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PLA2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01-27唐龙
唐 龙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 528400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顽固性高血压(RH)是指服用全剂量的3种或3种以上的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必须包括利尿剂),血压仍≥140/90 mm Hg[1-2]。既往研究表明,RH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为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所分泌的促炎因子,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触发炎性反应,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血压升高[2-4]。既往研究表明,与健康者比较,Lp-PLA2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3],而关于RH患者与非RH患者中Lp-PLA2水平改变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分析RH患者与非RH患者血浆Lp-PLA2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为RH患者120例为RH组,其中男5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1.63±9.96)岁;选择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3.88±11.00)岁。纳入标准:依据欧洲动脉血压管理原则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6],符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即经≥3种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最大剂量治疗均难以控制[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认知功能障碍、癌症、结缔组织病、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根据文献[6],将高血压患者分为1~3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SBP和DBP、心率、降压药物数量、降压药类型[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一般资料。
1.2方法 血压:按WHO统一的标准进行血压测量,嘱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10 min,使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至少测量3次,每次至少间隔1 min再测量,记录SBP和DBP,取平均值,且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平均SBP(24 h SBP)及24 h平均DBP(24 h DBP)。Lp-PLA2:晨起抽取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2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PLA2的水平,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LDL、HDL、TG、TC等生化指标。以血浆LP-PLA2水平<225 nmol/(min·mL)为临界值[7],将受试者分为 Lp-PLA2水平正常组和升高组。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RH组高血压病程、24 h SBP、24 h DBP、Lp-PLA2、心率、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CCB类药物使用者所占比例、hs-CRP、LDL水平明显升高,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续表1 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2血浆LP-PLA2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 Lp-PLA2水平正常组共98例,Lp-PLA2水平升高组共142例。与Lp-PLA2水平正常组比较,Lp-PLA2水平升高组患者的24 h SBP和24 h DBP、R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Lp-PLA2水平正常组和Lp-PLA2水平升高组血压及RH患者所占比例的比较
2.3不同程度RH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将RH患者分为高血压1~3级组,各组较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情越重,其Lp-PLA2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RH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表3 不同程度RH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组别nLp-PLA2对照组120225.1±27.9高血压1级组40234.0±25.6a高血压2级组48241.6±27.1ab高血压3级组32251.5±23.5abcF16.54P<0.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高血压1级组比较,bP<0.05;与高血压2级组比较,cP<0.05。
2.4RH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年龄、性别、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程、24 h SBP、24 h DBP、心率、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 、CCB类药物、他汀类药物、hs-CRP、LDL和Lp-PLA2为自变量,以患RH为因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24 h DBP、hs-CRP、LDL和Lp-PLA2与RH的发病有关(P<0.05),见表4。
表4 RH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5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p-PLA2与24 h SBP呈正相关(r=0.685,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发病原因,高血压累及靶器官引起慢性炎性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一项有关RH的纵向研究发现,RH患者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14%~16%[1],且RH患者比非RH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2倍[7]。高血压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研究表明慢性炎性反应在高血压的病情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预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但同时也会受血压水平的动态调控[8]。
本研究结果显示,RH组高血压病程、24 h SBP、24 h DBP、心率、利尿剂、ACEI/ARB、CCB类药物使用率、hs-CRP、LDL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相似[7,9]。hs-CRP是反映机体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机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时,hs-CRP水平就会急剧增高,同时,动脉壁及血管内膜损害程度也会更严重,进一步促进血管内皮LDL释放增加[10-11]。而血浆Lp-PLA2水平的升高亦能反映血管内膜的炎症程度,目前国内外较多研究表明Lp-PLA2水平在心血管疾病中可作为风险评估的标志物[2,3,7,12-13],主要原因是其作为炎症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中发现,随着RH患者病情的加重,Lp-PLA2水平越高,同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24 h DBP、hs-CRP、LDL和Lp-PLA2水平是RH发病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p-PLA2水平与24 h SBP水平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Lp-PLA2水平与RH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动态测定Lp-PLA2水平可以对RH患者进行风险评估。Lp-PLA2是磷脂酶A2超家族蛋白,由多种炎症细胞合成和分泌,在炎症因子的调节下,与脂蛋白颗粒相结合,水解氧化型LDL能够产生游离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具有促炎、促凋亡作用,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的舒缩功能紊乱,血管的持续收缩,水钠潴留增加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其次,Lp-PLA2导致的慢性炎性反应引起交感神经的激活也可能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轴的激活,导致血压的升高[9];另外,hs-CRP、Lp-PLA2等触发的炎性反应与高血压间互相影响,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RH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阻力的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4-15]。
综上所述,RH患者Lp-PLA2水平异常升高,动态监测Lp-PLA2水平有助于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