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馆校结合下青少年的博物馆研学教育

2021-01-25史习刚彭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

史习刚 彭敏

摘 要:博物馆内丰富的学习资源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青少年学生校外的学习课堂。实施博物馆研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的文化意识,博物馆与校方要共同研发出科学有效的研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有序参观博物馆,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文章阐述了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了博物馆对青少年研学教育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青少年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博物馆;研学教育

0 前言

博物馆是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的特殊阵地,通过研学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及视野探究的兴趣。青少年研学教育模式已经普遍应用于国外的教育中,所以我国要紧跟国际发展的步伐,重视青少年的博物馆研学教育,将博物馆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教育領域中,使博物馆在学生的教育事业中发挥其最大限度的价值和作用。

1 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博物馆研学教育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了解文化历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博物馆能够作为研学教育的校外课堂

博物馆具有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功能,博物馆中的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以及宣传教育活动,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有效的保障,是青少年开展研学教育的平台。博物馆研学教育主要是借助实物及真实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体验式教育,更好地与校内的教学相辅相成。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普遍推广博物馆研学教育,如广东省的广雅中学进入广东省博物馆展开研学教育,上海市紫竹小学进入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开研学教育,郑州市的高新实验小学进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开研学教育,桂林市大风山小学进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等。由此看来,研学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博物馆作为学生研学教育的校外课堂,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1.2 历史文物类博物馆与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各有差异

根据功能需要,我国博物馆主要分为两大类型,通常分为历史文物类博物馆和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历史文物类博物馆主要以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代表,而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主要是以中国科技馆和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代表。两类博物馆在内容、讲解的形式以及参观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历史文物类博物馆主要展示具有历史性的文物,对特定的文物讲解突出其某个领域内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而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和参与互动类活动,通过体验的方式揭示自然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博物馆虽然归为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但是在展示的方式上采用的是直接观赏,与历史文物类博物馆类似。①虽然历史类博物馆和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在展示陈列和参观互动方式上有所区别,但其研学教育的功能是融会贯通的,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达到研学教育的目的。

1.3 博物馆研学教育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博物馆研学教育具有综合实践教育的效果,根据博物馆的属地、等级、规模和资源不同,开展研学教育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首先,是因区域的资源不平衡。我国的一级博物馆大多位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中不发达区域的学生没有进入一级博物馆接受研学教育的机会。其次,是研学教育组织的方式具有差异。学生研学教育的效果离不开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紧密程度影响着学生在博物馆中收获的知识。如果博物馆与学校没有加强交流沟通,甚至出现敷衍了事、到此一游的现象,就难以达到对学生展开研学教育的预期目标。最后,是教学的内容存在差异。因受博物馆资质水平的影响,在博物馆实施的研学教育会受到专业程度的限制,使博物馆在展开研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①

1.4 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有待加深

博物馆与学校都具有教育的目的,都将学生作为重点服务的群体,所以博物馆与学校在研学教育事业中需要保持密切的关系。教育部对研学教育提出了教育性、实践性、公益性以及安全性等原则,这些原则十分符合博物馆的参观要求。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不仅仅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还要联合开发研学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成果分享,不断创新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博物馆研学教育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成长的空间。②

2 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博物馆内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展开基础性的研学教育,然而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意识的提升,还有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1 社会公共文化意识的提升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之而生。以博物馆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发展的文化服务形态,具有公共性及公益性的原则,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学生及家长在课余时间内主动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和参与互动体验的时间也随之增多,并希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公共文化认识和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公共文化意识的提升,家长及学校极力赞成学生进入博物馆接受研学教育,以此来加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 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仍然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扩大博物馆基础设施,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学生进入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活动,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前期联合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鼓励博物馆行业积极参与研学教育工作,使博物馆成为对学生开展研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保障,也推进了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

2.3 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在开展学生研学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中存在大量的研究性人才,能为学生的研学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强调对公众进行教育,博物馆的展览方式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比社会其他机构更适合学生参观学习。博物馆属于社会中的公共单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严谨性及安全性,十分契合学校开展校外研学教育活动的要求。随着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和成熟,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普及后,数字化的博物馆必将会成为学生开展研学教育的主要阵地,也会为学生的研学教育带来新亮点。

3 博物馆对青少年研学教育的影响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研学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研学教育服务。

首先,博物館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存在历史渊源。追溯博物馆之前的发展历史,博物馆是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英国的工业革命后,逐渐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接受教育的区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博物馆具有的教育功能,能够普及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博物馆应研究创新青少年研学教育模式,设计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博物馆研学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博物馆的教育可以起到延续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需要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缺乏交际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而博物馆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创新思维,所以以馆校结合的模式开展研学教育,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以及科学素养得以提升。③

最后,博物馆的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文物类的博物馆能够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自然科学类的博物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能体验博物馆内的实验器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博物馆研学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途径

青少年学生到博物馆接受研学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是因为博物馆在校外实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馆校结合的博物馆研学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博物馆研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对研学教育的模式进行创新。

4.1 科学开发研学教育课程

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且都具有特色及自身的优势,在开展研学教育时,展览的内容以及方式多不同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需要联合学校科学地开发新课程。博物馆与学校应该针对研学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时间、师资队伍以及教育路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课程的开发应该适用于学校和博物馆的教学制,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当把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历届学生对博物馆学习的教学内容;从博物馆层面来说,研学教育的课程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化内容应用在博物馆内部的教育活动中。所以要科学地开发研学课程,应能够充分结合馆校双方的优势,使学生真正进入体验式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研学教育效果。①

4.2 学生有序参与博物馆研学教育

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中各个年龄段的游客,假期阶段的客流量处于高峰期,为学生开展的研学教育活动也处于博物馆客流量的高峰期,导致博物馆内的教学资源出现人多资源少的情况。所以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应该制订出合理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提高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的质量和服务能力。对于博物馆来说,博物馆可以研究推出线上预约系统,区分出散客、普通团队以及研学团体,错开参观时间以及参观路线,在为接受研学教育的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完成本职工作,使参观的游客不受影响。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挖掘周边的博物馆,将假期的研学教育工作分散至教学期间的周末、法定节假日,还可以借鉴已有的教育模式,使博物馆的研学教育工作细化至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内。

4.3 博物馆进校园创新研学教育

对于博物馆来说,不仅要做好学生来博物馆参观和研学教育的服务,而且应该主动与学校联系,将博物馆内的多学科知识成果送到学校。如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自2013年“桂林甑皮岩公众考古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以来,以公众考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为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甑皮岩文化从博物馆走向校园。活动的推出创新了参与、互动、体验等科普新模式,听、看、摸、动手、参与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参与和动手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先民远古的生产生活方式,满足青少年求知、求奇、求乐的多元需求,创新了博物馆研学教育的新思路。

4.4 共同转化成果

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教育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过程,从博物馆层面来说,分析的效果会更加准确,博物馆要科学分析自己的展览效果,可以从受众方获得反馈意见。博物馆的研学教育会带来大批量高参与度的团体,他们的偏好及建议等更加直观,能够帮助博物馆有效改善自身的展览方式和展览内容。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学活动会更加丰富,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的受益方是学生,他们能够获得课堂以外生动直观的教学实践活动及体验,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博物馆丰富的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以提升。从教育机构的层面来说,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历史文物类的博物馆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内的文化形态,能够帮助教师展开详细的理论讲解;自然科技类的博物馆能够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创新及深入体验,还能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案例,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学教育。

5 总结

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服务是未来研学教育的大趋势,推动博物馆研学教育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探访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也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青少年学生的研学教育,是提高他们基本文化素养的一条必然之路。博物馆创新青少年研学教育对博物馆、校方以及学生都有很大的益处。为了使博物馆更好地开展研学教育工作,馆校双方需要加强彼此的密切合作关系,加快创新研学教育模式的进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博物馆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博物馆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