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公平与效率的优化策略分析

2021-01-27卞娟

消费导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公平性贫困生资助

卞娟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高职院校贫困生发展型资助理念是以实现资源的公平性为基础,以实现资助的效率为指向,将促进贫困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更好的实现贫困生资助的育人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资助应该做到相对的公平,资助补偿“需要资助的学生”,合理资助到每个“值得资助的学生”,是实现发展型资助的重要原则。高职院校贫困生发展型资助体系简单归纳为三层含义:首先是实现资助要以公平为基础;其次是要提高实现资助的效率性;再次是将促进生活贫困大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目标,从而更好的实现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功能。

一、实现资助的公平性,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高职院校贫困生对贫困生的公平性认定精度和准度要求更大,发展型资助体系具有强烈的公平追求,要求贫困生认定必须依据科学全面的认定指标,使用合理有效的认定方法,遵循规范标准的认定程序,将需要资助的人和值得资助的人区别出来,实现对资助学生信息的准确把握与动态管理,切实为贫困生提供充分的保障性资助,为其他学生提供公平的发展性资助。

要做到公平的界定“需要资助的人”和“值得资助的人”,按照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开展认定工作,建立学生的动态管理档案。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也应该动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不断变化,贫困生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一些大学生在原来的评定标准当中不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但是随着家庭的经济的改变可能现在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了,因此高校在贫困生划分方面,也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实时调整,促进相应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变更。通过对贫困生档案的动态管理,资助档案的整理修改,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得到相应的资助。

二、实现资助的效率性指向,有效提升学生素质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发展型资助理念要求必须要关注到资助的效率性,这种效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应该稍微侧重于那些能够取得更大发展的学生。这是因为贫困生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实现了资助的公平性之后,应该将资助的重点专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使资助的力度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鼓励贫困生依靠发展来得到资助,而不是等着资助落在其身上。同时资助还要符合贫困生的发展速度,使其中一部分虽然不属于前列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的贫困生也能够得到应有的资助,这种方式下,我们就能够获得较高的资源投入产出比,从而使资助获得最大的效率。其次是体现在资助种类方面,效率性资助的项目和种类应该是属于无偿性的资助。学生依靠发展赢得相应的资助,不应该具备偿还性质,否则贫困生会依靠贫困来争取补助,资助的激励功能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学校的育人氛围。没有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学校办学就失去了活力,学生的成长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均衡学生的“贫困度”与“发展度”,激励学生自我发展

(一)资助公平与资助效率的均衡。资助公平与资助效率的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制度实施上的均衡,学校应该根据贫困生的给予其公平性的资助,使他们不会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影响到学业。同时,学校还应该规划好资助制度,扩大善款的筹措渠道,保障学校有足够的资助金来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发展。另外,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资助,从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其次体现在资助额度上的均衡。一方面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能够满足学生在学校当中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开销,另一方面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合理需求为依据,否者资助就会变成一种获利行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攀比,从而使资助项目难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再次要保障资助种类的均衡,其主要原则是学校应该减少无偿资助的项目,强化借贷资助项目,鼓励参与性项目,发展奖励性资助项目。

(二)确保发展型资助管理模式的运行。资助体系建设的中心目标:资助值得资助的人。也就是说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初级层面的保障性资助,充分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的前提之下,更加突出强调为贫困生提供更高层面的发展性资助,进而满足学生更高层面的追求,确保个体发展总量较高或者增量较大的贫困生能够从资助体系当中得到更多、更好的资助。高职院校贫困生发展型资助管理的中国新目标贯穿管理模式设计、决策行为、考核与评价的全过程,构成了贫困生发展型资助的标准和重要依据,在贫困生发展型资助管理当中,能否在贫困生群体当中遴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将资助资源给予值得资助的人,确保资助管理的公平性。

(三)激励性有利于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励性资助项目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真正的掌握到一种能力。资助项目应该将着重点放在那些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的学生上面,将资助的力度与贫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让贫困学生了解到通过其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助,而不能够紧紧依靠家庭经济条件来获取资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贫困生的进取心,从而达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公平性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一种提高TCP与UDP数据流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
公平性问题例谈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面向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拥塞控制及公平性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