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技能大赛背景下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心理问题初探
2021-01-27林俊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
林俊 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
“普高看高考,职校看大赛”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技能水平的迅猛发展,技能比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职业院校都为各项技能竞赛做足了准备,老师与选手们更是为竞赛拼尽全力。以湖南省会计技能竞赛为例,近年来,湖南省中职会计技能竞赛项目包括从市赛到省赛,从省赛到国赛,选手们的技能水平代表着全校、全市、乃至全省的最高水平。但竞赛级别越高,选手们所承载的期望就越高,担负的责任也越大,他们所承受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也越大。然而在赛场上,取胜的关键往往并不是看技术,拼的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学生比赛状态和竞赛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技能老师不仅是指导学生竞赛的导师,更是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疏导学生心理压力的良师。
一、备赛时选手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紧张心理
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心情相对放松,训练成绩比较稳定。但越临近比赛,紧张的情绪越来越凸显。显现的状况有很多,例如:心情沉闷,不愿意说话、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出错、训练较被动,出现消极心态等情形。这些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赛前训练的效果。在比赛场上,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形。
(二)瞻前顾后
技能训练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训练活动。很多学生在漫长又孤独的训练过程中既产生了对学业的担心又对比赛结果担忧的矛盾心情。例如,选拔对口升学班的学生参加比赛,学生们既担心比赛拿不到好的成绩,又担心将来回班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
(三)疲劳备赛
技能训练是一项专业训练活动,它既锻炼了选手们的脑力运动,同时对选手们的体力也是一种考验。例如点钞训练,学生长期伏案点钞、持钞的过程对体力的消耗是相当大的,很多同学在训练的时候经常被点钞券划到手指出血,甚至手指僵硬。点钞时,不仅手部运动量大,还要手心一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脑力劳动的消耗也十分大。
(四)高原现象
这是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状。学生们的训练状况可以分成三人阶段,初期匀速前进,中期飞速提高,到了比赛后期即赛前往往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训练瓶颈期,学生最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二、选手心理现象因素分析
通过对学生赛前心理现象的分析研究,影响选手心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我调节意识不够
参赛学生一般在十六、十七岁的年龄阶段。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待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但是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当面临高强度的训练与过度的心理压力时,由于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往往会表现得过于偏激,缺乏心理自我调节压力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自我意识的困扰。
(二)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不够
随着比赛的临近,指导老师往往也承受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压力。在训练的冲刺阶段,老师们为了使学生们能在最后阶段获得最佳的训练成绩,往往也是绞尽脑汁,针对学生们的训练情况分析、琢磨、研究,帮助学生们找到突破口,提升训练水平。但这种情况也可能导致老师们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的关注,以致于训练成绩提升缓慢。
(三)学生个人性格特点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逐渐的表现出来。例如,有的学生做事一贯踏实、稳重,但不够机灵,这种性格使他具有坚韧自制精神,但在赛场的应变能力就会显得不足;有的学生做事灵活、机智,但又不够踏实、认真,在赛场上的表现力虽然不错,但平时用功不足,比赛的冲击性不够强。
三、选手心理问题对策
(一)有效的赛前模拟
为了避免学生们在赛场上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能克服赛场变化的不适感,快速适应赛场氛围,指导老师应在赛前进行有效的赛场模拟。例如,更换教室或机房进行考试;将学生转移到食堂、校道等人多的地方进行抗干扰训练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克服场地环境带来的不适感,同时,抗干扰练还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临场竞技能力。
(二)加强赛前心理辅导
带队老师在日常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和学生们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沟通交流,加深师生感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各项心理活动。当学生出现上述心理现象时,要及时的和学生沟通。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成绩,分析当前的训练状况,和学生自身的优势与水平。有必要时还可以聘请校内心理学教师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给学生进行赛前心理辅导,进一步的帮他们消除顾虑,帮助学生顺利跨过心理障碍的门槛。
(三)劳逸结合放松心态
繁重的训练强度不仅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压力,同时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是一种考验。这时,适时的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身心都可以得到舒展与放松。指导老师应针对性的为学生们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只有劳逸结合,放松心态才能迎战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