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与中华典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分析
2021-01-25马山虎
马山虎
摘 要:对中华典籍翻译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生态翻译学的优势。旨在通过生态翻译学以及中华典籍翻译内容的研究,将文化传递作为核心,科学协调原文、译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中华典籍的翻译质量,为文化的传递提供支持。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中华典籍翻译; 文化传递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25-002
中华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通过准确翻译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协调译文、原文以及翻译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文精神的展现提供参考。将生态翻译学运用在中华典籍翻译中,其作为翻译策略中的核心表现,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出中华典籍翻译中的语言情境,而且也可以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展现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价值,为翻译活动的创新以及传统文化语境的展现提供支持,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需求。
一、生态翻译学
所谓生态翻译学,主要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方法,将这种翻译理论运用在原文及译文的翻译中,可以强调適应选择的翻译模式,而且也可以展现典籍语言、文化以及交际的翻译价值。将生态翻译学运用在中华典籍翻译之中,可以将翻译生态系统作为核心,通过翻译本质、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方法的分析,对翻译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语言描述,以充分展现翻译内容的价值性,为翻译方法的创新以及翻译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1]。生态翻译学一般包括:第一,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翻译的适应性作为重点,翻译者通过翻译内容的循环性选择,提高中华典籍翻译的整体效果;第二,在中华典籍翻译原则确定中,需要保证翻译内容的选择性、适应性;第三,确定翻译方法。在生态翻译学角度下,应该确定翻译的不同维度,如通过语言维度、交际维度以及文化维度的转换等,增强中华典籍翻译的整体效果;第四,针对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特点,将其运用在中华典籍的翻译中,可以确定多维度转化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思想等翻译方法,并在整体性、协调性的翻译环境下,提高中华典籍翻译的整体质量。
二、生态翻译学的使用状况
结合中华典籍的翻译特点,通过生态翻译学理念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翻译的整体效果,也可以强调翻译及翻译研究的质量,以充分展现中华典籍的翻译效果,以展现典籍翻译的整体价值。结合生态翻译在中华典籍中的翻译现状,具体的使用效果如下:第一,生态翻译作为典籍翻译的核心,译者会通过主观思维的强调,增强翻译学的引导价值,并在多角度中提高人们对翻译内容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缺少深度及广度的问题,导致翻译内容无法与生态翻译融合,降低中华典籍的翻译效果。第二,在生态翻译背景下,存在着翻译方法单一的问题,影响生态翻译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中华典籍的生态化翻译背景下,翻译主体需要认识到生态翻译的重要性,通过生态翻译内容、生态翻译维度以及生态翻译主体的强调等,展现翻译的整体价值,以更好地提升中华典籍的翻译效果。
三、生态翻译学在中华典籍翻译中的运用
(一)翻译技巧的运用
在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中,通过协调性、平等性翻译理论的运用,可以充分展现中华典籍翻译的艺术性、准确性。一般情况下,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技巧主要强调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的原则。首先,在生态翻译理论角度中,翻译人员需要掌握中华典籍的语言情境,通过汉语、英语语言环境的分析,掌握语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以充分展现典籍翻译的价值。其次,翻译人员也应该注重语言翻译思维,通过多种翻译技巧以及翻译方法的整合,丰富语言内容的表达形式。最后,在灵活性的翻译技巧选择中,翻译人员需要在保证原文翻译的同时,展现中国典籍的文学价值,以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传达给读者,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如,在《易经》[2]的书名翻译中,起初的翻译人员将其译成“I Cing”;之后将其翻译成为“I Cing or The Book of Changes”;最后将其翻译成为“Yijing”。通过这种翻译变化的分析可以发现,最开始的翻译人员将《易经》作为拼音的变体,并通过归化法的使用进行题目翻译,但是,在整个翻译中缺少文化传递,而且无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而翻译成为“Yijing”之后,可以拉近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激发翻译人员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展现文化传承及文化创新的艺术价值。
(二)强调译者主体性
结合生态翻译系统的特点,将其运用在中华典籍的翻译情境下,需要强调翻译主体的主观性。在中华典籍翻译中,由于其具有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及传统文化思想,通过生态翻译方法的融合,可以充分表达出中华典籍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可以为典籍翻译的文化体现提供支持。对于中华典籍的翻译主体,若在具体翻译中缺少对译文内容的认识,会出现违背原文的问题,而且也无法展现典籍内容文化传承的内涵。所以,翻译主体需要仔细研究中华典籍的内容及所传达的文化思想,通过生态翻译理论的综合运用,体现翻译内容的灵活性。
(三)确定翻译维度
在中华典籍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以及交际维度的转换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翻译维度转换中需要做到:第一,对于中华典籍翻译人员,在具体翻译中应该结合语言、文化等内容的特点,确定多样化的语言翻译形式,以实现文体语言转换的目的,为典籍翻译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这种翻译采用了整体性的翻译方法,通过押尾韵的方法,提高阅读人员的阅读兴趣,而且,在具体的翻译中,也可以强调语言转化的价值,展现中华典籍的文化底蕴。第二,在文化典籍文化中,通过文化维度的利用,翻译人员可以将翻译源文化以及语文化作为重点,结合译文语言以及译文的思维等,确定中华典籍的翻译方法,并避免翻译思想错误问题的出现。第三,结合中华典籍的翻译特点,为了提高转译的整体效果,需要结合交际层面的特点,进行中华典籍翻译内容的宣传、解释等,以避免翻译内容文化空缺的问题,增强中华典籍语言、文化以及交际翻译的信息传达价值。第四,在中华典籍翻译的背景下,通过交际维度翻译思想的考虑,可以保留原有的典籍色彩,而且也可以充分传达艺术内涵,以增强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价值。
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中,通过生态翻译学的思想融入,可以改变单一性的翻译行为,丰富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方法,并为中华典籍翻译艺术的展现以及翻译价值的强调提供支持。因此,为了更好地传达中华文化典籍思想,在具体的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转变翻译思维,通过翻译主体的强调,将翻译技巧、翻译维度与整个典籍翻译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典籍翻译的效果,并将文化内容的传达作为重点,为生态翻译学与中华典籍翻译的融合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充分满足文化内容的传承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的现状和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19,034(001):95-97
[2]张娟.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孝文化典籍英译研究——以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034(002):P.72-75
[3]吴纯瑜,王银泉.生态翻译学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33(001):61-64
[4]康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中国典籍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以《陋室铭》英译本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8(004):117-120
[5]张箫雨.生态翻译学对典籍翻译研究的启示——以《道德经》两译本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