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与文献综述
2021-01-27江苏徐州孙瑞强
□ 江苏徐州 孙瑞强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大学科文学院)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目前发展迅猛,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便迅速发展成为十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初始制度安排上的局限性,以及功能定位的模糊性,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对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呼声越来越高,此举不仅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也是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因此,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研究显得特别重要,也是必需的。所以,从制度上、市场上以及金融监管的意义角度出发,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范化发展的研究显得必需且十分有意义,对今后的工作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自1998年3月,20亿元规模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正式拉开了我国证券投资类基金发展的序幕,开元与金泰均为封闭式基金,在开元与金泰运营成功三年后,我国证监会又发布了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自此,我国开放式基金逐步取代了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逐步成为了我国基金市场发展的方向。为了切实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向基金进行了新股配售,并且允许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基金间接进行股票投资等。一系列监管政策新举措极大促进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截止2019年6月30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期末总份额为147878.86亿元人民币,期间申购额为231903.61亿元,期间赎回金额为236665.63亿元,期间共有7979家基金。由此可见,我国基金市场份额已超过了14万亿元人民币,基金市场规模十分庞大,市场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但近年频繁爆出的基金暴雷事件以及基金乱加杠杆事件等负面新闻,给了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化发展成为了业内专家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建议。
2.研究意义。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具有理论与实际两层意义,理论意义在于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丰富了我国国内相关的研究创新;实际意义在于通过对案例的相关研究,提出具体化的、可行性的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当局的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有一个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熊睿(2017)指出开放式基金增强了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活力,也增强了我国基金市场的竞争力。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已进入了良性竞争阶段,基金费率持续走低。方卓轩, 雒珊(2018)指出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不足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投资者对资金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同时,证券投资基金中封闭式基金占比较大,相较开放式基金而言,封闭式基金投资风险更大。李昕恒(2018)指出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对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对其市场的影响最大。羊群效应对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行为的影响最大的是对基金产品营销策略的影响,当市场出现极强的羊群效应时,基金公司可能会为了吸引市场而推出非常吸引人眼球的营销类产品,而忽略了产品的真实收益性,这极易导致大批的投资者跟风投资,也会对某些基金公司的管理发展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蔺麒璇(2018)指出我国证券市场不仅缺乏有效的监管,而且缺乏有效的结构和制度保障,以致证券投资基金在实操中会与投资市场需求产生严重的脱节。在信息不对称及信息披露专业性太强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具备十分专业的知识及相关行业专业知识,极易产生跟风心理,或者人云亦云,从而影响了投资行为。马铭浩(2018)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风险管理问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偏好风险高收益高类的产品,尤其是在经济快速上升的阶段,对高收益产品的追逐甚至让公司管理层忽略了对风险的控制。而某些打着高净值旗号推出的产品之所以能够获得审批,其关键在于监管的缺失以及监管部门对基金产品风控的不重视而造成的。这种完全追逐高收益产品市场的行为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金融杠杆风险的出现。黄婷(2018)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比较单一,而且产品的推陈出新受公司盈利行为的制约比较大,另外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失衡,与制度保障的缺失是严重制约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黄婷提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优化策略,应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严格控制相关风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证券公司组织架构及基金投资从业人员的监管。蔡书一(2017)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迎来了不少外资,在外资引进的同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开始试水国际投资业务,或者引进外资投资国内相关产业业务,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整体对于外资的利用率较低,而外资的投资收益性也严重影响了外资投资我国证券基金的积极性。蔡书一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引进外资、自身走出去的战略中,需要同时做好风控与资金利用效率。张里程(2017)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明显的政策印记,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不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具有明显的政策效应,少量的市场效应。张里程还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宏观环境风险、微观运作风险及管理人风险。胡乘艺(2017)认为价格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表现,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证券价格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基金投资市场的前瞻性与发展潜力。基金证券市场不仅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且与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密切相关。黄亚乔(2017)指出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实控人的品行以及组织行为,对于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的市场功能一直以来有着不少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私募投资基金是在政策的边缘发展起来的,缺乏一定的政策合理性,而且我国私募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通过相关账号的操作,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的监管难度也较大。黄露青(2017)指出我国阳光私募基金与美国对冲基金相比更稳健,但也缺乏一定的市场性质。同时收益较低且市场风险较大,主要风险来源于行业政策监管。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行为表面看受政策约束较大,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因此我国私募基金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欣荣, 徐俐丽,倪冰(2018)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缺乏一定的法律监管是造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无序的主要原因之一。政策管制具有必要性,但也需要稳健的管理方式,比如某些监管行为及监管政策的出台,不可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不然会破坏整个金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积极性与稳定性。黄烁林(2018)指出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结构性失衡,以及金融偏向虚拟经济,忽略了对实体经济的引导,这种种异象都导致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也造成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对产业发展引导的失灵。郭宇前(2017)指出我国投资基金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总体收益较低且风险较高,投资基金的监管失灵是一大因素。投资基金中有部分资金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而被管理人员挪作他用,当投资无法有效收回时,频发的暴雷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黄耀东(2017)指出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并且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积极发展。投资者行为及公司信息披露对投资基金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基金市场的发展方向。熊安琪(2017)指出证券投资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应是全面的,不应单面性的,需从源头到下游进行全链条的风控管理,风险管理从控评到评估,都需要合乎规范的发展与研究,主观意志经验的判断并不能影响整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发展。
2.国外研究现状。Niall O’Sullivan,Gao J,Sherman M(2017)认为证券市场化的前提是各国或各区域金融机构的有序发展。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应是有限的,应是受严格约束的。金融市场的规范与管理是为了给予市场更良好的秩序,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在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一系列行为中,极易产生一定的盲目跟风心理,从而产生一定的羊群效应。Pershkow A W,Kanter A D(2017)指出在区块链技术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证券市场有望迎来一波新的大洗牌,以及新的金融秩序的建立。金融市场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序发展、规范发展意味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能性。而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发展也意味着对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支持。
三、结论
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的研究中,需要避免理论内容过多,内容假、大、空的出现,而且需要避免研究的同质性,多结合真实案例进行研究,在规范化发展的方向上,需要着重探讨基金投资行为、投资用途及投资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以及政策监管的规范性。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的规范化应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则是证券投资市场的自身机制、结构的规范方面,而对外则是对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者及公司的规范化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的相关研究中,理论上的认识已经非常丰富了,理论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了,但实操性的研究及解决对策仍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研究课题的目的之一正是填补现有相关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