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2021-01-22郭小兰

医学概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分泌物雾化肺部

郭小兰

摘要:新生儿肺炎起病急、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后,对其进行恰当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新生儿肺炎主要是指由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期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侵入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出生后,与羊水、胎粪、乳汁以及其他分泌物等吸入;或与上呼吸道下行感染肺部或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引起肺部感染有关。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乳、口吐白沫、呼吸浅粗促、发绀[1],呈进行性加剧,严重者可有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和处理尤为重要。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给予吸痰。

1.1雾化吸入 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行雾化吸入每天Q4h,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呼吸到达较深的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达到较好的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的效果,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1.2吸痰  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故要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一般用机械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mPa,吸管要细软,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分刺激,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排出。也可采用口对口或大注射器连接导管吸痰,尤其是在情况紧急时。

2.合理用氧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温度适宜。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以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使PaO2维持在60~80mmHg,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病情严重时用面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为0~5ml/min氧气经过湿化,使温度达到31℃~34℃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

3.维持正常体温  体温过高时实施降温措施,如打开包被散热,温水浴等。体温过低时更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将环境温度调至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有助于改善缺氧症状。设置患儿暖箱温度为31.5℃,相对湿度55%~65%。也可用用热水袋盛水温约50℃左右热水加套放置患儿两腋下及肢端以升温,注意防止烫伤,3~4h更换水1次,同时室温保持在22℃~2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

4.保证营养供给  根据患儿病情采取适当喂养方式,严重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液体。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发生呛咳和溢奶,防止窒息,并注意观察反应,如患兒出现口周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给予吸氧。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喂养后患儿宜取右侧卧位。

5.建立静脉通道  按治疗方案有次序的输入液体,液体量要准确,不宜过多。输液速度要慢,每小时3~5ml/kg为宜,约5~8滴/min,否则易造成肺炎患儿循环血量突然扩大,而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6.密切观察病情  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乳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积极抢救治疗。当患儿突然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提示合并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于吸氧、控制液量和速度,遵医嘱给与强心、利尿药等。当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及术后护理。

7.做好基础护理  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炎患儿反应低下,应经常给患儿更换体位,防止发生肺不张。每日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防止发生感染;常用温水清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长期使用抗生素,需用制霉菌素液擦口腔防止发生鹅口疮。

8.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加强喂养,避免呛奶及乳汁吸入。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应及时添加代乳品,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居室阳光充足,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注意避免受凉。尽量减少探视,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宣传孕期保健知识,防止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吸入羊水等;出生后注意加强护理,避免交叉感染[2]。

参考文献:

[1] 儿科护理学.崔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5版,182-183.

[2] 儿科护理学.段红梅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1版,115-118.

猜你喜欢

分泌物雾化肺部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