影响》等内容;出版创新创业相关教材《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基础与实践》《大学生科技竞赛实践基础》等著作8部;发表了《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研究》《河北省骨干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双学位教育的可行性研究》《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Robot Experimental Teaching》等论文15篇。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构建,培养大学生创客的家国情怀,开设了《创新创业法学》等课程,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让思想道德驾驭大学生创客的才华,培养大学生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和志向。创新创业学生能力方面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水平,学生在竞赛方面多次获得“互联网+”“创青春”“ICAN”等大赛的国家最高奖项,河北工业大学胡妙迪同学连续获得韩国K-Design Award Winner、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和德国IF学生新秀奖等国际奖项。创业带动就业。近三年仅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成功创业学生企业数量达30余家,登录高校创业板企业11家,企业逐渐向“瞪羚”和“独角兽”方向发展。其中,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毕业生艾柯毅创办的“木来心往(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稳步发展,目前在陕西开办了分公司,年产值2000万元,带动就业26人。

三、结论

在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以及京津冀其他高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中心,负责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发了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信息化教育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展创意、创新、创业、实践四个模块的培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提升,快速成长为一名创客,在竞赛、创业和就业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