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

2021-01-27陈继梅胡娅娴

关键词:代偿乙肝肝硬化

陈继梅 李 劲 胡娅娴

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不仅在中国,在所有发达国家,肝硬化都是引起死亡的严重病因之一。在我国,肝硬化的首要致病因子是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HBV持续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因[1]。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14%~35%[2、3]。本研究对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HBV-M)、生化学指标、血清病毒载量(HBV-DNA)等检验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了解患者HBV-M、HBV-DNA水平及其肝功能变化,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的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芜湖市三院住院经临床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68例,其中男54例,女14例。

排除丙型、丁型及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和其他原因如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等引起肝硬化的疾病。所有临床病例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4]。根据乙肝标志物中HBeAg结果状态不同分为HBV肝硬化失代偿期HBeAg阳性组(以下简称:E+-HBV-LC)及HBV肝硬化失代偿期HBeAg阴性组(以下简称:E--HBV-LC)二组。

1.2 方法

1.2.1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采用MAGLUMI 4000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二对半定量检测, HBV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共5项,化学发光法HBeAg检测结果以≥15 indel/mL为阳性。

1.2.2HBV-DNA载量检测 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试剂购自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为美国SLAN Real 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 7300荧光定量检测仪,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3肝功指标检测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反应肝脏代谢功能的总胆红素(TBIL)、反应肝脏炎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及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CHE作为观察指标,TBIL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ALT、AST、CHE采用双试剂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试剂购自浙江东瓯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6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6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E+-HBV-LC 11例(16.18%),E--HBV-LC 57例(83.82%),E--HBV-LC患者显著多于E+-HBV-LC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81,P<0.001);E+-HBV-LC患者HBVDNA检测全部阳性,57例E--HBV-LC中22例(38.60%)HBVDNA检测阳性,E+-HBV-LC患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E--HBV-L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7,P<0.001),E+-HBV-LC患者与E--HBV-LC患者在年龄差异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69例失代偿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2E+-HBV-LC患者与E--HBV-LC患者部份肝功能指标比较

本组数据显示,E+-HBV-LC患者与E--HBV-LC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E+肝硬化患者与E-肝硬化患者部份肝功能指标比较

2.3E--HBV-L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病毒复制分为两组,有病毒复制患者22例,无病毒复制患者35例,分别比较这两组患者部份肝功能指标。本组数据显示,除了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0.761,P=0.450),E--HBV-LC患者有病毒复制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无病毒复制者,CHE水平显著低于无病毒复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61、2.614、-2.179,P分别为0.021、0.012、0.034),结果见表3。

表3 E-肝硬化患者病毒是否复制对部份肝功能指标影响

3 讨 论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作为晚期肝硬化,常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由于门静脉高压、超动态循环学和代谢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预后很差[3],为肝病死亡原因之一。现在逐渐认识到慢性乙肝存在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临床阶段和状态,认为HBeAg(+)与HBeAg(-)HBV感染者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5],是慢性HBV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活动反复清除HBV的不同临床阶段,临床治疗时提倡按HBeAg不同阶段进行精准化治疗[6]。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6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血清HBV标志物中HBeAg表达与否分为E+-HBV-LC和E--HBV-LC二组进行各项检验结果统计分析,临床资料显示,E--HBV-LC患者显著多于E+-HBV-L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本地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以E--HBV-LC为主,存在绝对优势。我院临床资料显示E+-HBV-LC患者与E--HBV-LC患者在年龄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点与慢性乙肝存在显著不同,多数文献显示,慢性乙肝E抗原阴性患者年龄显著高于E抗原阳性[7],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未出现此类现象,同王红梅[8]研究相仿。E+-HBV-LC患者与E--HBV-LC患者TBIL、ALT、AST、CHE等肝功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两组肝脏病变严重程度并无显著差异,同陈萍等[7]研究相似。 E+-HBV-LC患者血清HBVDNA复制阳性率达到100%,显著高于E--HBV-L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E抗原阳性是HBVDNA复制的较好指标,可间接反映病毒活动性复制,乙肝患者治疗评估标准之一是实现E抗原阴转的血清学应答,代表HBV清除,病情趋向稳定,传染性下降,然而部份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乙肝患者仍然存在HBVDNA复制,我院57例E--HBV-LC仍有22例(38.59%)HBVDNA检测阳性,我们对这部分存在病毒复制患者与无复制患者分两组研究发现,E--HBV-LC患者有病毒复制组反应肝脏炎症指标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无病毒复制者,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CHE水平显著低于无病毒复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部份患者即便出现HBeAg阴转,仍存在HBVDNA复制,我院结果提示肝脏存在炎症坏死,较无病毒复制组严重,肝组织损伤仍在进展[9],因此,血清HBV-DNA载量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8]。HBeAg阴性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毒载量升高可加重肝实质损伤,导致肝脏储备功能下降[10]。提示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导致E--HBV-LC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阴性者占有相当大比例,呈现出绝对优势,E+-HBV-LC患者与E--HBV-LC患者在年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HBV-LC患者有HBVDNA复制这部份患者肝损伤较重,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血清HBVDNA载量可做为E--HBV-LC患者肝脏病变的评估指标。

猜你喜欢

代偿乙肝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