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2021-01-22张芳

黑河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辨阅读文本

张芳

[摘 要]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灵动了,才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信息筛选、信息处理等过程中,进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最后才能拓宽思维的深度、精度与广度。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经形成,就会对今后的阅读产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感悟与体验,进而对文本进行文化性的思考。文章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辨;文本;教学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心智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显得十分重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处理能力,更需要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哲学认知,明辨其是非,鉴别其美丑。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提取、筛选、整理与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抓手,是教學活动的依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略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地方存在疑问。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思辨意识,利用这样的疑问进行深入的阅读,探讨其中的原因,进而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如在教学《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探讨这样的问题:(1)课文中孔子说:“水是真君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2)这篇课文体现了孔子的愿望,那就是人们到了晚年应该安享晚年,这种想法经历了两千多年,今天的人们能实现吗?(3)这篇课文是写孔子等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那么,为什么文中写了很多大自然和水中包含的人生哲理?(4)课文中用了诸如“手舞足蹈”“侧耳倾听”等生动形象的动词,从中能表现出孔子师生间存在怎样的关系?(5)孔子能从人们常见的水中发现生活的奥秘,这说明什么呢?课堂上探讨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进而在相互交流中明辨是非,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思辨。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

二、创设思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辨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个体的认知活动通常需要在具体的知识情境中完成。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境既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还是引发学生思维辨析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思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具体的思辨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来找准“最近发展区”,创设出能够开展思辨活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辨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思辨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和你的小朋友正在外面玩耍,突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你应该怎样去救他?”问题一出,学生们积极思考,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学生说立即回去叫大人来救,有的说赶快跳到缸里救人。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有效、省时。人掉入水中时间不能过长,需要最简单有效的营救方法。此时,教师趁机导入新课,要知道正确的营救方法,今天就来学习新课《司马光》,看看司马光采取什么办法从水缸里救出小伙伴的。此时,学生们急切地带着对问题的思辨进行新课的学习,在这样的思辨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看看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最好。

三、通过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能催生新事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引发学生开展思辨活动,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理解课文,也可以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因为这是一首比较温馨的小诗,讲述了师生之间的感人事迹。学生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就把一株紫丁香放到教师的窗前,表达对教师辛勤工作的歌颂。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这篇文章展开交流讨论活动。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如“当他们那株紫丁香花放到教师窗前时,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此时,学生们立刻就领会到这个问题的意思,多数学生想到会跟老师说:“老师辛苦了!”“谢谢您!”之类的表达,还有学生想到此时应该给老师倒杯茶。此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此时,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思维能够转化。于是,有学生认为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敬意。实践证明,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提高思辨能力的最好途径。

四、开展多元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语言是较为抽象的符号系统,给学生的阅读活动造成一定的阻碍。如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景观或者著名景点的介绍这样的文本,因为小学生们对这些景物没有任何了解,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多元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思辨活动作铺垫。如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动画软件来进行场景再现,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思辨活动,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因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阅读教学中只让学生们从文字层面对课文进行分析,就会产生“纸上谈兵”的感觉。为了能够把北大荒秋天美丽的画面真实地呈现给学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大屏幕中展示了蔚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傍晚时分西边的天上有几缕流云,悠然的流云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很快就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五彩斑斓的锦缎在天空漂浮着。这样的情形让学生对北大荒产生了新的认知,这样美丽的地方为什么叫北大荒呢?学生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正是教师需要说明的地方,也说明学生有了思辨能力。接着,讲述北大荒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新中国人民对北大荒的治理。

五、激发想象思维,充分解读文本内容

想象是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措施。不难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具有新颖独特的课文,要学生理解这些课文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充分利用想象来解读文本。如在教学寓言故事类文本时,因为这些课文具有情境性较强这一特征,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阅读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想象来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辨。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一课时,开展游戏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让一名调皮的男生扮演文中的主人公,让其他几个学生扮演村民。接着,让学生依据寓言内容大胆发挥想象,改编游戏中的台词。有村民这样劝主人公:“你快把羊圈修一修吧,把那个窟窿堵起来羊就不会跑了。”此时,主人公不以为然说:“羊已经跑了,堵也没有用!”还有学生给出这样的劝告:“如果你今天不把羊圈修好,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羊被叼走。”后来,他再一次丢了羊,心里充满了悔意:“早知道这样,我就听从他们的劝告了,至少不会再次丢羊。这次,我一定要用最好的材料把羊圈修补好。”通过这样表演,学生们不仅在兴趣盎然中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新课改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阅读教学中以有效的阅读策略为抓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秀云.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2]顾丹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培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1).

[3]梅艳.语文课堂理性思维的缺失及——以《秋天的雨》同课异构为例[J].语文建设.2020,(02).

[4]李玉丰,王爱群.语文课堂关于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9,(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思辨阅读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