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乡村产品驿站空间的解析与建构

2021-01-23

住宅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驿站村民空间

0 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面貌显著改善,村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但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不能与现代乡村生活需求相匹配,核心功能的缺失导致乡村的内生动力不足,需要多途径大力拓展乡村公共空间,激发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满足乡村社会不同群体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相关的乡村研究也大幅增加,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社区、乡村人居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呈现出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特征。青锋(2016)探讨了浙江安吉县鄣吴镇的五个建筑作品的差异性,提出由乡村和村民主导的乡建模式[1];张诚等(2019)基于转型期的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的可达性不足、公共参与的缺失、空间发展理念的迷失等公共性困境,提出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方面去重塑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2];宋晔皓等(2018)提出通过鼓励村民参与建设和自组织,在村落废弃空间中营造新的公共场所[3];杨贵庆等(2018)通过“文化定桩”的方法,对乡村核心公共空间进行了创造性修复和更新[4]。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的新趋势日益凸显,乡村发展更需要基于村民的日常需求,不能让乡村发展动力与其背道而驰。

本研究以浙江地区的乡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村民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实用性需求,针对乡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以重塑产品交换和信息传递的核心公共空间为切入点,提出“乡村驿站”概念,以其作为媒介,探讨乡村公共空间中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交流的空间诉求,并提出产品驿站的建构方式。

1 乡村驿站概念解析

1.1 概念来源

驿站在古代是用来传递文书、情报,或是为来往官员提供食宿及物资补给的场所,循环往复的动态力量催生出了不同的传递过程,实现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驿站的历史价值是驿道文化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沉淀,以驿道、驿站为核心载体,以延伸到聚居环境中的街巷、集市、广场等为物质文化载体,以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商贸等为非物质文化载体[5]。在空间上,驿站为古代官民提供了物质、信息的交换场所、方式,在现代的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和驿站在其所承载的核心功能方面具有诸多共性,本研究借其名,寓其意,提出乡村驿站概念,搭建探讨乡村核心公共空间的通用平台。

1.2 概念解析

乡村振兴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村民、企业、游客、政府的通力合作,乡村驿站恰恰为城乡融合搭建了一个接驳平台,既可以其为核心,激发乡村公共空间的内生动力,也可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图1)。

图1 乡村驿站的概念示意图

对外,乡村驿站将城市和乡村的物质与信息的交换连接起来,提供基于乡村传统物产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枢纽,即农产品的容纳空间,销售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进而激发出乡村的发展活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对内,乡村驿站是村民获得日常生活服务的载体,亦是增加村民收入的平台,为乡村生产、生活空间的重构和活化助力,重塑乡村公共空间的凝聚力。基于乡村核心公共资源类型的不同,本研究将乡村驿站划分为产品驿站、文化驿站、服务驿站和交通驿站四个类别,本文主要就产品驿站来展开论述。

2 产品驿站的解读

2.1 产品驿站的内涵

乡村集市具有消费、交换、贸易等经济功能,既是农户交换产品的场地,也是传统乡村社会生活的核心公共空间,是产品驿站的空间原型。产品驿站是以产品展卖为核心功能的物质与信息的交换空间,亦是展示乡村文化、服务村民需求的场所,为乡村内外、主客群体间不同时空维度下的互动搭建交流平台。产品驿站的产品不仅具有时间周期性,还具有业态递延性,除乡村传统的核心产品外,还包括相关周边产品,即衍生的文化创意、养生休闲、科技创业等新兴产业成果。产品驿站作为城乡物资信息的对接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实现产品与用户、城市与乡村的跨时空交流,如产品的云展示与销售、产品用户评价的实时反馈等,还可以利用空置的土地和农田,以“云”菜地等形式构建新型的城乡居民关系,助力乡村振兴。

2.2 产品驿站的空间社会学属性解析

产品驿站的内涵与所在地的物资产业、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本研究将其称为产品驿站的空间社会学属性。产品驿站的空间社会学属性是建立在乡村特有的产品交换场景基础上提出的,在产品驿站中,村民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文化凝聚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乡村驿站具有浓厚的产品交换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紧密,这是一种精神上对环境的感触以及环境对人本身的反应回馈。产品驿站在空间上不同于城市商场,现代商场通常是一个巨大而封闭的购物中心,弥漫着通风设备送来的空气还有人工合成的香味和音乐,而产品驿站中所能感受到的是田园风光、新鲜空气以及自然的光线和声音。下文通过总结产品驿站空间的特点(图2),提出空间复兴的途径,实现人与人更紧密的交往方式。

2.2.1 产品驿站空间特点

(1)主题性。不同地区的产品驿站有不同的主题,不但有简单的功能主题,更能因地制宜地表达乡村文化传统主题。以乡村历史文化和传统产业作为重要的挖掘点,根据不同乡村文化基因提炼关键的主题,进而演绎并构建产品驿站空间,并组织多样化的空间体验。

(2)展示性。产品驿站不仅是售卖特色产品的场所,更为当地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延续提供基地支撑。通过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表达当地的特色文化,将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体验娱乐相结合,全方位、叙事化地表现乡村文化。各地区可以借助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比如浙南沿海地区的海鲜,浙北地区的茶叶、竹制品等。

(3)实时性。古代驿站具有一定时间延迟性,比如,古代公文中的“马上飞递”需要日行三百里。而产品驿站则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地实时了解村民和游客的需求,并结合乡村文化来设计产品,丰富驿站空间。

2.2.2 产品驿站空间复兴与演变

图2 产品驿站空间特点示意图

产品驿站空间需要持续性的活力,除了要有物质和人流的构成,还需有信息化传递。在产品驿站的建设过程中,村民作为主要参与者,将他们对于乡村的记忆、情感融入到建筑体中,使建筑物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物体,而是一个承载着乡村传统文化、寄托着村民乡村情感的空间,空间活力的激活可以使乡村的空心化得到改善。在产品驿站中可以感受乡村生产生活场景,体会乡村的精神文化象征,同时,村民的日常化行为也可以给游客更深的乡村习俗体验,以此提出以下三种空间复兴与演变的途径(图3)。

(1)物理空间上的多界面。利用乡村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例如:河流、山地、树林等,将乡村的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物理界面展示给游客。如,乡村的发展历史与当地的一条河流息息相关,可在建设过程中将该河流纳入规划范围,通过建造观景桥梁等关键节点将乡村历史展现出来。

(2)驿站空间信息化。产品驿站各类展卖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与游客进行互动。如,游客可以提前在电脑网页上、手机APP上了解到产品驿站的产品信息和近期活动,拉进产品驿站与游客在空间上的距离,提高游客游玩效率与舒适性。

(3)跨界跨文化。产品驿站将驿站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将文化融入其产品与展览,增加其文化附加值。在产品驿站中增加的附属功能,使产品驿站的原本属性与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产品驿站中的一些灵活性功能相互渗透,体现出产品驿站的空间功能多样性。

2.2.3 产品交易与人群交往方式

物与物的交换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交流,面对乡村空间异化、文化失落以及空心化等现状,产品驿站空间的构建需要满足人的社交需求,使其在产品驿站空间内发生交流碰撞,创造出新的人际关系。从寻求乡村经济复兴和空间重塑路径的角度,提出以下三种交往方式(图4)。

(1)圈层属性。将产品驿站空间划分为功能各不相同的区块,不同的人群在其相应的区块中进行活动,使有同样需求的人群汇集到一起,就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交流互动。

(2)人与产品的面对面。游客在产品驿站这一实体空间中可以接触到农产品、传统工艺品,现场体验乡村的风光和产品,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农事劳作,唤醒游客的乡愁,促进村民与游客的交流。

(3)产品与顾客反馈。产品驿站为产品、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反馈的实体空间,村民在产品驿站将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售卖,线上和线下结合进行,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反馈。

2.3 产品驿站的类型

近年来,对于以村民为主导的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处于递增状态,通过对浙江乡村现有的具有产品交换功能的公共空间进行案例分析,归纳出展示型、集市型、合作社型、农贸市场型这四种产品驿站类型(表1)。

3 产品驿站空间模式的建构

3.1 空间活跃度分析

图3 产品驿站空间复兴与演变途径示意图

图4 产品交易与人群交往方式示意图

表1 产品驿站的类型

产品驿站是乡村产品与信息的交换空间,与城市商业空间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城市商业空间不会因为时间或季节变换而引起空间功能变化,它可以全天营业,但是乡村商业活动会有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从乡村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对产品驿站不同类型空间进行活跃度分析,便于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产品驿站空间的活力与乡村物质文化生活的建设密切相关,影响着乡村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全时段的高活力才能让产品驿站空间效能最大化。

通过分析各类型产品驿站的活跃度(图5),即空间主要功能的利用充分度,发现各类空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空置时间段:①展示型产品驿站是全年开放的,根据浙江的旅游旺季来分析展示型产品驿站的活跃度,4~6月和9~11月都是最适宜旅游的时间段;②农贸市场型产品驿站可分为早市型、晚市型、全天型,全天型没有空置的时间段,但早市和晚市会有较多的空置时间段;③合作社型产品驿站主要是从农作物的收获时节来体现其活跃度,芒种节气是合作社型产品驿站最为繁忙的时候;④集市型产品驿站的活跃度较为特殊,从时间轴上来看并没有规律,浙江各个地区的集市时间不同,持续的天数在一个星期之内。

将以上四个类型的产品驿站空置时间加以利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乡村的公共性,使乡村生活多样化,不同类型的产品驿站在空置时段所具备的功能不同(表2)。繁忙时段,产品驿站可作为供村民日常工作与休闲的场所,以及游客观光、参与农作的活动载体,这是承载驿站具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闲时段,场地可作为乡村共享共乐的公共空间,成为人群发生频繁活动的聚集地。

图5 产品驿站活跃度折线图

3.2 产品驿站空间的建构

基于对活跃度的分析结果,产品驿站不仅需要满足产品的展卖功能,还有不同类型不同时段空间的空置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激活全时段空间的活力,需要配备相应的功能调整空间的利用率问题。在空间建构时,要综合考虑场地的适用性问题,针对不同的场地构建相适应的空间区域,基于乡村产品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本文将产品驿站空间的建构分为固定模块和弹性模块。固定模块是永久性的建筑空间,以产品展卖功能为主,配以符合村庄特色的辅助模块,结合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构建个性化的现代乡村公共空间;弹性模块则以村民日常使用为主,是一种多功能性空间,按照移动可变的方式丰富场地的整体氛围。实际建设中,可以合理利用乡村中的闲置地块构建乡村驿站空间,通过精准定位固定模块、适时嵌入弹性模块进行实体空间更新,塑造乡村核心空间的交往场所,创造新时代的城乡信息物资交互平台(图6)。

表2 产品驿站忙时和闲时的功能分析表

图6 产品驿站空间理念示意图

3.2.1 固定模块

将产品驿站固定模块分为游市井、献手艺、悉风土、忆农耕这四种空间模式,总结出它们所具备的空间组合和空间结构(图7)。游市井”是为农户和村民提供足够的设摊交易场所,有利于形成井然有序、宜商宜居的日常产品展卖风貌,不仅满足生活需求,还可以服务于游客,对商品交易、村民及游客交往产生深层影响。“献手艺”是展示乡村传统手工艺和游客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空间,传统手工艺产品在科技发达的今日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由于乡村的衰败,许多乡村传统手工艺逐渐没落,很是可惜,而“献手艺”的空间模式,既可以利用互联网信,线上展示其生产、加工、制作的全过程,又能在线下吸引游客的到来,从而推动手工艺产业发展,开辟产业兴旺的新途径。“悉风土”是具有乡村文化特征传承和发展的空间功能,旨在场所精神的营造,既让村民得到文化自信,也让游客更加了解乡村文化。“忆农耕”旨在搭建关于农产品种植的村民与游客交流的平台,不仅让村民有收入,还可将空置的农田土地利用起来。可以让有能力和有种植农产品需求的城市居民,在闲暇时间来感受种植体验,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平台实现云种植,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让对农产品的品质有要求的人,能实时查看农产品生长情况和村民劳作状态,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

3.2.2 弹性模块

将产品驿站空间的弹性模块分为享安逸、品美食、畅玩耍这三种功能,总结出它们所具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组合(图8)。“享安逸”即村民交往的公共空间场所,基于上文固定模块的空置时间来插入弹性模块,例如,专门为传统节事所建设的空间,在其空置的时候可以开放给村民使用,作为村民交谈、休憩以及儿童玩耍空间。“品美食”功能即乡村的红白喜事及节事活动的就餐功能,主要为村民使用,该功能的时间持续短暂,设施组合方便灵活。“畅玩耍”意为乡村节事表演,即观演舞台和观众席的组合,只需要搭建一个棚和平台,放一些椅子,就可以形成这样的一个空间。在不影响场地主要功能使用的状态下,在空置的时段将可移动、可拆卸的设施放置在驿站空间中,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也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特色。

图7 产品驿站固定模块示意图

图8 产品驿站弹性模块示意图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之间的隔阂被逐渐打破,城乡之间将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交互、人员交互、产品交互的机会,本文所提出的“乡村驿站”具有城乡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的功能。依托乡村驿站这一城乡融合的接驳平台,重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以村民为主体,发掘属于村民自己的乡村经济学,构建属于村民的在地性乡村公共空间。

猜你喜欢

驿站村民空间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空间是什么?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创享空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