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产期心肌病的预后影响因素*

2021-01-27亓西美张萍萍王冬梅

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内径

亓西美 杜 洋 张萍萍 王冬梅 杜 波

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PPCM)多数是在妊娠最后1个月或者分娩后5个月内发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目前我国PPCM实际发病率不详,预后变化很大。随着我国二胎政策开放,高龄孕产妇、经产妇、多胎妊娠妇女作为围产期心肌病的高危人群数量持续扩大。因PPCM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为永久性难治性心衰。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PPCM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为围产期心肌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2008年1月至2019年5月间本院分娩;(2)诊断PPCM;(3)有随访资料。

1.1.2PPCM诊断标准 34例患者入选标准符合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指南:(1) 明确的心衰症状;(2) 出现在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以内;(3) 除外其他导致心衰的疾病;(4)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45%。

1.1.3随访 采用心脏彩超进行复查。研究期间本院共分娩75 240例,诊断PPCM 44例,其中3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分组及相关定义 根据彩超复查结果,将34例患者分为治愈组(23例)和未愈组(11例)。治愈标准:复查结果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50 mm,LVEF≥50%;未愈标准:复查结果LVED>50 mm,LVEF<50%。治愈患者中在确立PPCM诊断6个月内LVEF恢复至不低于50%称为早期恢复。

1.2.2资料收集 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既往史、胎次、胎数、孕期血压、发病史、首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和辅助检查结果(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糖、尿酸、促甲状腺激素、肌钙蛋白I、心肌酶、脑利钠肽、蛋白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以及随访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转归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34例患者诊断时的一般资料

34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到就诊确诊时间显示:18例(53%)为1周,6例(18%)为1月,5例(15%)为2月,3例(9%)为3月,2例(6%)为4月。治愈患者中11例(48%)为1天,5例(21%)为1周,2例(9%)为1月,3例(13%)为2月,2例(9%)为3月;未治愈患者中2例(18%)为1周,4例(36%)为1月,2例(18%)为2月,1例(9%)为3月,2例(18%)为4月。34例患者诊断PPCM时的年龄(31.8±6.9)岁,体重指数(31.2±3.7) kg/m2,其中初次妊娠15例(44%),经产妇19例(56%), 单胎妊娠27例(79%),双胎妊娠7例(21%),孕期发病10例(29%),剖宫产术后发病24例(71%),孕期发病者均急症剖宫产,24例剖宫产术后发病患者中,除1例(甲亢危象死亡者)当地医院已诊断为PPCM 5年外,余23例患者中,最短术后1天发病,最长术后120天发病,平均28天发病。在产后2月内发病比例18例(53%),上呼吸道感染诱发2例(6%)。

2.2 34例患者诊断时的临床表现

34例患者主诉中胸闷、憋喘、乏力29例(85%),心慌27例(79%),夜间不能平卧16例(47%),咳嗽2例(6%),合并贫血24例(71%),合并高血压15例(44%),下肢动脉栓塞1例(3%)。

2.3 34例患者诊断时的辅助检查结果

血液化验指标显示,HGB 90~120 g/L者20例(59%),60~90 g/L者4例(12%);尿蛋白(+)8例(23%),(2+)7例(21%),(3+)6例(18%);肌钙蛋白I升高者6例(17%),NT-proBNP均明显升高(12 455.5±9 238.1) ng/L;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20例(59%),胸前导联或下壁导联T波低平、倒置10例(29%),室性心动过速1例(3%);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为(60.3±7.1)mm,LVEF为(35.9±9.8)%;7例(21%)有胸腔积液,2例(6%)有心室血栓,16例(47%)有二尖瓣返流,其中5例(15%)返流I度,10例(29%)二尖瓣返流II度,1例(3%)返流III度。

2.4 治愈组与未愈组患者的治疗和转归分析

34例完成随访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予利尿剂治疗,26例(77%)接受了ACEI/ARB(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治疗,28例(82%)接受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25例(74%)接受了地高辛治疗,16例(47%)接受了溴隐亭治疗。对合并下肢动脉栓塞1例(3%)、心室血栓2例(6%)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调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2~3之间,接受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23例治愈者的恢复时间为9-730天,中位数90天,其中17例(74%)患者表现为早期恢复;11例未治愈患者中最长发病时间距现在(2019年5月)6年。

2.5 治愈组与未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

2.5.1治愈组与未愈组诊断时临床特点比较:两组在诊断时既往史、年龄、血压、心率、发病时间、术后发病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较未愈组体重指数(t=8.940,P<0.001)低、胎次(P<0.001)及胎数(P<0.001)少,治愈组以首次妊娠、单胎所占比例高。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时临床特点比较

2.5.2治愈组与未愈组诊断时血化验指标比较 两组在诊断时血红蛋白、血糖、C反应蛋白、促甲状腺激素、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T-proBNP、尿酸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较未愈组肌钙蛋白(Z值=2.024,P=0.043)高、尿蛋白(P=0.002)少,无尿蛋白占得比例高。见表2。

2.5.3治愈组与未愈组诊断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在诊断时肺动脉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t值=2.965,P=0.006)、LVEF(t值=2.633,P=0.012)、二尖瓣返流(P<0.001)、胸腔积液(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组较未愈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偏小,LVEF偏高,二尖瓣返流、胸腔积液程度轻,无二尖瓣返流及胸腔积液占得比例高,左室舒张末内径为63 mm时,两组比较P=0.026(参考Fisher精确概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诊断时血化验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诊断时心脏彩超比较

2.5.4治愈组与未愈组治疗方法的分析比较:两组在应用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溴隐亭(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组较未愈组应用溴隐亭所占比例高,见表4。

3 讨 论

在我国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一类少见而预后不佳的非家族遗传性特异性心肌病。该病于1971年Demakis等人[1]首次命名定义,经多次补充修改,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对PPCM进行明确的定义[2],即:妊娠晚期或产后数月内出现LVEF<45%(扩张型心肌病)伴或不伴左室扩张,除外其他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3-4]。现有的PPCM的流行病学显示,欧美亚非洲发病率总体不高,发生率与地域和人种相关,非裔美国人中该病的发生率较高[5-6]。

表4 两组治疗方法比较[(n(%)]

近年来由于PPCM诊断和鉴别技术提高,高龄产妇增加,再生技术发展以至多胞胎妊娠增加,使得该病的病例报道出现上升趋势,发病率从1︰100至1︰4 000不等[6]。我国尚未见大型流行病学资料报道[7],北京协和医院对1995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后得到PPCM 的发病率约为1︰1 067[8]。

PPC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泌乳素—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在PPC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以外,炎症、病毒、自身免疫反应、遗传等因素也可能参与PPCM的起病过程[9]。本研究中,未愈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治愈组,经产妇占56%,双胎占21%,高血压占44%,产后2月内发病占53%,符合文献报道的种族、高龄(>30岁)产妇、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多胎妊娠、经产妇、孕妇过度肥胖或产程延长等[10]是引起PPCM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多关注高龄、肥胖产妇、多次妊娠,多胎妊娠等PPCM高危人群,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是减少PPCM发病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中患者主诉胸闷、憋喘、乏力占85%,下肢动脉栓塞占3%,室性心动过速占3%,符合PPCM以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11],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偶可见恶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如肺栓塞、脑栓塞等,临床上常易漏诊,妊娠晚期或产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此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及评估PPCM的重要检查,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包括:LVEF<45%和(或)M型超声左室缩短分数<30%,且左室舒张内径>2.7 cm2/体表面积(m2)[12-13]。超声心动图还可发现潜在的附壁血栓、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右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心包积液。本研究发现未愈组较治愈组左室偏大、LVEF值偏低,常合并中度二尖瓣返流、少到中量胸腔积液,符合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也与国外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中左室舒张末内径大小在治愈组和未愈组间比较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为63 mm时,两组比较P=0.026(参考Fisher精确概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扩大(≥63 mm)的患者预后欠佳,与国外研究类似。Chapa等[14]随访观察32例PPCM患者后发现诊断时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0 mm以及LVEF<20%显著增加左心室功能持续减退的风险。Goland[15]等也发现LVEF<25%是PPCM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Biteker等[16]则提出较高的基线LVEF水平是左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建议PPCM患者应在出院时、产后6周、产后6个月、此后每年动态复查超声心动图[17]。此外,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在大多数PPCM 患者中明显升高[18],本研究中未愈组(NT-proBNP)较治愈组明显增高,肌钙蛋白未愈组较治愈组偏低,提示心衰的严重程度、心肌损伤程度或者就诊时发病时间均影响该病的愈后。

及早诊断并接受正规的治疗可缓解症状、缩短左心室功能恢复的时间、降低死亡率。对产后非哺乳患者,所有抗心力衰竭药物均可使用,哺乳者应慎用ACEI或ARB类药物(但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相对安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地高辛可考虑使用[19]。通常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应至少维持12个月,对发病6~12个月心功能仍未恢复正常者,应考虑延长用药时间甚至终身药物治疗[20]。近年研究发现,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可通过抑制泌乳素释放,阻断氧化应激-Cathepsin D-16kU泌乳素片段的级联反应,是目前治疗PPCM的新靶点。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溴隐亭能显著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预后,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再次妊娠时疾病的复发[21-22]。同时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关于PPCM管理指南中也建议,对心力衰竭失代偿的PPCM患者可考虑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加用溴隐亭(2.5 mg每日2次口服维持2周后减为2.5 mg每日1次口服维持6周)治疗[23]。由于围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患者常可发生脑、肺、冠脉、肠系膜等多部位的系统性血栓栓塞,左室血栓在心脏扩大、LVEF<35%的患者中并不罕见[4]。对LVEF<35%、存在系统性血栓、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或服用溴隐亭的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24]。本研究中,70%的治愈组患者接受溴隐亭治疗,治愈时间9~30天,达到了早期恢复。接受溴隐亭治疗患者,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卧床期间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所有患者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接受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在确立PPCM诊断6个月内LVEF恢复至不低于50%称为早期恢复,在第6个月LVEF仍小于50%或确诊后死亡的称为病情迁延[8]。本研究中,50%患者达到了早期恢复。既往PPCM患者再次妊娠时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初次发病时LVEF<25%或左室收缩功能在产后尚未恢复正常者不建议再次妊娠,对产后心功能恢复正常(LVEF>50%) 者也建议尽量避免再次妊娠[4]。文献报道有PPCM病史的女性即使LVEF已经恢复正常,再次妊娠后心力衰竭复发的风险仍高达20%以上。所以做好疾病宣教对预防PPCM复发尤为重要。

PPCM在我国的发病属少见病,多关注肥胖产妇、多次妊娠,多胎妊娠等PPCM高危人群,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是减少PPCM发病的重要途径。对妊娠晚期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的孕妇需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扩大(≥63 mm)的患者提示预后欠佳,溴隐亭作为PPCM治疗的新靶点,可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因患者联系方式的更换或者拒绝复查,故样本量较小,结论还需要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围产期心肌病内径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拉伸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分析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