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生欣赏音乐的策略探究

2021-01-26张雅芬

考试周刊 2021年103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音乐应用策略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新时期,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正在实现深度融合。立足此背景,在组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笔者探索多样的策略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热情;引导多元交互,主动探究作品;进行课堂提问,深入思索作品;创设音乐情境,感知音乐之美;开展综合活动,提高欣赏效果的策略。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理论结合实践地对这些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驱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审美素养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音乐是具有审美性的学科,音乐欣赏课是学生欣赏音乐美的主要载体。立足音乐欣赏课的特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发展审美素养的要求。实现此要求,需要教师以音乐欣赏课为载体,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欣赏美。美是较为抽象的,是隐藏在乐曲曲调、场景、思想等中的。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欣赏音乐美的时候,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不但导致审美教学效果不佳,还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立足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要求。教学实践证明,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化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直接感知的机会,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提升学习效果。在组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笔者探索多样的策略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的美,促进审美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 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热情

音乐欣赏课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需要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单向地揭示音乐中蕴含的美,是难以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音乐中的美的,尤其无法建立认同感,导致审美效果不佳。所以,在开展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教师要将欣赏音乐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欣赏。学生自主欣赏音乐,是需要有浓厚的欣赏兴趣做支撑的。因此,在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首当其冲的。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创设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产生学习热情。

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例,在学生还没有做好课堂学习准备的时候,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前剪辑好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的片段。生动具体的画面一经播放,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尤其不少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和电影中播放的音乐一起哼唱。学生的如此表现表明,他们产生了欣赏乐曲的热情,同时发挥自主性,初步地自主与乐曲互动,为接下来深入地欣赏音乐做好准备。

二、 引导多元交互,主动探究作品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音乐进行互动的主要活动。音乐欣赏课,少不了学生与音乐的互动。与音乐进行互动,对部分学生而言是一大难事。因为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储备的音乐资源是不足的,获取的音乐欣赏方法是较少的。尤其,音乐资源是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美的基础。音乐教材是学生进行互动的对象,但是音乐教材中的音乐资源是有限的。针对该情况,要想使学生有效地与音乐互动,深入地感知音乐中的美,需要教师打破教材限制,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音乐资源。网络上的音乐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是补充音乐教学资源的有力工具。所以,在开展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笔者会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渠道搜集相关的音乐资源,并在课堂上借助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展现这些音乐资源,驱动学生与之多元互动,初步地了解音乐作品,夯实主动深入探究的基础。

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有效地与这首乐曲互动,欣赏到乐曲中的美,需要学生了解乐曲内容。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乐曲,描绘了优美的大自然景象。基于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先借助网络渠道,搜集了这首乐曲场景的内容。在开展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利用课件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现给学生。在课件的辅助下,学生自主阅读,初步地认知乐曲场景,对乐曲内容建构初步的认知。接着,笔者伴随着课件内容,播放这首乐曲,引导学生对应着具体场景内容,自主品味,建构场景与乐曲的联系,初步地感受到乐曲中的场景美。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体验如此活动,学生实现了乐曲的互动,对乐曲内容建构了感性的认知,同时还体验到了乐曲中的场景美,为接下来深入地探究、品味乐曲的场景美、旋律美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进行课堂提问,深入思索作品

音乐欣赏是一项具有思维性的活动,需要学生发挥思维作用。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思维,教师讲授什么就是什么,人云亦云,无法有效地感受到乐曲中的美,导致乐曲欣赏效果不佳。同时,在长期如此欣赏乐曲的过程中,音乐思维能力受到僵化,影响了自主欣赏音乐。问题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贯穿音乐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活动实施过程中,根据欣赏的乐曲内容,向学生提出诸多的问题,不但可以借助问题驱动学生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作用下,深入地思索作品,真正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欣赏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向学生展示与音乐作品有关的内容,如作曲家生平、乐曲创作背景、乐曲评论等。立足这些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可以驱动学生通过自主思维,对乐曲建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认知,顺其自然地建构完善的乐曲知识体系,同时在此知识体系的作用下,深入地探究乐曲内容,实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以《神圣的战争》为例,这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乐曲。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单一地应用音频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导致欣赏效果不佳。针对该情况,在音乐课堂上,笔者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与此战争有关的内容,如图片、电影片段等,顺其自然地创設出具体生动的战争场景,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乐曲内容、创作背景等建构认知。立足学生的自主感知所得,笔者顺势就乐曲背景、乐曲思想情感等提出问题,驱动学生进行个性探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思考课件内容问题,学生积极地进行了思维,尤其在思维作用下,从视觉上了解到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描述的背景,实现对乐曲内容的认知,同时从听觉上感受到战争中积极向上的精神,自然而然地储备音乐常识,促进接下来继续深入地探索乐曲情感,提升音乐欣赏效果。

四、 创设音乐情境,感知音乐之美

众所周知,乐曲中的场景是音乐美的载体。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体验乐曲场景,借此感受到音乐中的多元美。乐曲场景在音乐课堂上的展现,少不了音乐情境。音乐课程标准中早已明文地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要求。所谓的音乐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利用多样的手段创设出的贴近音乐的场景。信息技术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手段之一。在音乐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以信息技术的基本材料,如文本、视频、课件等,创设出动态直观的场景。音乐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大脑想、用嘴巴说的环境,便于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与乐曲进行密切的互动,深入地感受乐曲中的美,同时潜移默化地升华情感,发展审美素养。基于此,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笔者常设音乐情境,驱动学生感知音乐之美。

以《沁园春·雪》为例,这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欣赏课。该单元以“冬之旅”为主题,设置了相关的欣赏乐曲,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冬季美景,多元地感受冬季美景之美。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在语文教师的点拨下,感受到了这首词中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借景抒情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通过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是学生欣赏这首乐曲的主要途径。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笔者利用微课,动态直观地播放了北国冬季场景。在播放场景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视觉作用下,说一说北国冬季场景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由描述,感受辽阔、浩渺的场景。

五、 开展综合活动,提高欣赏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应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变得愈加繁多。音乐课程标准在阐述信息化教学的同时,提出了灵活选择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要求。此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在实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不能始终如一地选择应用同一种信息技术手段,而应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综合到一起,借此实现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代化,同时使学生在多样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增强音乐欣赏兴趣,提高音乐欣赏效果。基于此,在实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应用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综合活动,驱动学生多样欣赏。

以《保卫黄河》为例,在实施欣赏教学之初,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内容,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乐曲内容建构初步的认知。之后,利用微课播放黄河奔流向前的场景,使学生在此场景的作用下,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在此过程中,笔者还应用视频向学生展现了此时期的战争场景,使学生迁移历史学习经验,感受战争的紧迫感。之后,笔者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碰撞思维,对乐曲内容建构深刻的理解。拓展课堂,驱动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课后实践是无法受到教师点拨和指导的,如此影响学生继续欣赏和实践的效果。针对该情况,笔者设计了演绎乐曲的任务,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合作地将乐曲内容改编为舞台剧,并利用网络渠道,与教师进行交流,在线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弥补自身不足,提高音乐实践水平。在学生表演舞台剧的过程中,笔者鼓励他们利用视频工具进行录制,并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其他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欣赏乐曲,不仅深入地欣赏了乐曲内容,提高欣赏水平,还借助音乐实践,深化了对乐曲内容的感知,有利于提高欣赏效果。此外,通过体验教学活动,学生还锻炼了音乐实践力,有利于提高音乐学习水平。

總而言之,音乐欣赏是学生发展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实施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立足欣赏教学特点和学生欣赏特点,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热情;引导多元交互,主动探究作品;进行课堂提问,深入思索作品;创设音乐情境,感知音乐之美;开展综合活动,提高欣赏效果,借此有效地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发展音乐欣赏能力,塑造音乐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瑞.领略音乐之美 享受音乐之境: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70-171.

[2]吴芬.赏出高度 感至深处:谈信息技术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6):117-118.

[3]谢喜梅,邓晓芬,梁锦凤.信息技术与初中音乐相融合的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19(13):174-175.

作者简介:

张雅芬,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初中音乐应用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