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两翼三融合”: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与特色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践行*

2021-01-26吉玉良

运动精品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大学

吉玉良

“一体两翼三融合”: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与特色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践行*

吉玉良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进行研究。理论上构建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步道乐跑”自主锻炼和“运动校园”为两翼,将体育精神、“隆中精神”、强国梦深度融合的“一体两翼三融合”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与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分析该育人模式实施的要点;进而从实践层面提出: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挖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加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践行策略。

课程思政;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特色文化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国各地政府按照“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历经两年我国高校相继进行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得到习总书记的认可。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2]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将“体育品德”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主要方面之一。党的十九大也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于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而言,不仅要强调学生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培养,更要重视体育在促进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奋进、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等体育品德养成上的育人价值[3]。

全面梳理我国高校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课程思政”体系的“一体两翼”架构中强调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4]。大学体育课程作为综合素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课程特点和特有的育人功能,使得它在思政育人方面较其他学科更有优势,在“课程思政”整体育人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地方院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文化是地方院校进行“文化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5]。如何围绕大学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以本校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大学体育的育人潜力,强化隐性思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与特色文化育人的融合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6]。当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一体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进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育人格局。体育课程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扮演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关键角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7]。大学体育课程属于综合素养课程,是思政教育“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拼搏、进取、敬业、团结协作、坚持到底,永不放弃、遵守规则等优良品质、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同时作为地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育人体系还应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育人功能。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高校在实施“立德树人”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有效载体[5]。湖北文理学院位于三国名人诸葛亮先生躬耕苦读的隆中山下,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将诸葛亮的人生信念凝练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隆中精神”,并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校训培育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校园特色文化精髓;隆中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隆中学子把“认真”刻入灵魂,把“勤奋”植入骨髓,立德修身、潜心学问、志存高远、报效祖国。将“隆中精神”和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相结合正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立体思政育人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特色文化育人的体现。

2 “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体系构建

2.1 “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模式建构

图1 “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以体育课堂为主体,以“步道乐跑”自主锻炼管理系统和“运动校园”建设为补充,将“体育精神”“隆中精神”“强国梦”思政教育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体两翼三融合”大学体育思政特色文化育人模式。框架图如图1。

2.2 “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模式内涵解读

2.2.1 “一体”: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是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体育课堂是以“课程思政”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创造“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一个重要途径[8]。因此大学体育课堂不仅是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思政育人的阵地。2018年9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发出“课堂革命”的号角,强调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9]。因此体育教师要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突破,扭转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重技能传授轻德行培育的局面,打破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两张皮”的困境,真正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2.2 “两翼”:“运动校园”创建工程和“步道乐跑”自主锻炼管理系统

“运动校园”是湖北文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工程——“五个校园”建设工程之一,该工程创造性地开展高校体育工作,将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发挥“整体效应”,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形成,引导全体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上操场;掀起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潮,形成全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校园氛围[10]。同时,为了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精神,学校引入“步道乐跑”APP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工具软件,采用基于定向越野的趣味打卡模式开展课外阳光健康跑活动,通过持续的过程锻炼形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两翼”即是合理利用“步道乐跑”自主锻炼管理系统,引导和监督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结合“运动校园”建设工程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巩固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

2.2.3 “三融合”:体育精神、“隆中精神”、强国梦的融合

体育精神即体育人文精神,体现为拼搏、进取、敬业、团结协作、坚持到底、永不放弃、遵守规则等优良品质、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体育精神不仅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大学体育文化的灵魂[11]。强国梦即体育强国梦,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习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之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2]。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二者互为依托,中国梦为体育强国梦提供指向,体育强国梦为中国梦提供正能量。不惧困难、拼搏奋斗、勇敢坚强、充满自信不仅是体育竞技场上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更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13]。“隆中精神”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特色校园文化精神。体现为:躬耕苦读、鞠躬尽瘁,卧龙出山的远大抱负;宁静志远的责任感;“在隆重谋天下”的使命感。

“三融合”即将学校校园文化精髓“隆中精神”和体育精神、强国梦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育人体系,以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和特色文化育人相结合的立体育人模式。

3 “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模式实施要点

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必须应用于教学育人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与特色文化育人模式要求将技能传授、能力培养和立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体育课程自身特色和优势,提炼大学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教学育人载体,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目标;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为实现上述目标应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1)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发挥课程教学育人功能主体地位的同时建立以“德育效果”为标准的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质量保障体系;

(2)重点在思政教育。德育是课程的灵魂,要在大体育教学过程即知识、技能传授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思政的折射点,体现全课程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教育功能;

(3)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政治觉悟,加强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提升其发掘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实施外聘教师巡讲制,扩宽育人途径;

(4)成效在学生。学生是课程思政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目标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途径,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最终成效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4 “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模式的践行路径

4.1 提升体育教师政治素养、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育人能力

新时代大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政培训,将课程思政意识纳入到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体育教师要教书育人先要以德立身,明道信道;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水准,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统一和四个引路人”为价值追求,做到以德育德。

4.2 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体育课程特有的育人学科优势

大学体育课程中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品质培养、人格塑造、职业适应、社会化推进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资源、制度性资源、精神性资源[7]。同时校园特色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感染力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环境性资源,是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践行“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模式时,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挖掘思政育人资源的能力,用优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涵养大学生道德素质,促使高校育人“注重文化熏陶”。

4.3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育人

体育教师要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突破,立足体育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大学体育课程话语体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和思政评价相结合,实现体育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目标设计上,突出思政育人理念,制定“双教学大纲”。基于体育与思政教育两者教育目标高度的一致性,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教学内容上,将思政教育元素和地方特色文化精神融入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之中;在教学方法上,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校园特色文化精神,创新教学方法,综合体育话语感染、环境熏陶、示范典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引导[14];在教学评价上,调整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引入思政教育维度和标准。将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知识、技能维度向人文素质、社会化道德、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拓展。

4.4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汇聚育人合力,注重育人实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协同育人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协同育人体系育人体系;学校通过教务、学工一体化管理路径,将体育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凝聚成“全员育人共同体”,以导师团队形式服务学生,实现思政教师和体育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形成“处处时时事事育人”的大融合、大协作、大协同育人局面,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

5 结语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是“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特色文化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无疑扩展了体育育人的维度,丰富了体育育人路径。“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体系显著特征就是“立体化”,这种立体化融合了高校体育工作中的教学、育人、文化建设等内容:既有从课堂教学到课外体育锻炼、运动竞赛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又有体育精神、 强国梦、“隆中精神”思政育人文化的资源挖掘;更有特色文化育人和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融合。这一育人模型体现了大思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思政育人格局。当然,模型构建只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理论研究,具体如何在将其运用到育人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不懈努力,反复实践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此育人模式纳入“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中,才能探索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全方面立体化育人效果,而不仅仅是理论上抽象的玄思。

[1]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6-12-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3-11.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刘德海,赵乾范.地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资源的挖掘[J].文教资料,2018(24):124-125.

[6]邓晖,颜维琦.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6-12-12.

[7]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8]张柏铭,钟武.立德树人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8(15):129-131.

[9]陈宝生.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N].中国教育报,2017-09-08.

[10]吉玉良,何忠.“运动校园”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操作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6):76-79.

[11]莫铭.我国高校体育“竞技化”倾向与人文精神失落的原因透视[J].高教学刊,2018(20):26-28.

[12]朱虹,张静淇.体育强则中国强 国运兴则体育兴[N].人民日报,2017-09-05.

[13]孙天尧,张铁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特征及建设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8):1-5.

[14]柏春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驱动高校“供给侧”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67-69.

“One Body two Wings and three Fusions”: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E Curriculum and Characteristic Culture

JI Yuliang

(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HuBei, China)

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8424);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8015)。

吉玉良(197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