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视野下的基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2021-01-27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518000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518000)
文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印记,是人类社会文明在传承与发展中所积淀的精华。当下,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正处于从传统模式向科学化模式转变的过渡期,所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借力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方式方法。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宝安区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辖区范围文物古迹众多,但其面临的基层文物保护力量不足、文物违法成本低等诸多问题使其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极具复杂性与挑战性。本文试从基层文物工作者的视角,以宝安区基层文物工作实践为例,探索基层文物机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无人机、数字技术、新媒体平台等现代科技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以期为基层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宝安区基层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更新速度快,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困难
宝安区地处广东省深圳市西部,西临珠江口,东接龙岗区,南连南山区、福田区,西临伶仃洋,北靠东莞市,总面积392.14平方公里。宝安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之核,同时也被誉为“深港文化之根”。宝安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辖区内共有290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密度约0.7个/km2(整个深圳市的文物密度约为0.5个/km2)。其中,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是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宝安文物保护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因产权人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物违法成本远低于土地及租金收益、文物产权人或开发商急功近利等因素,破坏损毁文物的现象偶有发生。,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加强文物监控力度、提升文物保护意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二)文物保护队伍建设薄弱,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市县级文物行政机构和编制被大幅撤并整合,干部队伍严重萎缩。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在“2019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峰会”上指出:由于文物内设机构缺失和专职人员的缺乏,造成管理缺位、管理乏力,许多文物甚至处于无人管、无暇管、无力管的“真空地带”,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这一现象在基层表现尤其突出。2006年,宝安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文物管理所协助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文物保护工作,2018年又因机构改革并入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从而使基层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更为困难,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日趋严重,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文物展示利用缺少现代化展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作出指示,他提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宝安区至今仍没有建成一所现代化综合型公办博物馆,辖区虽然有多家民办博物馆和三家小型公办专题博物馆,但这些博物馆的场馆大多为租用场地,所处位置较偏远,展示手段落后,陈列方式单一,公共配套设施也不尽完善,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利用、展览展示水平以及观众的参观体验。如何突破困境、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文物展览展示平台,成为宝安文博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宝安借力现代科技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借力信息技术开发文物信息二维码
2018年,宝安区为31处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了包含文物信息二维码的新型保护宣传标识牌。文物信息二维码实现了文物标识牌牌面信息与文物互联网信息的互补结合,突破了传统标识牌版面承载信息量有限的弊端,公众在阅读文物保护标识牌的同时,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便可获得该文物点的基本介绍、历史演变、图片等信息并进行分享,同时还能连接全区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的详细介绍,从而加快了文物信息的传播普及,扩宽了公众获知文物信息的来源渠道,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借力无人机技术进行文物巡查与拍摄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无人机已应用到各个领域。航拍无人机具有便捷准确、覆盖面积广、检查无死角的特点,运用到文物点的巡查工作,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能够第一时间叫停、制止,同时航拍无人机拍摄的资料也可作为影像证据进行保留。基于宝安文物点分布广泛、基层文物保护力量不足等问题,宝安试点利用航拍无人机对文物实施监测,重点监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仔山古墓群遗址,或是一些原先走不到、看不到的文物点。此外,在开展文物现状调查、文物修缮等工作中,航拍无人机拍也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三)借助信息数字技术“复活”古建筑壁画
宝安的历史建筑壁画是岭南民间生活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典型的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宝安人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沉淀,有着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目前,宝安区壁画保存状况并不理想,出现了退色、风化、起甲、剥落等问题,如不及时抢救保护,将会有永久失传的后果。为此,宝安区借助信息数字技术对全区部分古建筑上的壁画图像进行了采集与保存,并打印制成图片展览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巡展,这一举措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不仅有利于保存本地壁画、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便能欣赏到散布在全区各地古建筑上的精美壁画,让陈列在宝安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四)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展示宝安文物
当下,新媒体的巨浪席卷各行各业,文物工作自不能置身事外。借鉴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成功经验,宝安区借助“宝安文体旅游通”微信公众号平台,每逢周一便推出一期名为《宝安“宝藏”》的报道,宣传推介宝安的不可移动文物,连续报道了31期。通过文物列车的方式、以图片、文字及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现31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陈列在宝安大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弹去灰尘,走入广大市民的视野,使其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进而增强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五)借力高科技拓宽文物展览展示平台
基于宝安辖区博物馆的现状,针对深圳互联网发达、年轻人集聚的特点,宝安区在2019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利用高科技创新文物展览和导览方式,让收藏在宝安民办博物馆的文物以更生动有趣地形式走向广大市民,同时,还开拓博物馆线上公众空间,所有展品都在线上进行展览。活动期间,宝安区还搭乘“深圳与百度深圳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顺风车,探索全区文物系统资源与百度百科及其产品实现互通、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等新举措,拓宽全区文物资源的展览展示平台。
三、结语
现代科技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现代科技也融入到了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当中,克服了传统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更有利的方式解决凭借基层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宝安区的实践证明,借力科技力量是实现基层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是克服基层文物保护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的有效措施。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使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不仅是当下基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现实需求,同时也能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让更多的市民群众接受洗礼,始终对历史文化保持一种敬畏,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