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主题式复习教学: 形式功能、操作实践及价值意义
2021-01-22朱志江杨弢陈灿樊红燕
朱志江 杨弢 陈灿 樊红燕
摘要: 基于高考评价改革要求及高考题型内容分析,结合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提出高三主题式复习教学的三种形式: 促进知识学习掌握的课题、建构问题解决方法的专题、提升学科能力素养的议题。阐述其形式功能、模型意义和实操方法,为新高考下的复习课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三; 主题式复习教学; 形式功能; 操作实践; 价值意义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10-0033-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如何摒弃传统高三教学诸多弊端,快速适应“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要求,不单是改革应试弊端,更是促进教学方法变革、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行动思考。主题式教学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个主题或解决一个问题的单元教学法,其本质内涵是知识和方法优化整合,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进而实现发展目标[1]。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式教学、STEAM教学及问题解决教学等,都与主题式教学思想具有相通之处。高三复习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基于主题式教学思想,建构主题形式意义的教学模式,克服重复呆板、“少慢差废”的高三教学状况,能让课堂充满挑战且鲜活灵动,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综合发展[2]。
根据不同时段目标任务侧重点不同,主题式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一樣的形式方法。现提出3种样态的主题式高三教学模式,分别侧重于备考中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和能力素养提升。
1 促进必备知识掌握的课题形式
必备知识是指学生面对高考真实问题情境时,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由学科核心知识信息和重要程序方法组成,是解决问题必需的产生式系统[3]。高考中任何化学问题解决都需要相应知识储备,必备知识掌握是高考应试的基石。
1.1 功能价值
传统知识复习都是按照教材结构体系顺序展开,即所谓的“一轮”打基础,追求知识全面覆盖扎实掌握,教学以教师梳理知识结构传授技能和学生刻苦训练为主。缺点是: (1)模块间、章题间知识割裂,知识学习不能形成高考内在要求的“结构化”联系,仅是表面符号化关联,这是知识虚假“掌握”,必然造成迁移应用困难;(2)知识学习缺乏高考“必备”的针对性,造成课堂漫灌式教学浪费;(3)知识学习缺少思维内涵,与高考知识的“范式”品质有严重“区隔”,造成知识在应试中“活度”不够而失灵。课题式教学与此不同,其功能表现是: (1)从高考评价视角实现知识“结构化”学习,提升知识迁移应用品质;(2)强化知识选择学习的针对性,减少教学浪费;(3)增强知识学习思维含量,提升知识附加发展价值。
1.2 模型意义
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在近年高考试卷真题中提取知识信息数据点,获得相关知识在高考中的具体形式样态,据此提炼知识复习课题名称,围绕课题设计并实施教学。优点是: 在没有考试大纲的情况下,学业质量和评价体系对必备知识的概括规定宏观抽象,基本没有实际教学指导意义,若依据教辅资料或教师个人经验取舍知识内容,教学难免失据。这样源于高考真题的知识选择,提高了复习针对性,知识呈现样态源于真题,学习紧贴高考,教学具有高考“范”,提高了教学实战性。知识结构的方式方法是高考形式的真实再现,强化了知识教学组织的应考意识,促进了知识掌握的思维发展,提升了知识的品质层次。知识课题式学习的模型表示如图1所示。
1.3 实践操作
以必修内容“硫与环境保护”为例说明课题模型的实践应用。首先是收集高考知识信息数据,做到知识内容考点化,实现问题情境高考范式化。研读近年江苏高考真题,汇总知识数据信息,见表1。作为试题结构背景的有关S元素物质知识不予记入。
聚焦分析汇集的知识信息,抽提凝练教学课题重点内容。为了避免知识缺漏,还可依据高考常考题点形式,仿照同类元素(如N、 Cl)扩展生成一些知识内容,如SO2气体制备。最后形成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围绕课题内容紧扣高考考查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并进行达标诊断评价。该学习课题内容及教学目标见表2。课题形式的教学主要用于高三前期复习,追求对教材知识、教师知识、热点知识以及教辅知识的高考化重整,聚焦高考真题形成知识学习新“课题”,抛弃了传统教材知识的全面细致梳理复习,加强了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建构问题解决模型的专题形式
高考中有很多程序性知识考查,程序性知识属于技术方法[4],用于解决良构性问题,如上课题3电子守恒法计算。对于良构性问题解决,一般都有相应的程序方法。如应用官能团性质结构知识,书写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的方法,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守恒思想,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方法。此类问题解决仅有陈述性知识是不够的,需建构有效方法模型,如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模型[5]。
2.1 功能价值
传统高三教学习惯按时间进度采取“轮”式复习,如“一轮知识二轮能力三轮提升”,二轮复习目标主要指向知识迁移和能力应用,多以常见技能训练和典型问题解决为主。缺点是: 事实性知识需要再次重复,难以凸显程序性知识学习。即使注重方法教学,也容易造成知识掌握与方法应用的割裂。程序性知识学习应根据学生水平和知识属性,在高三复习全程适时安排,优点是分散教学难点,有利于实现高三教学“知能同步”发展目标。如在复习S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物质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识,具备了应用电子守恒法的知识基础,此时安排该专题学习,既有利于深度理解S元素物质变化及其物量关系,也有利于认识电子守恒法的适用范围对象,更方便在后续N、 Fe元素复习中对守恒法的应用巩固。
2.2 模型意义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方法技能,可通过建模教学促生成,利用应用训练实现自动化。针对高考中各种问题解决,教师要深入研究真题,将其中潜在的程序性知识外显出来,加强模型建构研究,帮助学生习得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程序性知识生成专题教学的模型表示如图2所示。
2.3 实践操作
分析必考问题,结合学生反馈,发现“制备类实验方案设计”是个典型难点问题,需要方法建模突破解决。高考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评价落点主要是实验,高层次要求是“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探究课题,设计方案,并能评价和优化方案”[6]。实验方案设计需要综合应用物质性质、实验、变化平衡等相关知识,需要获取加工应用情境信息,需要用科学语言精准表征输出,该问题集中体现了学生“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等学科素养。在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及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结束后,可以安排该专题教学。通过“尝试解决-讨论初建-完善表征-应用巩固”课堂教学模式[7],建构出“333”实验方案设计思维方法,即“3看定原理,3标画流程,3化写方案”。“3看”指看原料物、目标物、信息物确定反应原理,“3标”指根据制备原理画流程草图时要标出试剂物质、反应条件和操作名称,“3化”指根据流程草图叙述方案(答案)时要注意语言学术化,操作程度化,试剂定量化。
复习中安排专题教学可依据两点: 一是知识属性及方法承载可能,二是学生学业能力和问题解决实际情况。如氧化还原和元素化合物复习后,可安排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书写专题,等到电化学复习时,再安排陌生情境的电极反应式书写专题。如此灵活穿插有序分散专题学习,可避免造成难点堆积、知用分离等学习困难,有利于实现“知识学习-方法形成-问题解决”同步达成之效。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随着全国多地2021新高考方案的实施,高考试卷的结构形式和题型题量都会发生变化,如江苏2021方案与2008模式就有很大差异,需重新思考高三教学中的方法专题内容。可根据评价体系和学业质量要求,结合江苏2021年1月、4月适应考试和6月统考真题,重新分析研判并及时舍弃、补充调整,如“反应机理描述”“化学事实归因”“实验变量控制”等新问题,都是需要进行方法建模突破的热点问题。
3 提升学科能力素养的议题形式
新高考强调在核心价值引领下,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融合考查,学科能力素养是高三复习教学的集成目标。主题教学追求紧扣任务目标的内容、行为、方法的优化整合,开发主题教学内涵实现教学价值,在任务完成中实现学习者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学科主题教学的任务目标,主要指向学生学科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议题形式的高三主题式复习教学,完全对标新高考能力素养目标要求,可以实现新高考备考“榫扣式”教学对接。
3.1 功能价值
高三是学科能力素养培育提升的关键期,学生此时已具备核心知识,形成了基本能力,素养发展条件更加成熟。清晰高考评价要求,对照真题实际表现,诊断学生发展不足,精选主题教学材料,进行议题模式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对高考素养能力要求的精准承接。优点是: 根据学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实现对不同知识、能力、素养侧重的综合教学,也可临摹真题进行仿真实战教学,是传统高三后期“查漏补缺”“综合提高”“模拟训练”教学的升级换代,一个教学议题包含多个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功能强大。在利用较少材料资源的“绿色”教学中,实现必备知识选择巩固、关键能力突出形成和核心素养重点培育的综合目标。
3.2 模型意义
任务目标导向教学,首先要清楚目标是什么。提升能力素养教学水平,首先要确定高考能力素养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没有考纲,课标及评价要求概括抽象,只能通过高考真题进行剖析、理解、研判。从知识属性看,能力素养属于认知性知识,具有个人性和缄默化特点,高考试题对能力素养的考查表现,没有陈述性知识那么直白显性,比方法程序性知识更加隐晦。在深刻理解重要文本关于能力素养说明的基础上,要认真比对高考真题,对隐藏于内的能力素养进行扫描解析和凝练抽提。具体做法是,从试题评价理念、试题结构形态、命制流程解码[8]、情境素材取用、答案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目前来看,新高考能力主要表现有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证据识别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认知能力,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等[9],综合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学习掌握素养、实践操作素养和思维方法素养。在此认知框架下,再通过对高考问题的结构形式样态进行详细分析,获得能力素养考查的具体呈现形式,然后据此确定能力素养的教学目标。目标确定后精选匹配教学议题的资源材料,改造情境素材,打磨任务问题,形成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施和目标评价。该教学模型示意如图3所示。
3.3 实践操作
议题式主题教学实施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能力素养确定: 依据已有认知框架直接确定能力素养目标,进行上位式选择;依据真题再造拟制高仿真题,进行实战化选擇;依据学情反馈分析,强化突破薄弱点,进行补救性选择。(2)议题材料选择: 可以是一种物质,如高铁酸钾的性质制备应用,一段化学历史,如水杨酸到阿司匹林及其衍生复合药物合成,一条新闻事件,如某地发生雾霾限行汽车,设计含氮物质议题式学习等。议题素材来源可以是专业期刊杂志改造,试题整合再造,教材延伸拓展等。(3)教学方案设计: 议题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内容的高考针对性要强,要精选不能虚置,否则挤占宝贵的教学时间空间;能力素养目标指向要具体明确,不可模糊不清,否则容易形成课堂教学无效“滑过”;设计的课堂诊断评价目标要与高考真题实现最大程度的“耦合”“共振”,提高课堂实效。议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高,可以通过教研备课组集体力量进行实施。
4 高三主题式复习教学的价值意义
变革传统零散琐碎知识点的割裂式教学,实现知识目标系统向素养目标系统转变,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行动保证。高考对教学具有强大的指挥引领作用,只有深入领会高考改革促进课程改革的政策意图,正确理解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要求,精准研判高考变化规律方向,认真剖析试题特点形式功能,才能实现备考教学与素养发展的有机融合,才能避免“刷题”应试的无效劳动,才能把顽固的应试教学转变为素养发展教学,这是国家通过高考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最终实现教育变革的政策目标。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目标导向、学为中心的主题式教学备受重视,基于该教学思想的项目化学习、单元整体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已经成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新范式。近年笔者所在区域对主题式教学经历了理解、尝试、实施三个阶段,教学研究取得阶段成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知识课题、方法专题、综合议题三种教学模式已成常态。研究创生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并非纯粹高考应试,也是探索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实践行动。只有高考应试教学与素养发展教学实现融合统一,广大基层学校的课改、教改才能真正发生,“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要求是促进二者融合的政策行动,高三主题式复习教学实践正是实现这种融合统一的行动探索。
参考文献:
[1]高嵩, 陈晓端. 论当代主题式教学中的课程知识整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5): 79.
[2]于乃佳, 王磊等. 基于主题式教学进行模块复习的教学实践研究[J]. 化学教育, 2017, (9): 13.
[3][4]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3, 27, 21.
[5]朱圣辉. 思维建模在解决电化学问题中的应用[J]. 化学教学, 2016, (5): 8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66.
[7]朱志江, 邓善银. 例谈思维建模的教学操作及应用价值——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复习教学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 (10): 53, 54.
[8]赵华. 原创型综合分析题的命制流程解码[J]. 化学教学, 2009, (3): 63.
[9]江合佩. 高考化学学科关键能力考查及教学启示[J]. 中国考试, 2019, (2): 61.