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与居民体育行为特征关系*

2021-01-26唐琪瑶关清文

运动精品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系数曲线

唐琪瑶 关清文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与居民体育行为特征关系*

唐琪瑶1关清文2

(1.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通过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与居民参与体育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方面对居民参与体育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

社区体育;体育资源配置;群众体育;群众性体育;行为特征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开展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发展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剖析社区体育对群众体育开展的影响,本文从社区资源配置与居民体育行为特征关系出发,力图理清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与居民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发展社区体育,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省成都市不同社区内的350名居民(7岁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以现场纸质版与网络电子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收回350,有效问卷324份,无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2.57%。

1.2.2逻辑分析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理解,从数据变化情况与相关因素结合,例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对居民运动需求层次、运动项目喜好、运动时间规划、运动频率选择等进行综合分析,充分结合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运用多元协同治理对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行为提出促进措施。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和SPSS17.0等统计软件对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身份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对参与体育行为表现的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等进行交叉分析,并通过SPSS 17.0对居民主体身份与参与体育行为表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合线性分析、方差分析、正态(偏态)分析、峰度分析,通过直方图、柱状图等形式直观反映出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下居民参与体育行为的关系表征。

1.2.4对比研究法

将社区内7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主体身份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行为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原则唯一的逻辑思路,定性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与体育行为的表现纵向分析,定量对项目年龄、相同职业、相同文化程度与体育行为的表现横向比较,从而找到影响参与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主体与行为基础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表现为运动行为的一定特征,使体育生活方式明显而稳定。人们也通过这种明显的活动形式来判断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将性别、年龄、职业定位为居民的主体特征,与居民体育行为特征进行交叉分析,通过参与体育行为特征中的运动项目、持续时间、时间阶段、运动频率(参与运动的频率)这四个维度,体现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下的居民体育行为表征。

2.1 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

采用二分法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类,性别为男“=1”,性别为女“=2”,通过制作频率直方图反映出不同性别的居民在参与体育的运动项目、持续时间、时间阶段、运动频率的不同表征,根据直方图直观分析,结合正态、偏态、峰度系数变化,辩证地得出关于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与居民体育行为特征关系的结论。通过将“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调查者的各项表征(如:职业;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点等)进行交叉分析,体现出以个人参与、社会组织、其他组织三中组织形式中调查者的参与体育不同组织形式特点。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目标影响因素相关性案例表”,反映出真实的案例数据。通过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等五项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Sig,即概率值P<0.05的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P=0.01);“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阶段”(P=0.002),表示拒绝两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则证明“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阶段”相关;概率值P>0.05的有“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P=0.625),表示接受两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则证明“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与“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不相关。

图1 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交叉分析直方图

2.1.1个人参与

通过直方图和正态曲线的变化显示,大多数居民选择晚上以个人参与形式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并且多数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1个小时;居民以个人形式参与体育运动的还有在下午进行“1小时以上”的组织形式。

2.1.2社区组织

通过直方图和正态曲线的变化显示,少部分居民选择下午以社区组织形式参与体育运动,并且多数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居民以社区组织形式参与体育运动的还有在晚上进行“半小时—1小时”的组织形式。

2.1.3其他组织

通过直方图和正态曲线的变化显示,较为明显是居民选择下午以其他组织形式参与体育运动,并且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

2.2 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项目

图2 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项目

由图2可知,居民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选择最多的是跑步和球类运动,一般的是健身和其他运动,最少的是游泳和户外运动。由此看来,在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下居民更多的选择对场地要求较低的运动,较少选择对体育场地要求高的运动。“因地制宜,就近运动”是现阶段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直观表现。在男女参与体育运动项目表现异同中,由图中正态曲线,偏态、峰度系数可知:(1)在“健身”项目中曲线呈正态分布,偏态系数=0(对称分布);(2)在“跑步”项目中曲线呈左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左偏趋近于性别(=2),表现为女性选择“跑步”项目多于男性,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集中,表现为女性多数选择“跑步”运动项目;(3)在“球类运动”项目中曲线呈右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右偏趋近于性别(=1),表现为男性选择“球类运动”项目对于女性,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集中,表现为男性多数选择“球类运动”项目;(4)“游泳”和“户外运动”在不同性别表现频率数量上大致相同,“游泳”和“户外运动”项目曲线呈正态分布,偏态系数=0(对称分布),表现为选择“游泳”和“户外运动”项目的男女人数相同,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分散,表现为参与“游泳”和“户外运动”项目的人数较少;(5)在“其他”项目中曲线呈左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左偏趋近于性别(=2),表现为女性选择“其他”项目多于男性,峰度系数=0,数据分布较平均,表现为参与“其他”项目的人数基本等同于所有项目的平均值。综上所述,居民在参与社区体育运动时,男性往往多选择参与“球类运动”项目;女性多选择参与“跑步”和“其他”项目,在“健身”、“游泳”和“户外运动”项目中,男性、女性选择人数大致相同。

2.3 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

由图3可知,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最多的是“1小时以上”;其次是“半小时-1小时”;最后是“半小时”和“半小时以下”。可以看出,近一半以上的居民保持体育运动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加之日常身体活动中高强度的时间,基本满足国家提出“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从性别的角度看,分析四个时间选择体现出的曲线走向:(1)在“1小时以上”的选择中曲线呈右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右趋近于性别(=1),表现为男性选择持续运动“1小时以上”的人数对于女性,且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集中,表现为选择“1小时以上”持续运动时间的男性人数较多;(2)在“半小时-1小时”、“半小时”和“半小时以下”的选择中曲线呈左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左趋近于性别(=2),表现为女性选择持续运动“半小时-1小时”、“半小时”和“半小时以下”的人数多于男性。综上所述,居民在参与社区体育运动时,男性参与运动的持续时间往往多于女性。

图3 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

2.4 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阶段

图4 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阶段

由图4可知,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阶段最多的是“晚上”,其次是“下午”,选择“早晨”“上午”和“中午”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较少。在“晚上”的时间阶段中曲线呈左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右趋近于性别(=2),表现为女性选择“晚上”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多于男性;在“下午”的时间阶段中曲线呈右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左趋近于性别(=1),表现为男性选择“下午”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对于女性。综上所述,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晚上的时候人神经兴奋远高于神经抑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便于参与体育运动。

2.5 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频率

由图5可知,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最多的是“一周3次左右”,最少的是“两周1次左右”和“每月1次”;“每天”和“一周1次左右”的参与体育运动频率表现中等。在“一周3次左右”的频率中曲线呈右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左偏趋近于性别(=1),表现为男性“一周3次左右”的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多于女性,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集中,表现为男性“一周3次左右”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人数较多;在“一周1次左右”的频率中曲线呈左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右偏趋近于性别(=2),表现为女性“一周1次左右”的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多于男性,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平均。在“两周1次左右”和“每月1次”的频率中曲线呈左偏分布,偏态系数SK<0,偏态曲线向右偏趋近于性别(=2),表现为女性“两周1次左右”和“每月1次”的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多于男性,峰度系数K=0,数据分布较平均。综上所述,居民在参与社区体育运动时,男性多选择“每天”或“一周3次左右”的运动频率,而女性多选择“一周1次左右”、“两周1次左右”和“每月1次”的运动频率,表现出男性在社区体育参与程度上比女性更为显著。

图5 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

3 结论

通过对居民参与运动的行为调查,大多数人在晚上以跑步的形式参与社区体育,由此看来,由于场地资源的限制,大多数居民只能选择运动形式较为单一的运动。通过对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的分析来看,大多数人可以达到一周3次参与运动的频率,而多数集中在晚上时间,这样以来高频率高密的的运动人群密度使仅有的社区体育场地资源满负荷状态。参与体育意识高的家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参与体育意识薄弱的家庭通过建立家校协同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在社区体育中补足;引导参与体育意识较低的家庭,培养家庭参与体育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参与体育环境。由于地理区域位置的不同,导致学校、社区的场地建设与资源配置发展不均。农村与城市之间因为城市化发展程度有所差异,形成了多样的社区结构。在此基础上协同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应该在保留个性的前提下发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共性需求。结合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体育项目,针对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民俗特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城乡接合部的有效衔接,将农村等地区的传统体育向城市推广,吸引城市对农村的资本投入,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以城带村,以村促镇,推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联动发展,从而保障社区、学校场地建设的安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08.

[2]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47.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loca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Sports Behavior

TANG Qiyao, et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Sichuan, China)

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910616040)。

唐琪瑶(1999—),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系数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呆呆和朵朵(13)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