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紫兰研究成果梳理与反思

2021-01-27湖北美术学院430205

大众文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油画画家

(湖北美术学院 430205)

二十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的到来以及国内留学热潮的兴起,留学生与早期知识分子行列中开始频繁出现女性的身影,这对于刚刚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的中国女性是一次质的飞跃。对关紫兰这一典型人物及其绘画艺术的研究首先应基于对绘画史与民国画家群体的了解与把握,通过对研究现状与成果的分析、总结与反思,发现其中不足,以便更好地扩展研究深度。

一、绘画史中对关紫兰的介绍

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擅画之女子,但民国初却形成了女子绘画最为集中和活跃的现象。依据关紫兰在中国绘画史中的角色定位、艺术成就及其贡献,女性绘画史、近现代美术史与油画史中分别各有侧重的对画家关紫兰进行了介绍。由陶咏白与李湜编撰的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第一部女性绘画史——《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中,将关紫兰作为20世纪初西画运动的新女性代表,以“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一节内容专门对关紫兰进行了介绍。在近现代美术史中,关紫兰作为留日派画家及民国女画家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常常与同时期其他画家一起成为研究的范围与对象。如:吕澎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胡光华的《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朱伯雄,陈瑞林的《中国西画五十年》等。

关紫兰在绘画上的成就通常依托于其油画作品,因此中国油画史相关的著作中研究成果更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意义。上海大学李超教授编撰的《上海油画史》《中国早期油画史》和《中国现代油画史》对于20世纪中国油画的风格变迁与技法转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解读,颇有见地,是关紫兰个案研究中风格分析的重要理论参照。刘淳的《中国油画史》系统梳理了中国油画发展过程的全貌,为关紫兰绘画创作背景的产生提供依据。龚云表的《海派油画史论稿》将关紫兰置于特定的海派地域文化语境中进行讨论,具有深意。另外,从中日文化交流史、女子留学史等著作中也可更为全面的了解画家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

二、涉及关紫兰的画家群体研究

硕士论文与期刊中对涉及关紫兰的画家群体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以关紫兰为代表的民国女画家群体、留日派画家群体是涉及到关紫兰较多的两种研究视角与思路。

涉及到关紫兰的民国女画家研究视角相对多元,对于个案研究思路的扩展是重要的。从女性心理机制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出发,研究成果有安徽师范大学张国英的《从依附走向自觉——民国时期女性画家主体意识的觉醒》;罗亚南的《民国时期新女性绘画中的女性修辞研究》;刘秋雅的《民国时期女性画家作品情感表现的探究》等。以比较分析和举例论证为方法,江南大学姚静撰写了《民国时期留日和留法女画家比较研究》;西北大学张嘉琪对《民国时期女性油画的中西融合特征研究——以方君璧、潘玉良、关紫兰为例》进行了探讨。以绘画作品的题材选择和风格特点为依据,自画像与花卉题材作品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如江南大学刘耕源的《中国女性油画家的花卉作品研究》;姚玳玫的《画谁?画什么?从自画像看民国时期女性西画的图式确立》等,这类成果都将为紫兰个案研究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留日派画家对中国油画的多元化发展与本土化转变功不可没。关紫兰曾两度留学日本学习油画,她是中国早期油画向现代主义风格转变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在留日派画家群体的相关研究中,南京艺术学院郑珊珊的硕士论文《民国留日西画家群体研究(1912-1937)》,以特定时间段为界对当时活跃的留日西画家群体进行了探讨,并对关紫兰绘画“刚柔并济的柔美粗犷之风”进行了具体分析;也有从留日派画家典型的艺术风格特点方面进行论述的,如上海大学陶大珉的博士论文《20世纪前期中国油画野兽主义倾向研究》;邵大箴指导的博士论文《印象派与20世纪中国艺术》等,野兽主义倾向与印象派风格特点都是画家关紫兰绘画的典型特点,这类文章为关紫兰个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三、关紫兰个案研究

关紫兰个人的研究资料与成果主要集中于《关紫兰》画册、报刊评论、硕士论文与期刊中。其中,画册、报刊评论主要以历史文献与图像资料的客观呈现为基准,并未做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分析,期刊与硕士论文则是关紫兰个案研究现状与深度的集中体现。

2012年,在关紫兰的女儿梁雅雯及外孙叶奇的协助与支持下,台湾华艺文化公司出版了《关紫兰》画册,这是目前所知画家唯一的正式画册。该画册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共收录了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及素描等120余幅作品,另有关紫兰的日本老师、弟子、亲友等人撰写的艺术评论文章九篇,其中包含了众多画家艺术活动与交友的珍贵信息。画册作为研究关紫兰的第一手资料,为学界提供了较为真实可靠的材料,是目前为止最为集中地介绍关紫兰的图像与文本。

关紫兰潮流时尚的个性魅力以及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使她多次被刊登于画报、杂志中,成为宣传新时代女性和前卫艺术风格的典范。以报刊杂志中画家艺术活跃的时期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20世纪30年代;其二是建国后与1985年画家去世后。这两部分资料较为琐碎与冗杂,查证与梳理具有一定难度,但作为除画册以外更为重要的原始材料,对于提高关紫兰个案研究的严谨性与准确度、还原艺术交游经历、客观评判画家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关紫兰个案研究中大多侧重对画家艺术生涯及绘画整体风格的探讨。西南大学杨芸的《尘封的记忆——关紫兰油画研究》回顾梳理了民国时期油画创作中现代派的发展趋势。浙江理工大学杨培培的《关紫兰艺术观及其创作研究》分析了关紫兰艺术观的形成到成熟过程,并以具体作品为例深入解读了关紫兰的绘画风格特点与艺术理念。西北师范大学唐慧慧在《“春梦”与“梦醒时分”——解读民国女画家关紫兰》中对女性“自述性”的分析较具启发意义。华东师范大学陈琴的《关紫兰油画艺术研究》通过对关紫兰作品笔触、色彩和构图的分析,提出温和的野兽派和新写实主义两种风格倾向,对关紫兰风格分析具有帮助。

另外,新的研究视角的发掘与探索对个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018年南京大学邵雅沁以《关紫兰人物绘画研究》为题,选取了1927年到1941年间关紫兰的人物画作品,分别讨论了关紫兰人物画的风格形成、主要类型与技法特色等,为关紫兰研究的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河南大学任爱梅的《论关紫兰绘画的现代性》以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城市发展的现代性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关紫兰绘画现代性产生的原因以及作品中现代性特点的表现。她认为,关紫兰绘画既包含着对画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接受,也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可视为目前关紫兰个案研究中相对系统与客观的理论成果。

四、对关紫兰研究现状与成果的反思

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界对近现代美术史的关注度已有明显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关紫兰个案研究中仍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料与成果不集中,缺乏理性归纳与升华。以实物图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客观理性的加以求证是理论研究的正确方法与过程。材料的收集工作不应停止,同时也要善于整合材料,使图文相结合,反复推敲、互为印证,使历史研究具备真实性与可靠性。

其次,研究视域狭窄,缺乏创新性。个案研究不应只局限于个案本身、群体或小范围内,而应当积极开拓视野、扩宽思路,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要能够从其他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甚至跨领域研究中汲取营养,扩宽思路才能获取新的成果,为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理论深度欠缺,学术力量薄弱。如果个案研究仅能说明个案本身,那么它必然是狭隘的。个案研究应当跨越时间与空间,从个别到一般,从陈述中的事实到具有历史跨越性的话题。当代青年学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个案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研究的修养,努力增强学术影响力。

通过对关紫兰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反思,笔者认为未来的美术史研究中仍应继续发掘个案研究的技巧与方法,使个案研究具有更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油画画家
万类霜天(油画)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酷炫小画家
油画去哪了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旅行美食纪录片《波登过境》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