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民办高校产教融合
——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

2021-01-27郑州马会娟

现代企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郑州产教校企

□ 郑州 马会娟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据统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2018年57.3万人,2019年将突破61万人。在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多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2019年教育部最新公布河南省民办本专科大学39所,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民办高校特殊的办学性质和经费来源决定其在转型发展中,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拥有竞争优势。

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基于就业导向的产教融合的育人践行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升达学院”)始建于1993年,前身是由豫籍台湾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董事长的台北广兴文教基金会与郑州大学合作兴办的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升达学院聚焦河南创新驱动战略、大数据综试区、河南综合保税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郑洛新高新区、航空港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系列战略,拥有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河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9个,河南省特色专业3个,成功获批六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制定了“学用创相融”的培养方案,实施了“三优”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强化了“分层次、重体系”的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1.立足郑州及航空港区核心产业的专业体系。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主枢纽城市,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而升达学院位于郑州南龙湖,紧挨新郑机场和航空港区,华南城、华商汇等商贸物流入驻,地铁二号线开通,学校立足周边经济的核心产业设置专业体系,形成会计、金融贸易、商学等为主,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外国语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新增了空乘专业方向,重点发展郑州及航空港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各二级学院在专业规划和设置中力求能“适销对路”,与郑州及周边的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2.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升达学院是全国首批、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的试点院校。学校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坚持“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各专业按照“1+X”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依托,增开了多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在基础和专业课程中植入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或渗透了相关教学内容。如《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将社交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自我提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课程体系中,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多元视野,拓展其就业领域。

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实践教学。按照“知行合一、能力为尚”的理念,升达学院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包括课程项目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实验、职业实践课程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习五个层次的“递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建有土木建筑、语言综合、学前教育等16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省内最大的经管类综合实训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金融ERP实验”,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等。学校以企业为依托设立特色实验实训班,如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设立培养数据挖掘分析人才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基地班;以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公司及腾讯科技为依托,设立培养面向中小机构进行金融软件开发应用的文工交叉型人才的金融科技实验班;设立以中粮期货、郑商所为依托,以郑商所已上市期货及期权品种为对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实践班等。校企双方应共同为主体,依据行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4.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升达学院注重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连续4年受到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扶持,孵化学生创业项目42个,2016年,学校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学校以国际主流电商平台Amazon、Ebay为载体进行跨境电商“真品真店”全程实战演练,并引入种子资金助力学生电商创业孵化,设立培养兼具电商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实战人才的跨境电商创业孵化班。与北京方宇博业、柠檬众创、郑东新区管委会等联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动月”和“创业创新沙龙”,邀请各专业领域的优秀校友企业家返回母校,结合自身创业的经历和宝贵经验,就当下社会创新创业环境、政策、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讲解,给毕业班学生做集中培训授课,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5.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11月该校的会计学院被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授予首批“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与河南亚太、河南中勤万信等十余家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实训岗位和机会。此后各二级学院不断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如与河南德骊国际货运、郑州智来、阿里巴巴等联合打造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平台;与河南省电视台武林风栏目和郑州普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日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河南建业集团、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订单式培养、实习就业合作关系等,实现专业校企共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6.校企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升达学院把教师作为办学第一资源,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于2016年9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采取三项措施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是实施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二是注重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硕士、博士到校任教;三是直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9.87%,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3.54%,双师型教师占29.37%。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30人。“专家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构”的师资特点显现。

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基于就业导向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升达学院基于就业导向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首先,作为民办高校的升达学院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从当前已经实施的产教融合的实践工作来看,企业对于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产教融合的风险有着顾忌,大部分的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的单方面交流、对接。同时由于企业缺少产教融合相关的优惠和奖励政策,缺少政府相关行会组织的主动引导,政府、企业和学校间的需求信息无法准确反馈循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程度不深。其次,虽然升达学院从企业引进了一些技术人才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但由于教学和技术方面存在着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导致学校的师资队伍大量缺乏适用于产教融合的双能教师。同时学校的学术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数量不足,难以完成重大项目、形成大成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所以学校花大力气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精心组建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梯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考验着学校的耐心和耐力。再其次,升达学院虽然推行产教融合的热情高涨,但合作的模式仍相对单一,主要体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实验室等实践教学方面。校企合作程度在实践教学领域得到深化,但产教融合仅仅停留在企业对学生实习接收的较低层次,仍未形成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的长效的育人机制。同时作为公益性服务事业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经费来源是学生的学费收入及少量学校的各项经营收入,其开展产教融合会受到一些制约。

2.深化升达学院基于就业导向的产教融合的建议。首先,应当在河南省或郑州市政府的权威领导下,发挥行业组织中介作用,联合地方高校及企业,打造校企合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政府和行业组织可通过该平台统计区域院校和企业数量及类型、收集院校毕业人数及就业情况、收集企业所需人才的数量及规格要求、为产教融合提供政策指导,地方高校可在该平台找政策、找专家、找合作,企业可在该平台找服务、找人才、找技术,行业组织还可发挥“纽带”作用,积极主办校企合作项目洽谈会、合作论坛等活动,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对话协作提供机会。其次,升达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应坚定立足于龙湖镇、郑州航空港区、河南综合保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撑,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基地、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校企联合举办以企业命名的实验班。结合当地商贸、物流、房产、服务等支柱产业,探索与学校现有专业的结合点,为郑州南龙湖及周边未来重点发展行业提供技术支援,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合作频率,改变“校热企冷”的窘境,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活力,定向培养,全面促进本校学生就业。再其次,升达学院应投入一定精力对师资队伍进行梯队建设,应给在校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政策和物质条件保障,更多的晋升、进修机会,尤其读博、出国深造机会,还能确保进修后青年教师能回到学校,为学校服务;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兼职,把在企业中的实战经验带到课堂上来,在课堂上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双师双能型教师需要教师自身的长期经验积累,更需要学校持之以恒地培养和投资。

猜你喜欢

郑州产教校企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梦启郑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