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拍囧事(下)
2021-01-22张海华
张海华
上一期讲了《夜拍囧事(上)》,这里继续讲述夜探的有趣故事,并在最后简单说一说如何夜探自然。
薄暮密林“鬼打墙”
最后再讲一件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发生在夜探过程中的囧事,但那次确实超级囧,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囧。
时间大概是2015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独自去宁波鄞江镇卖柴岙水库所在的山上拍野菊花。那座山处于鄞江镇与奉化萧王庙街道的分界线上,翻过山头即属于奉化境内。那天我出发进山比较晚,从卖柴岙水库旁的茶园上山,穿过一片密林。这片树林并不大,纵深估计不过两百米左右,但树木极为茂密,哪怕在阳光灿烂的中午进去,里面也非常阴暗。曾有驴友在茶园与树林交界处的某棵树上系了彩带作为标记,意思是那里是林中小径的入口。同样,在密林中及穿过密林后,一路都有彩带。不过,在走出密林时,由于有两个分叉的小路出口,因此在那两个地方都系有彩带。
那天,我走到奉化境内才找到了野菊。然后匆忙返回,一路上的山路都比较宽而平坦,甚至在半山腰的某段路旁还有一幢烂尾别墅。深秋的白昼特别短,等我走到密林附近时,天色已经有点黑了。我看到一条彩带,就拐弯踏入了林中。谁知,刚进去不过20米左右,就感觉四周一片漆黑,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也根本不可能看清脚下的小径,前后左右都是树木、灌木、藤蔓、野草。我急了,想赶紧退回到进入密林之前的那条宽阔的山路上,再作打算。谁知,我明明知道这条山路近在咫尺,可就是怎么走也走不到那里,相反,一路磕磕碰碰,都不知道走向哪里了。
顿时,一种不祥之感涌了上来,我感到非常恐惧。我想,再这样盲目地走,万一前面有悬崖或深坑可就太危险了!我当时想到了打110求救,但又觉得十分羞耻。毕竟,自己是报社的资深记者与编辑,已经多次见过本地驴友在山中因迷路而被困,最终靠搜救队救出的新闻,心想这次要是自己也报警求救,可就糗大了。
于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冷静!不管怎么说,先退出密林,回到平坦山路上再作打算,大不了回到附近的烂尾别墅去歇一夜。我立定脚步,想到了一个主意:反正自己离山路只不过20米左右的距离,那就以自己目前的站立点为原点,做好标记,然后往四周各走一分多钟,如果越走林子越密,说明那是错误的,应立即折回到原点,再往另外一个方向试探,总有一个方向会是正确的。这一招果然灵,我很快安然退回到了林子外的山路上。其实,林子外还不是很昏黑。那时,我心情已经大为平静,头脑也更清醒了,忽然想到自己的摄影包里有一支迷你手电。赶紧拿出来,嘿,还真管用,我马上看到前面的树上也系着彩带。过去一瞧,小径的路口就在眼前。于是我再次进入密林,谁知没走多久,手电的电池就耗尽了。万幸的是,我还有一节备用电池!
就这样,依靠手电与沿线彩带,我顺利走出了密林。眼前,是如波浪般起伏的广阔茶园;头顶,是星光点点;而远处,是万家灯火。那一瞬间,我又开心又激动又后怕,眼泪都差点下来了。
到这里,关于《夜遇记》一书内容的连载就全部结束了,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夜探自然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注意事项。
●夜拍怎么玩?
近年来,夜拍作为生态摄影的一种,逐渐在国内流行开来。拍摄的对象,主要是野外那些喜欢夜间活动的动物,跟白天的摄影有很大不同。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一点经验,跟大家聊一聊相关事项。
●夜拍需要哪些器材?
夜拍对器材及其附件很讲究。我的夜拍器材包括:数码单反相机、微距镜头、水下相机、闪光灯、高亮手电、潜水手电、头灯、章鱼三脚架等。当然,并不是说大家都得有这么多器材才能去夜拍。简单来说,一支高亮手电加上具备微距功能的小相机,也能拍一些东西。
●去哪里夜拍?
对于新手,建议从住所附近开始。比如,生态环境较好的城市公园与住宅小区,都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在植被较好,类似于小型湿地环境的地方,都可能找到蛙类。在江南一带的城市,常见的蛙类有泽陆蛙、中华蟾蜍、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等。
除了赏蛙,在夏季,昆虫也是不错的夜拍选择。晚上,很多昆虫会趁着夜色的保护开始羽化,蜕变为成虫,比如时常可以看到的蝉的脱壳羽化过程,非常有趣。
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可以到郊外或山区夜拍。特别是在山中溪流里,晚上可以看到好多種蛙和蛇。春夏雨后,也是不少蛙类出来繁殖的高峰时期。
●夜拍怎么拍?
简单来说,一支高亮手电加一台小数码相机即可。最好将手电装在一个支架上,这样的话,可以在拍摄的时候将手电放一边,并随时调节光线角度,然后就可以手持相机,利用其微距功能进行拍摄了。会熟练操控数码单反相机的,则可以使用微距镜头配合闪光灯,进行拍摄。最简单的,就是在机顶使用一支外置闪光灯。相机曝光建议使用M档,由于专业微距镜头的景深很浅,所以一般需要利用小光圈进行拍摄。另外,在拍摄小动物时,务必记得要把焦点对在其眼睛上。
夜拍需要熟练的布光、用光技巧。稍微复杂一点的,可以使用双灯进行拍摄:一支为主灯,装在单反相机的顶上;另一支为副灯,装在灵活小巧的章鱼三脚架上。这样可以在拍摄时,通过主灯无线引闪副灯的方式,为拍摄对象“布光”,营造比较立体的光线,如各种逆光、侧逆光的效果。另外,也可利用双头微距闪光灯进行拍摄。
●夜走野外,“慢”了才安全。
夜拍跟白天摄影完全不一样,最好先在白天勘察好地形,以免夜晚贸然进入陌生的地方发生意外。另外,夜探大自然,最好几个人一起去,互相之间也好有个照应。如果没有老手带着,新手不要随意尝试独自到野外夜拍。
同时,夜拍者自身也得“全副武装”,不管天气多热,最好穿高帮雨靴、长袖衣服,把袖口扎紧,以严防蚂蟥、蚊虫以及毒蛇。夜间在野外行走,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一个字:慢。千万不要急,只有慢了才安全,未经确认,脚不要随便踩,手更不能随便搭上物体。因为,黑夜里藏着什么,你完全不知道。
最后,尽管连载文章中已多次提到跟蛇打交道的注意事项,但在这里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再重复一遍。
春夏的夜晚,到野外拍照很可能会遇到蛇。对于夜探的老手来说,蛇是让人兴奋的拍摄对象,但对于新手来说,难免心中害怕。不过,可以让大家放心的是,只要不打扰、侵犯它,蛇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我们所要高度注意的是,很多毒蛇具有极好的保护色,当它静静地盘在某个角落的时候,不仔细看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夜探者没有穿高帮雨靴,然后一不小心踩上它,后果不堪设想。
还得告诉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光凭头部形状是否为三角形,来判断是否是毒蛇。这根本不靠谱。像竹叶青蛇、尖吻蝮、短尾蝮、原矛头蝮等毒蛇,其头部确实是三角形的;但是,银环蛇、中华珊瑚蛇、舟山眼镜蛇等毒蛇的头部都是接近椭圆形的。而且,有的蛇具有拟态行为,比如无毒的黑背白环蛇,就长得非常像剧毒的银环蛇,对于没有专业经验的人,这两种蛇在野外很难区分。
所以,在野外行走,首先要小心,避免无意中触碰到蛇;其次,一旦遇到蛇,不用想着去区分是毒蛇还是无毒蛇,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