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的学理探赜

2021-01-27金建萍张文睿

社科纵横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心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金建萍 张文睿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学习党的历史对坚守初心使命意义深远,2021 年2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1]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坚持初心使命的重要地位。历史是人民力量实践的呈现,也是人民智慧汇聚的传承,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提出,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阐述其理论意蕴,再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2]。在坚守百年初心之中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确保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的奠基溯源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的、民主的、为人类求解放的政党[3]。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正义者同盟,是具有秘密性质的非公开团体组织,受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影响,正义者同盟决定对这个秘密组织进行改组,放弃魏特林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蒲鲁东主义,尝试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实际的社会生产发展进程中。1847 年6 月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一次会议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草案,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代替了“人人皆兄弟”。1847年11 月于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会议,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依照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充分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52 年尽管因遭到镇压而解体,但是各国范围内不断掀起了工人运动,爆发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这些事件为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的出现创造了前期条件。1864 年9 月28 日,“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前由各国工人举行的集会上,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4],马克思完成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起草了第一国际的宣言和章程。此后,在与各种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5],马克思明确了只有掌握政权才能领导革命。巴黎公社失败后,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通过对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总结,再次明确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斗争方向。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为如何达到共产主义理想指明了现实道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担负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任务提供了思想指南。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蓬勃[6]和各国社会民主党分化、分裂的局势,酝酿了共产国际产生的时代背景。列宁亲自筹备了第三国际的成立,1918 年3 月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成功地转变为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树起了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旗帜,建立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中心[7]。共产国际是“世界共产党”组织,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共产党支部,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从上海兴业路76 号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一个名为“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大地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领导阶级。中国近代历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1]。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共产党”组织在近代中国成立的支部,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已然坚定自身是为了摆脱奴役、推翻压迫的无产阶级政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全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发展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规定和实践逻辑”[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我们党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政党永葆青春活力,无论哪一个时代都能清晰定位,认清具体矛盾,针对不同历史任务制定不同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在为人民谋幸福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1]。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的历史根植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先进政党。1917 年十月革命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为中国当时寻求社会发展道路带来了前进曙光。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 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出版发行,更是加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具体的革命纲领,秉持初心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谈到,“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9](P292)。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牺牲一切为人民的奋斗精神长存,从而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人民的解放,这是“站起来”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始终心怀为人类事业谋未来的远大崇高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10]。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检验中得出的实践真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P135),中国共产党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产生,百年历程“就是一首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构成的‘三史合一’的合奏曲”[12],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反压迫、求解放、谋幸福的实践,就是根植于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接续奋斗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来,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在一百年的奋斗史中,三次国内革命以及抗日战争争取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更是引领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标准不是抽象、虚无的,其最终体现为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3]。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政党政策实践的好坏在于其对生产力的作用是解放还是束缚[9](P1079)。邓小平也曾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4](P257)。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落脚点正在于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5](P698)民生福祉是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成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关注的是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向。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密钥在于百年奋斗史坚守初心,站在人民的立场擘画发展蓝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16]。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的理论凝结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道路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17](P12)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首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命题,即“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8](P534)。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凝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至上的思想指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恪守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党性与人民性高度一致。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9](P1095)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的正是全体人民群众。群众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的科学思想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为了人民的初心凝练,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站起来之后,基于国情进行社会主义过渡并开启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主线[19]。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国内发展需要的深刻分析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度总结,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开了探索。面对仍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道难题——国家的落后、人民的贫穷,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20](P264),果断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1](P231),继而廓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物质的富裕不算真正的“富起来”,精神的富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起来”,生产力的解放和大力发展是“富起来”的根本保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依据实际国情定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六大又将发展确定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把国家发展同人民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将满足美好生活之需提到治国理政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允诺。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破解不同时期的不同难题,逐步实现社会发展从高数量向高质量的跨越,促进了“美好生活”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巨大变革,实现了美好生活“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统一”[2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我们党坚持和践行百年初心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拥护以及世界各国的充分认可。

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的现实践行

“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史学习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学史明理过程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学史增信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学史崇德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史力行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党、思想建党、理论建党、制度建党的旗帜,这个旗帜的鲜明烙印正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着力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政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是坚持对“美好生活”的现实创造。中国共产党对“美好生活”的认识是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即:一方面对于美好生活并未觉得遥不可及;另一方面又不失为其奋斗的毅力和决心,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和现实中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通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体现出来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过程就是人这一社会主体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在实干和行动中提升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美好生活的理想就会在实实在在的伟大实践中变成现实。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指出:“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23]生动诠释了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链条,集中展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切实阐明了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造就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才能书写人民幸福的千秋伟业。学习来时路,知史才能鉴往开来,把宝贵的历史经验积累成发展的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彰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必然存在诸多艰难险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接续奋斗,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就是“中国特色”[2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1]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新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党为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锚定的远景目标,同时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和前进方向。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发扬斗争精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初心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永远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不忘初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