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021-01-27龙金智浙江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龙金智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一、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政府外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强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外脑”的形式站在相对独立的角度提供智力产品,服务政府决策需要。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特别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强。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到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从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到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专门提出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从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智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要求。党和国家从功能定位、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建设举措、保障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智库发展做出明确指导及具体部署,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启动对高校智库的投入及建设,成效逐渐显现。中央和地方文件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制定,有力证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反映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
二、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发展基本情况
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浙江省在2016年启动了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程,计划到2020年,将在全省高校建设一批省级层面的新型高校智库,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彰显浙江特色的省内高校系统新型智库体系。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多学科融合为手段,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对外交流广泛的特色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服务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教强省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浙江省高校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供智力支撑。经过遴选、认定了41所新型高校智库[2] [3]。
2019年初,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印发了《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从建设任务、组织管理、 报告制度、成果管理及运用、人员管理、经费管理、智库评估等方面对省级智库智库进行规范管理。各高校智库根据《管理办法(试行)》的指导思想,加强智库建设与管理,如,浙江大学专门制定了智库决策咨询成果认定与奖励办法,建立和完善智库成果认定机制是提升智库咨政建言水平的关键;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的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多项研究成果获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一批高质量、有水平的咨询报告直接转化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或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已举办七届“中非智库论坛”,加快中非产能合作和推进非洲工业化进程,加强中非经贸合作高端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挥好中非合作论坛--智库论坛的积极作用。
三、高校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的智库管理、建设与服务工作尚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浙江省也不例外,除了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智库发展较为成熟外,其他高校智库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尚不显著,各个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
1.专业型人才多,智库型人才少
建设综合实力较强的新型高校智库,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从全省高校智库团队来看,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是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可以说高校智库人才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各高校智库却普遍缺乏智囊型、智库型人才,即存在“三少”现象,一是智库名家少,二是既懂各级政策又熟悉国情省情的智囊型人才少,三是精通智库研究管理及创新的人才少;青年教师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的潜力也未被充分挖掘[4]。
2.成果产出率低,有影响力的成果少
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高校智库研究研究成果多为对已有政策的解读和补缺补漏,普遍存在短、平、快的一般性研究多,前瞻性研究少;针对解决眼前经济社会局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研究多,针对全局性问题提供战略部署的研究少的现象[5]。
3.宣传意识薄弱,认知度不够
目前,高校智库中尚未建立起开放、集成、共享的信息化、数字化智库成果交流平台,在推动智库产品国际化、影响社会公众认知度方面的推介明显不够,存在成果宣传上的缺位问题,不能适应智库健康发展的需要。此外,高校智库还比较缺乏与高水平智库合作、区域化合作、国际合作,且为智库学者创造出国交流、培训的机会也很少,不利于智库学者拓宽眼界、创新研究。
四、推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智库队伍建设,激发智库人才创新活力
一是把智库人才纳入高校人才发展总体规划,以学科为基础,制定专项智库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批决策咨询大家、政策宣讲名家、 智库管理专家,形成人才涌现、智慧涌动的研究氛围。二是创新智库人才选用机制。适当放宽人才选用标准,采用兼职或柔性引进的方式,可吸纳一些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进入智库;通过“旋转门”机制,吸纳政商学界的各类精英、退居二线的领导、专家等进入智库担任顾问,他们政治意识强,政治阅历丰富,更了解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现实问题,有助于推动智库产生应用性强的研究成 果,同时,支持鼓励智库人才到政府部门挂职、到基层一线调研、到国内外知名智库交流访学,提升智库人才的视野和决策咨询水平[6]。
(二)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激发智库内生动力
浙江新型高校智库首先应立足浙江、服务浙江,要心系吴越山水、传承江南文化,紧紧围绕浙江人民福祉,主动服务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坚持发挥浙江特色优势,坚持全省域全方位推进,坚持将浙江重大决策部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高校的高层 次人才聚集、学科齐全、研究基础扎实、相对独立等诸多优势,全面统筹、重点突出地推进高校智库协调发展。浙江新型高校智库要加强对规律分析、未来预判的研究,注重对地方经济研究对象的关联性、互动性、发展性的把握,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球竞争的高度审视、研究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问题,并提升为中国形象、中国经验,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发声,争取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浙江气派[7]。
(三)加强宣传推介,提高智库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好新兴媒体,建立和完善多元载体推介营销体系提升智库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智库论坛、成果发布会、出版专题研究书籍等形式宣传智库研究成果;加强智库网站建设,设立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智库相关咨询和研究进展,开发智库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智库专家、智库成果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国内 国际主流大众媒体建立合作,扩大高校智库成果的政策影响力、社会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