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1-01-25冯海婷
冯海婷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课堂评价语的发展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使用恰当的课堂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而且也是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小學课堂评价存在评价语言模糊笼统、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多向互动性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认识不足、教师教学素养的不足以及学校的客观条件限制三方面。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一线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实践带来启发和帮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师; 课堂评价语; 运用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92-002
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是一个通过教与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课堂评价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教育功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当代的课堂教学更加需要真实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评价观念,立足多元化评价理念,不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环顾小学课堂,我们不免发现这样的情况: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低年级学生往往能积极踊跃的举起手来,争先回答老师问题,而到了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却是屈指可数。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长学生们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学习动机越来越弱,求知欲望越来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教师的不恰当课堂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加需要改进课堂评价,使课堂评价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厘清:小学课堂评价语的内涵
根据覃兵主编的《课堂评价策略》中的解释,课堂评价语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情景,特定语境环境下既当学生完成某一些活动或行为之后,教师对这些活动或行为所做出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一种评价性语言,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表现等所进行的即时性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反映。
二、探讨:小学课堂评价语运用现状如何
(一)评价语言模糊笼统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教师对“0K”式评价的运用是较频繁的。“OK”式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或行为表现做出的正面、肯定、积极的评价。但现在“OK”式评价出现了贬值的倾向,如“你太厉害了”、“你真了不起”,毫无疑问,这些评价让学生感到充满力量与信心,体会到身心的愉悦与满足。但仔细想来,这些评价语言却是过于模糊笼统,学生无法得知同学的回答好在哪里,不清楚自己要进步的方向,而且过高的评价还会让学生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
教学片段:《可贵的沉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生:纷纷回答(有的在看书/他们都低着头/他们都不说话/他们陷入了沉默)。
师:有同学说他们都沉默了,他们为什么陷入了沉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可贵的沉默》。
师:你们看到课题会想到什么?
生A:沉默为什么可贵?
师:好,请坐。
生B:为什么沉默?
师:请坐,其他同学呢?
生C:什么引起了沉默?
师:好,你想法的很深入。
生D:沉默可贵在哪里?
师:好,不错,请坐。这位同学你再来说。
生E:怎么沉默的?
师:你的想法不错,请坐。
教学片段中的这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为“好,请坐”、“不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看似进行了评价,但语言模糊,流于形式,让学生不清楚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从而受到了老师表扬。这种无效评价却成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习惯性表达方式。
而且在评价中笔者还注意到,教师使用“请坐,其他同学呢”“请坐,这位同学你再来说”这样的应付性评价语,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反馈,回答完问题甚至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这样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疑惑,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一言堂”,缺乏评价的多向互动性
“过程模式”的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理解力。这种对于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也体现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之中。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言基本都是来自于教师群体,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语言是少之又少,课堂评价的权利由教师紧紧把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教师习惯于自己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学生自评或是互评的机会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评价权利。教师一味以自己为主导把控课堂评价,损伤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辨别能力和质疑能力,也使得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学习动力越来越弱。
(三)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缺少情感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评价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小学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更加侧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所占比例较少,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最少。这说明小学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学习内容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四)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根据问卷调查所设计的问题,教师最常用的课堂评价方式为口头语言评价,占57%。口头评价与体态语言评价相结合的仅占10%。由此可见,教师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其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占33%,可以看出相比于口头语言,教师对体态语言的使用是不足的。良好的体态语言,如回答错问题时的一个鼓励的眼神,表现好时同学们阵阵的掌声,羞涩时的一个轻轻拍肩,都会让学生收到鼓励,获得力量,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回答问题,喜欢上学习。
三、找寻:小学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现状及改进策略
(一)更新教师评价观念,提升语言素养
从“发展性评价理论”出发,课堂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育的眼光放长远,立足学生未来发展,而不是急于学生的一时得失。小学生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潜力,他们像是一颗尚未开发的宝石,等待着教师的挖掘,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及时更新自己的评价观念,借助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课堂评价。
另一方面,伴随着新的时代发展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核心的新型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呼之欲出。多元评价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标准多元和方式多元,要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注重学生语言、数理逻辑、空间智能、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发展,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兼顾。
同时,教师的评价能力还受到其语言素养的制约。教师的语言素养具体表现在评价语言的丰富性、艺术性、创造性等多个方面。教师应不断进行学习与锻炼,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以充实自己的语言,提高评价语言质量,同时也可以运用不同语音、语调、语气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二)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课堂评价的方式不止有口头语言评价,而且还有肢体语言评价。但对比来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肢体语言的使用却是远远低于口头评价。恰当的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暗示,教师一个鼓励的手势可能会使不自信的孩子勇敢说出答案,学生回答精彩时教师可以为他鼓掌以示表扬,轻拍下学生肩头也会使他们心头一热……在这种肢体互动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拉近,学生也会感受到关爱与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评价与非语言评价的结合,使静态的课堂与动态课堂相兼顾,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克服只用口语进行评价造成的枯燥单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教学评价用语的整体性
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进行课堂评价应保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協调统一,但从研究结果看来,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方面,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不足的。笔者认为,情感评价比认知评价更为重要。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刚上课时学生都积极踊跃,对回答问题充满了兴趣,但经历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忽视或者否定后,同学们都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被严重削弱,师生的互动也变得越来越生硬。可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是多么重要。
情感是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易被量化,所以教师可以采用自陈量表、情境观察和投射测验等方法对学生情感进行观测,一旦发现学生情感有某种起伏与波动可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贯彻“以人为本”,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20世纪90年代已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我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并将其应用于基础教育改革之中。建构主义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以尊重、接纳、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次发言,感受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加到学生身上,甚至误解、曲解学生的意思,不搞“一言堂”。同时时刻关注自己的评价效果,根据学生听到评价的反应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评价或是及时调整评价策略。
(五)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制度
为促进教师课堂评价能力的提升,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学校处于教学实施的第一线,最了解学生对于课堂评价的期望和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培训是提升教师语言技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开阔教师理论视野。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培训方案,寻找当地高等院校小学教师专业的讲师、教授进行课堂培训,也可以多与优秀小学进行友好交流,促进定期的学校互访,以促进双方互相学习与借鉴。
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在校内进行“优化课堂评价”为主题的听课评课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重视程度,二来可以使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进一步对自己课堂评价语的使用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主动学习与研究评价理论将其运用于课堂实施中去。
四、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我国在上世纪末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课程评价理念,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发展、共建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不恰当的课堂评价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动力。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一线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实践带来启发和帮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