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如何助力老龄社会
——评许伟等著的《智能养老服务研究》

2021-01-27朱博文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6期
关键词:老龄养老智能化

朱博文

中国在快速步入智能化社会的同时,也正加速步入老龄社会。智能化与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基本国情。纵观人工智能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人工智能从最初诞生到如今智能产业化,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已经引起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当下,智能化不仅在基础资源领域,更是在创新引擎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智能政务、智能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到智能养老,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革命已然全面展开。作为全球人口大国,老龄化不仅关系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等诸多领域。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尤其是智能化养老服务。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的第三十二次集中学习中提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深度应用于助残养老等领域。

在经历“十三五”人口老龄化减速重要时期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将重新开始提速,特别是即将步入“十四五”时期,我国既要直面中度老龄化社会的阶段性挑战,又要为进一步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做足准备。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截止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6%。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可认为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可认为该国进入“老龄社会”。可见,我国距离老龄社会只差“临门一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实际上,我国部分省份的老龄化已经非常突出,从各地公布的2019年统计公报数据看,已有辽宁、山东、重庆、江苏、浙江等不少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面对与日俱增的养老服务供给压力,仅依靠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与方法已然难以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多元化诉求,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将智能养老嵌入老龄社会发展,抓住目前推进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期,努力实现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的共同愿望。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已经存在的“无钱养老”和“无人养老”的困境将会进一步加剧,智能技术的支持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我们不仅可以把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交给机器、机器人或者设备去完成,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智能交互,有效解决传统养老服务面临的人手紧缺、服务不及时、不精准等问题,还可以将养老压力转化为银发产业的发展动力,助推养老产业供给侧智能化改造升级,真正实现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方面,由许伟等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智能养老服务研究》一书做出了较有价值的探索。该书的写作团队不仅对湖北省武汉市开展智能养老服务具有特色的社区进行了深入调研,还观摩了以侨亚集团、中爱养老产业等为代表的一批示范企业,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梳理了我国智能养老服务面临的现状、态势、困境及实践探索经验,并对部分有代表性的社区与企业做了“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为我国进一步应对智能养老服务提出了不少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智能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场深度变革,它将深度结合信息科技的优势与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为我国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面临的难点与痛点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道路。

《智能养老服务研究》一书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从内涵与现状、平台构建与实践探索、养老产业与新兴行业等多个维度对“智能养老服务”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每一个维度都兼顾理论视角与实践应用,准确把握当前智能养老服务面临的现状与态势,深入剖析智能养老服务中的难点与痛点。该书基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与老年人等多方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参考价值的应对之策。全书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针对目前智能养老服务概念较为模糊的现状,系统梳理了智能养老的内涵与特征,并在全面整理我国目前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智能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做出了较为准确的研判。第二个特点是针对目前智能养老服务乱象丛生的现状,深入探索当前在家庭、社区、企业以及各类机构中实现智能养老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基于社区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智能养老服务的平台构建模式与实践探索经验。第三个特点是针对目前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我国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未来智能养老产业的拓展之策。第四个特点是针对目前国内智能养老服务起步较晚的现状,着重剖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智能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并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与优劣势,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养老发展之策。该书规避了以往限于智能养老供给侧的分析视角,综合分析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和老年人等多方主体的不同需求,认为智能技术是对接迫切需求与有效供给的“智能渠道”,这无疑为当前与未来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智能化时代,智能技术的普及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对老年人,不会、不能、不敢使用智能技术,导致出行、就医、购物等困难重重,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给老年人带来的“数字鸿沟”正逐渐变大。近年来,老年人因使用智能技术而带来的不便案例比比皆是,如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老年人因不会用“健康码”而难于出行;如老年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如94岁老年人为激活银行社保,只能被儿子抱起完成视频认证等等。可喜的是,国家已高度重视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4日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从顶层设计角度全面规范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就医、消费、文体活动、办事等七大方面内容,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智能信息技术在广阔的助老领域大有可为,但目前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家庭与老年人自己等各方共同努力。在分析智能养老面临的困难与可行性对策分析上,该书结合国家政策与湖北省的实际调研经验,提出了不少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如针对目前智能养老平台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难以共享,过度注重技术、缺乏人文关怀,平台监管不力、服务质量不高,功能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定制的不足;提出优先探索建立城市级别的智能养老平台,分别打造功能各异的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和供应商级智能平台,各级平台高效联动合力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针对智能养老产业信息共享难、产品成本高、网络安全不高、技术创新不强的不足,提出打通信息孤岛、致力提质降价、防范网络安全、注重技术研发的拓展之策。如针对智能养老服务政策不够完善、投资主体过于单一、行业管理标准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等不足,提出提升支持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多元化智能养老投入机制、全面规范行业管理标准与持续培养高素质智能养老服务人才的应对之策。

总之,《智能养老服务研究》一书兼顾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具备鲜明的实践导向作用,既为当前智能养老服务的理论探讨进行了有益补充,也为政府、企业与社区开展智能养老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此书作为目前为数不多地积极探索智能化助老的研究成果,定会为推动我国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接入智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养老生活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养老更无忧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