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地区文化馆对新业态的应对与思考

2021-01-28端木于平宣城市文化馆

消费导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宣城文化馆文化

端木于平 宣城市文化馆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和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距某些方面还在进一步加大。所以,这里所说的新业态准确的说应该是整个潮流的发展趋势,是全国文化馆行业在东部发达地区引领下的一种前行方向。整个文化馆行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漠视或主观回避这一客观存在事实,无疑是对行业整体生态的片面评判,必将导致差距越拉越大,最终两张皮,各走各的路,所谓高质量发展也只能是局部的一枝独秀,至少是不全面的。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真研究制定对策。一方面,寄希望于顶层设计更加细致完善,在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上给予更好的扶持保障;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文化馆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紧紧跟上,在“大船带小船”的运动中,我们“麻雀跟着大雁飞”,要既不被拉下,也不被拖垮带翻。本文想就此谈几点自身的粗浅体会和想法,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学习与理解

关于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与内涵,金武刚教授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之路漫谈》一文中,结合文化馆的职能使命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划分,即:

第一个维度,就是文化馆的普惠式发展,强调的是服务对象——社会公众的全面覆盖,不论男女老少、天南海北,要做到全面覆盖。

第二个维度,就是文化馆的品质化发展,强调的是供给内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内容的高质量、高水平,有口碑、声誉好,是好东西。

第三个维度,就是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民生事业,文化馆的治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按科学规律、专业理念、规章制度来办,不盲目追求规模宏大、不唯长官意志是从,不随心所欲胡乱创新,实现文化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金教授并就这三个维度的关键要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点评,发表了对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见解。其定位准确,观点精辟前沿,对下一步文化馆行业的建设、管理、业务开展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行业规范和标准予以推广实施。对其中提到的“不盲目追求规模宏大、不唯长官意志是从,不随心所欲胡乱创新,实现文化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中西部地区文化馆在建设管理运行等各方面表现出的理论缺失,制度不健全,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特别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必须认真加以认真学习体会,指导具体工作实践。也期待金教授能有更多这方面研究的成果面世指导,期待国家文化馆协会更多组织这样的理论研究并将成果展示。尽快建立起完备细致周密的文化馆行业理论体系。

二、欠发达地区的主要问题

前文说的中西部地区,这里说的欠发达地区,这是因为就总体而言,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存在差异,但就具体情况而言,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仅就明显存在不足的欠发达地区情况做一陈述,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陈旧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或者说,受制于客观条件特别是经济实力,往往只能是想法多于办法;二是基础条件薄弱,包括基础馆舍、设施、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目前状况堪忧。宣城地处皖东南,皖苏浙三省交汇处,虽然同属长三角地区,但由于撤地建市较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等原因,宣城市文化馆与毗邻的苏浙沪相比,存在“断崖式”落差,相去胜远,堂堂地市级文化馆,其基础条件甚至不及周边县区甚至镇。不是妄自菲薄,是客观现实。面对文化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新业态,在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专题中,我们看到的也多是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然而,像我们这样状况的文化馆究竟又该如何去面对去适应呢?

三、应对举措及思考

(一)认清形势,顺势而上。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覆盖所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根本法”,显然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和最根本的依靠,保障法第四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也充分反应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目标进步明确,文化馆的春天看到了希望。今年8月,各级人大开始组织对保障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展开调研,我们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在这之前认真组织了文化馆建设及现实状况的调研,形成较为翔实具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提出“修、改、建”一揽子建设方案,制作完成新馆建设《项目建议书》,抢抓“十四五”国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努力,通过人大执法调研的渠道及时将诉求上报,争取尽早立项,依靠法律的支撑,期待会有可喜收效。

(二)主动作为,靠近队伍。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6月,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在上海召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摆上议事日程,开始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行。2019年11月,国家战略落地,第二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大会在安徽召开,出台“四个一”合作机制,开始阅读一卡通、联展一站通、服务一网通、培训一体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迅速向“大船”靠拢。宣城提出了“融入长三角,文化率先行”的战略口号。2019年7月,上海会议之后一个月,主动发起成立了“G60科创走廊文化馆联盟”,邀请科创走廊四省一市九个成员市第一时间建立了联络交流平台。2019年7月27日,长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在上海浦东成立,宣城市文化馆再次融身其中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系列结盟联合的交流活动中,我们没有因为自身条件不好而消极被动,而是主动作为上门联系。早在2018年10月我们就主动联系到浦东,利用当地的文采会机会,适时与苏浙沪的十二个市最早签约,成为之后的长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的雏形。G60科创走廊文化馆联盟更是我们第一时间主动联络联系缔结的。正是靠着这种积极的态度,才有了融入长三角,跟上新业态的机会。

(三)踏稳脚步,精准融入。融入长三角,无疑是跟上新业态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布局,作为一种横向拉动带动和引领示范其意义显而易见。但是,这里面有个细节需要认真揣摩把握,这就是二者的差异性必须认真对待。要融合而不是“拖拽”,要交流但不要攀比,要学习但不可简单复制。如何把握好这其中的节奏步幅至关重要,否则不可能步调一致真正融合,终将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对此我总结出必须把握好“三点”。

1.守住一个立足点

作为欠发达地区文化馆一定要找准自身所在地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给自身一个准确定位,保持和发扬自身特点,做到“坚持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学习和借鉴不能将自己的东西弄没了。

宣城地处皖东南,属苏浙皖三省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宣城建市只有短短20年历史,但是“建市不久历史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宣城人口只有260万,但是“人口不多名人多”,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任宣城太守。历代名人在宣城留下的文化遗存不胜枚举,李白曾七上敬亭山,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不朽诗篇。宣城同时是文物大市、非遗大市,有国宝文物遗存8处,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遗存和项目数百,是中国“文房四宝之城”。这就是宣城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市文化馆紧紧抓住这个点,在非遗保护、挖掘、宣传上下功夫,同时结合宣城旅游资源丰厚的特点,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推介宣传。除了长期坚持开展讲座、展览、兴趣技能教学等线下服务项目,还组织拍摄制作了一系列专题宣传片,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利用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宣传信息和专题介绍,仅2020年1-8月已累计发送推文700余条。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服务和对外交流,让馆小人少的文化馆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2.找准一个切入点

馆办活动要找准市民兴趣点,对外交流则要找准切入点,办受欢迎的活动,送有特色的产品,结合自身人力财力有限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不贪大求洋。

皖南花鼓戏是宣城的地方剧种,国家级非遗,很有地方特色,当地市民喜欢,外地人也很新奇。馆办活动我们紧扣这个点,为市民活动提供场地、辅导、服务。目前馆办社团中有7个社团、票友会等组织,长期到馆活动的有数百人。顺应这种需求,我们组织扶持了一项特色活动,就是“周周花鼓戏”,每个周末晚上在文化馆门前广场举办花鼓戏爱好者和专业演员相结合的演出。演出内容和人员通过票友社微信朋友圈接龙的形式自发参与,自娱自乐,几乎风雨无阻,人气越来越旺。周周花鼓戏的名声也越来越响,许多旅游景点和社区主动联系邀请他们去演出。我们以这个团队为基础,每年投入经费和师资组织创作和复排2-3个传统或现代小戏,组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足迹遍布苏浙沪,所到之处很受欢迎,2019年应邀去了上海大世界演出受到热捧,2020年再次接到邀请,复排的传统小戏《扫花堂》将赴昆山参加年底举办的长三角地区“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这类活动中百姓找到了乐趣,宣城的文化也得到了宣传。

3.抓住一个跨越点

坚持自己的特色,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积极作为,最大程度发挥这类文化馆的功能作用。同时也要抓住重大节庆、主题活动机遇,重点突破,实现文化馆影响力的跨越。

宣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也是旅游大市,为此,宣城每两年举办一次高规格“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这正是文化馆大展身手,扩大影响的好机遇。2017年,我们经过数月精心准备,开幕式当天,在数万人的广场上组织了一场令海内外观众惊呼的非遗展演。开场由数百面大鼓齐声敲响,数只龙灯、狮子、数百市民组成的太极、腰鼓、旱船鱼贯入场,取名《古韵宛陵》,声势浩大,火爆热烈,接着宣城的各类大型传统民俗连贯登台,以及邀请周边地区献演的“叠罗汉”、“儸戏”等等,精彩纷呈,观众看了反响强烈。很多民俗观众都从未见过,比如“秋千抬阁”带着神秘面纱,从未走出过大山,这次也来到现场,现场有来自日本的一百多位书法少年看了目瞪口呆,连连拍手。2019年上半年随政府旅游推介团赴沪苏浙,我们组织的大型歌舞“笔墨纸砚”特色鲜明,惊艳现场。下半年再办文房四宝节,在市政府和主管局的统一调度协调下,这次的四宝节同时将皖赣鄂湘四省非遗联展和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搬到了宣城,我们组织了别具特色,品味高雅的颁奖晚会,现场和通过央视媒体平台传播,全球数百万人观看了演出。由此,小小的宣城文化馆,也实现了一次大大的跨越。

猜你喜欢

宣城文化馆文化
安徽宣城:村里有群姑娘叫『小花』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宣城小镇》
大爱有光
谁远谁近?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