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021-01-27塔娜周志坚王欢

消费导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劳动力效应岗位

塔娜 周志坚 王欢

新智航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高端的新兴技术,是用智能化设备来替代人工劳动力的方法,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就业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第一种观点是新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带来新生产产品的创新、新型市场的需求扩大,通过新的就业机制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机会( David,2017),同时技术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迫切需要新型人才掌握变革的主动权( Frey and Osborne,2017),第二种观点是科技进步对就业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智能化机器的投入使用会慢慢代替部分劳动力(王君、张于喆等,2017),并且文化水平低的劳力将更容易被代替(张于喆,2019)。第三种观点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有优势但也有其劣势,技术的变革会使原有岗位发生变化,用人单位追求高利润从而引进高技术人员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段海英、郭元元,2018),技术进步造成劳动力就业总量下降的同时也会创造出许多新兴的就业岗位(杨雪峰、徐玲,2017)。通过分析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对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就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人工智能对我国的群众就业既有“创造效应”,也有“替代效应”,究竟未来会如何发展,需要学者们以及技术人员,对其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主动把握其发展方向与节奏,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造福我国。

二、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消极影响

(一)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工位的熟练程度远低于人工智能设备,那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成产的工作效率,则会考虑采取人工智能设备而非人工劳动力,替代效应主要集中在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中等复杂且重复的脑力劳动、体力与脑力相结合这三种就业岗位。

(二)成本效应

“成本效应”主要指当劳动力和人工智能设备有着相同的工作效率时比较二者的使用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远大于人工智能设备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则会采用人工智能设备使利润达到最大化。

(三)“供给侧”不平衡

当企业偏向于选择人工智能设备时就会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侧”的不平衡,劳动力供给大于企业的需求造成就业难度提高,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劳动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不想被人工智能时代所淘汰,人们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独特的创新能力,提升自身技能。

(二)促进劳动者不断学习

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若不积极学习、不与时俱进,很容易会被岗位的不断变化所淘汰。

(三)人工智能对职业岗位的“造就效应”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不断扩大融资,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兴工作岗位较稳定、薪酬较高,并且能够促进市场经济链的稳定发展,继新冠疫情爆发后人工智能产业是就业岗位增加最快的产业之一。

(四)人工智能对职业岗位的“填补效应”

主要集中在填补脑力劳动强度大的、超出人类感官极限的、人类无法进入的这三个领域的工作岗位。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是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岗位的“造就效应”。我们目前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转型,将其中被人工智能所淘汰的岗位转为了新的符合需求的就业岗位,比如智能传感器和人工智能芯片。在英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淘汰80万机械岗位的同时带来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设备维修师等350多万新的岗位,并且,这些工资是之前岗位工资的2至3倍。

二是人工智能能够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近些年来,我国劳动供给逐渐紧缺,“民工荒”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招工短缺的问题日渐从沿海地区延伸到内陆地区。劳动时间久、工作强度大、工资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员工收入水平难以提高,而且对于企业来讲用工的成本过高。此时,在这些行业中运用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以上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是扩大收入差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市场对掌握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跟不上时代变换的人员则将会被其岗位所舍弃。

二是岗位替代性。技术的进步会替代不适合人类工作的岗位以及人类脑力和体力难以达到的工作岗位,被替代的劳动力再就业在新的岗位找到工作,此时新的就业岗位需要更高的人力水平,并提高就业者的收入和福利。但是被淘汰的人员若不努力提升自身,将会慢慢与社会脱轨。

三是技术扩散性。新兴技术首先出现在较小的特定范围和行业内然后逐渐扩散,这样的好处是技术进步造成的失业人员能够转移到其他行业和地区,不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五、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思想上正确正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正确正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填补、替代就业岗位,无需担心人工智能消灭岗位造成失业,但需要重视岗位需求结构变化。因此需要尽快分清人工智能对哪些行业能够促进岗位的增加,哪些行业会减少就业岗位,做好万全的安排。

(二)推动教育改革,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需求

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还不太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更有难度,需要针对新时代的需求慢慢的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首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都应当增加有关人工智能的有关课程,并增设相关的专业,使学生提前了解并适应人工智能社会。其次,注重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步淘汰了一些传统的岗位,说明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造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挑战。

(三)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缓解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效应

人工智能在一定的产业领域存在着替代效应,应当主动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力度,完善职业技能的培训机制。同时,应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失业人员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权益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效应尚不完全明确,以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相关产业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就业的形式越来越分散化、多样化和非正规化,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就业的明确界定,从业者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与正规就业者存在差距,因此应当有社会保障制度和事业扶持制度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以此避免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社会影响。

猜你喜欢

劳动力效应岗位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懒马效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